在与手机的关系中,如何掌握主动权?

今天是日更写作的第 996/1000 天

你好,我是西陆华胥。

今天分享的听书书目是《Distracted from Meaning: A Philosophy of Smartphones》。

这是一本技术哲学的书,探讨的主题是关于智能手机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所造成的困扰,比如分心、焦虑等,并提出了应对策略。

作者泰格·罗浩尔德,是蒙特克莱尔州立大学哲学系的教授兼系主任。

1.听书笔记

01)在日常事务和医疗等专业领域中,智能手机会导致分心,不仅影响个人的认知能力和学习效率,还可能导致严重的医疗事故。

02)人生可能并没有什么所谓的意义。我们要的可能是意义感——就是觉得自己的生活有意义这种感觉,而不一定是在客观上真的有什么意义。

03)智能手机的频繁使用可能导致人们在追求即时满足和虚拟互动中失去对生活的深刻体验和意义感。

04)在特定时间和场合限制手机使用,将手机的功能进行拆解。例如,不在手机上发微信,而用电脑来发,尽量少用手机支付,用回钱包。

将手机的功能尽量分散掉,只保留通话和短信。这样,手机使用时间会逐渐减少。

05)增加更多关系性的、身体性的活动,比如尝试学习一种乐器、徒步旅行、和家人一起多聚餐、增加线下的交流等,逐渐减少手机对意义感的剥削。

2.听书感想

智能手机真的是一项伟大的发明。

一部小小的机器,改变了人类的生活,不管是通讯、娱乐还是影像、支付,方方面面都受其影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带来便利的同时,也造成了一些问题。

实用的功能之外,在基本沟通之外,手机叠加了太多功能,巴掌大的机器,几乎把我们的生活整个数字化。

不仅如此,最基础的通讯及沟通功能,智能手机就有不同解决方案,电话、短信、微信、QQ、微博、抖音、小红书,无论是直接联系还是间接联系,总有一种适合你。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2月,中国手机网民规模已达到10.91亿人,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到99.9%。

人们投入在手机上的时间不断增加,被手机黑洞吸收的注意力不断增加,享受到了这个工具的便利性,也付出了代价。

这本技术哲学的书,看到了手机改变人们沟通模式之外,对于生活状态、行为模式的改变。

这本书关注的就是,人们使用智能手机越来越熟练,时间越来越长,不仅容易分心、焦虑,还会感到意义感的缺失。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最关键的,是要分清主客体。

要想清楚,在自我与手机之间,我是主体,手机是客体,我是使用者,手机是工具。

手机可以功能强大,而我是带着目的去使用,不符合目的的功能可以忽略,可以不使用;

手机是通往网络世界的通道,而这只能是在我需要的时候才打开,不能任由广告及推送弹窗干扰;

手机上承载了工作及生活中的联系方式及内容,它不过是联络工具,而不是我与对方关系的实体。

不管是工作时使用,还是休息时使用,无论是办公桌上、餐桌上、床上、车上、地铁上哪个场景,手机都是一个工具,是我来使用它,而非它牵引我。

明白了这一点,再采取相应的方法去改善手机带来的分心、焦虑及过度娱乐、过度沟通等情况,数字极简模式也好,本书提出的数字排毒方式也罢,也就有了基础原则。

那么相应的,戒断方法就有很多:

明确使用手机的目的,限定使用手机的场景及时长,关注并分析使用手机的状况,筛选并取舍手机软件,固定使用手机的频率,特定时段让手机无法触手可及,等等。

大道至简,繁在人心,手机的基础功能就是通讯,其他功能都是1+N衍生出来的。

分解这些五花八门的功能,抓住基础功能,满足自己的核心需求,解决不同情境下的关键问题,不被诱惑、误导,也就在与手机的关系中掌握了主动权。

以上是今天的分享,希望对你有启发,转发是最好的赞赏。

版权声明:
作者:感冒的梵高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63793.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