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行:米兰 part II: 大教堂、埃马努埃莱二世长廊、斯福尔扎城堡、米开朗基罗《最后的基督》
2023.9.27 day 8
米兰的早上和Judy出来在公寓对面的mini咖啡馆点了杯咖啡和牛角包。此后,也是我们在意大利的早餐的标配。
之后去第一站米兰大教堂。
大教堂坐落于米兰市中心的广场,世界上最大的极致奢华的哥特式教堂。珍珠白的外立面装饰有135个尖顶和3400个雕像。1386 年开工建造,1500 年完成拱顶,1774 年最高的哥特式塔尖上的 LaMadonnina(镀金圣母玛丽亚雕像)由Giuseppe Perego建造,是米兰的城市象征。整座教堂于1965年才算完工,历时五个世纪。拿破仑曾于1805 年在米兰大教堂举行了加冕仪式。
穿街走巷,远远地就看见大教堂霸气的矗立在那里。乘坐电梯上了顶层的天台上,可以近距离的欣赏大教堂的那些精美的雕像和建筑上的装饰艺术。
起初看到这座雕像觉得奇怪和残忍,上网搜了一下才得知是圣徒圣巴塞洛缪,他是12位使徒之一,也是被剥皮的早期基督教殉道者。这座雕像是由 Marco d'Agrate于1562年建造的,展现圣徒被剥皮后将自己的皮披在了身上,确实惨不忍睹。
从大教堂出来旁边就是埃马努埃莱二世长廊( Galleria Vittorio Emanuele II)建于19世纪的长廊是现代玻璃顶封闭购物中心的始祖,长廊得名于意大利统一后的第一位国王名字,如今这里是个商业中心,拥有众多奢侈品店、咖啡厅、餐馆和书店。
这次旅行没有把购物列在行程里,既然遇上了,不能免俗的自然要逛一逛。
找了一家餐馆坐下来,Judy想吃披萨,这种薄饼披萨味道确实不错。看到邻桌一对中国年轻男女,三十上下,像是男女朋友,便和他俩攀谈起来。俩人来自新西兰,休假出来,男孩做IT,女孩做上市审计,都是很小的时候从中国移民过去的,目前住在惠灵顿。他们提到很适应新西兰的生活,对目前的工作和生活很满意。
当听到男孩说一会儿要去感恩圣母堂观看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我这好一顿羡慕。早在7月初就在官网预订结果就已经订满了,每年的6月28号官网的预订才开放,当时还不知道,等7月初看到攻略后马上进官网查看,只剩下10月份那几日了,其它时间都订满了,虽说不时的刷网有可能零星刷出各别日期的,只是我想要的日期一直没有。后来在签证出签后找了旅行社订个970元的高价票,结果行动晚了,旅行社回复也订不上了,遗憾了好久不能释怀。听我的朋友讲他们十几年前去看不用预约就进去了。
此时看邻桌上了一个牛尾risoto (烩饭),问及,男孩介绍说他查了攻略,是这家的招牌菜。于是,我们也点了一份,而且吃到了正宗的米兰烩饭,牛尾烹制的也非常好吃,吃满足了,尤其牛尾是我很喜欢的菜式之一。
这次旅行主要就奔着博物馆去了,对餐馆并没有提前做功课,不过就地也会赶上不错的餐馆。
第二站来到了斯福尔扎城堡,离大教堂仅10分钟步行的路程。这座红砖结构的城堡原属于维斯康提家族的住所,后来成为文艺复兴时期米兰的统治者斯福尔扎王朝的住所。
来到城堡最主要目的是为了看到米开朗基罗最后的作品《圣母哀悼基督》,一路询问了好几位工作人员,总算找到了!
89岁的米开朗基罗在逝世前两三天还在雕刻这件作品。比起早期精雕细刻打磨光滑的作品,这件高195cm的雕塑则更为朴素和粗糙,还留着凿刻修改的痕迹,有些地方也模糊不清,所以被认为是未完成作品。米开朗基罗在行将生命的尽头,在历经人生的百转千回之后,对生与死,对灵魂与肉体的感悟已经升华到哲学层面了吧,使这尊雕像蕴含的的悲悯更加深沉和厚重。
母与子紧紧依靠在一起,雕塑家仅仅通过粗旷的轮廓就已将雕塑哀伤的气氛弥漫出来,笼罩在这个不大的展厅里。
儿子身材消瘦,从正面看好像是背负着母亲前行,而从侧面观看意义又不同了,儿子似乎是依偎在母亲怀里,母亲一脸悲伤的贴着儿子的头,双手紧紧的托住儿子,大腿极力抵住儿子的臀部,不愿儿子软弱的身体下坠下去。母亲想把这最后的温暖和坚强的力量都传送给自己的孩子,是希望他走得不用那么痛苦吗还是希望能给予生命已经衰竭的儿子一丝气息?母子是在前行吗?抑或是正在向天堂飞升。
我和Judy静静地坐在雕塑对面,凝视着这对母子看了很久,而又不忍仔细端详,担心这种哀伤挥之不去。米开朗基罗有四件同一主题的《哀悼基督》,这是最后一件。
没想到在城堡的博物馆里看到了米开朗基罗如此伟大的杰作!
一五六四年二月二十七日,米开朗基罗89岁的生命走到了尽头,结束了长达75年的创作生涯,写下了最后的遗嘱:
灵魂交给神
肉体交给大地
物质交给亲属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