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与名画】威尼斯画派-丁托列托和《天堂》

理事会·艺术专栏推荐编辑:画字儿

推荐理由:一如既往的温暖笔触和清新观点,并有意无意携带无厘头式的轻松幽默,把读者带进高冷莫测的艺术世界,缓缓推拉节奏,跟丁托列托大师近距离对望,可以成为艺术史教师的备课模板,是大众读者需要的通俗易懂艺术类文章,值得推荐!


在意大利水城威尼斯的街头漫步, 不经意走过的每一座桥,每一个水巷,水巷边每座斑驳的小楼,都有过它们自己的故事。很多往事已经随着时光沉入了海底, 还有一些,经过了岁月的沉淀和海水的冲刷, 到今天还在被人们传颂。

威尼斯画派的大师丁托列托,当年就住在水巷边这样的一座小楼里。

丁托列托故居 400多年没变样

威尼斯画派是十六世纪威尼斯共和国鼎盛时期兴起的一个画派。对比于文艺复兴早期和中期浓厚的宗教色彩,威尼斯画派着重地反映了人文主义。这个画派的画作通常色彩明丽,形象丰满,构图新颖。在内容上,多数仍然以宗教和神话题材为依托,但事实上却开始细致地描绘统治阶级和贵族们的豪华生活。 在16世纪中期,文艺复兴达到了顶点,威尼斯画派则是文艺复兴的最后的光辉。 提香、丁托列托和委罗内塞是威尼斯画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 并称为威尼斯画派的“三杰”。

16世纪繁华的威尼斯

丁托列托(Tintoretto,1518年9月29日-1594年5月31日)堪称文艺复兴晚期最后一位伟大的画家。他的一生都在威尼斯度过, 从未离开过这座水城。

在文艺复兴时期, 很多大师都是以绰号流芳百世的。 比如达.芬奇,全名列奥纳多·迪·塞尔·皮耶罗·达·芬奇(Leonardo di ser Piero da Vinci),意思为“芬奇村里皮耶罗先生的儿子列奥纳多)。绘制《春》和《维纳斯的诞生》的波提切利,名字的意思是小桶, 估计当年是个小胖子。

而丁托列托呢,由于他父亲是染匠,他是长子,他的名字的意思就是“小染匠” 。至于他的本名:雅科波·康明(Jacopo Comin),十个人里面有九个半说不出来。

丁托列托从小就显露出绘画天才,经常在父亲染坊的墙上涂鸦。就算在四百多年前,这也是一种严重的坑爹行为。好在染坊里面本来就是五颜六色, 墙上多些涂鸦也没有什么违和感。丁托列托的老爹,也就是老染匠,总共有二十一个子女, 所以各种坑爹行为在他眼里就是日常。他对小丁不但没有恼怒反而大喜过望, 认为儿子是个天才,就把他送到提香大师的画室去当学徒。

提香和他的名作

然而, 小丁进了提香的画室才十几天, 就被赶了出来。后世的人们推测,说小丁被赶出门是因为提香妒忌他的才能。而另一种说法则说:提香觉得小染匠的画技已经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画家了,不用再作学徒。第三种说法, 是因为丁托列托脾气暴躁, 言语不逊, 得罪了这位当时已经名满天下的大师。这几种说法都无法得到证实, 连丁托列托进入提香画室时候的年龄也有10岁,15岁和24岁三种说法。反正两人只有这样一段短的不能再短的师徒关系。从此以后,再没有任何直接接触, 算不上师徒, 也不是朋友。 丁托列托实际上是自学成才的。

那他的自学对象是谁呢?

居然还是这个伟大的男人,提香。

小丁的这个操作是有点烧脑的: 本来可以好端端地给提香当个学生,学个十年八年,每天都能得到大师亲身教诲。结果是十天就被踢出了师门。然后再花十年潜心自学提香大师的风格和技法,最终自学成才……都说成功的道路是曲折的, 这条成功路不但曲折, 堪称奇葩了。

米开朗基罗则是小丁的另一个偶像。丁托列托在自己的画室上书写上“Il disegno di Michelangelo e di lcolorito di Tiziano”, 意思是:“米开朗基罗的线条和提香的色彩”。这两个要素, 贯穿了丁托列托以后漫长的创作生涯。和文艺复兴前期的作品比较, 丁托列托善于从多视点强化透视效果,营造戏剧化构图。 其画面色彩充满幻想,光线处理不拘一格,人物动作夸张。就这样,通过顽强地自学, 小染匠博采众长, 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但是那个时代,提香的光芒太过耀眼,直接导致丁托列托相当长时间没有接受到任何订单,最开始接到的几份订单也没有报酬。到最后,丁托列托干脆捐赠了自己的作品给教会, 终于在30岁左右陆续开了张,并开始在威尼斯慢慢成名。

《圣马可的奇迹》是丁托列托30岁时(1548年)完成的作品, 现在被收藏在威尼斯美术学院美术馆。

《圣马可的奇迹》 1548

这幅作品描述的是一个在基督教还未被承认时期的故事。一位信奉基督教的奴隶被主人拖拽着穿过威尼斯大街,准备在广场上被当众处死。这时候圣马可从天而降,在他的保护下, 异教徒们杀死这个信徒的所有企图都失败了, 最终这个垂死的奴隶得到了拯救。

一个不算新奇的题材, 到了丁托列托的笔下却充满了戏剧性。天上的神灵下到凡间, 通常的姿势都是端庄稳重, 在强大的气场中从容不迫地降临, 把信徒们和异教徒都笼罩在庄严圣洁的气场下。大家可以脑补一下西游记里面如来佛祖和观音菩萨每次都是如何现身的。

丁托列托笔下的圣马可, 却采取了一个最迅捷的俯冲姿势, 从高空大头冲下一头栽将下来, 头顶上的光环化成了5000瓦特探照灯, 即使在正午的威尼斯街头也是那么耀眼, 让画里画外的人都置身在最新的007拍摄现场。

动作片拍摄现场

这个复杂的光照效果给画面里的每个人物都勾画得入木三分, 人们的脸上有诧异, 恐惧, 疑惑和同情等各种复杂的表情。所有的人里,只有左下角妇女怀中的婴儿抬着头,看见了圣人。现代的艺术评论家推崇丁托列托是“光的导演”。他将文艺复兴前期的一点透视发展到到多重透视,在《圣马可的奇迹》还使用了大胆的前缩透视法。

这幅画具有前辈画家所缺乏的动感和戏剧性, 难怪后世的巴洛克画派把他奉为启蒙。 只是圣马可俯冲的速度看上去太快了,我只希望他拯救了奴隶以后能够平安着陆, 不要把脸摔到地上。

成名以后的丁托列托, 绘画的题材也拓宽了。那时候的威尼斯,艺术正从神坛上一步一步走下来, 慢慢进入了贵族甚至平民的生活。 丁托列托也顺应了这个潮流。他的作品主题依然披着宗教和神话的外衣, 但是已经开始有了人间烟火气。

在1551年完成的《维纳斯、火神及战神》就是这样一幅作品。

希腊神话里爱与美之神维纳斯的情史令人眼花缭乱, 她最后被宙斯包办给了负责锻造的工匠之神, 也是火神和武器之神伏尔甘。 伏尔甘主要职业是个蓝领,个子不高,腿有残疾, 相貌丑陋, 每天挑着担子在街上卖炊饼为生。这一天, 金莲独自在家……

画外音:对不起这位老师, 您串台了 ……

咳咳……这一天维纳斯在家, 英俊潇洒的战神马尔斯大官人翩然而至。两个人四目相对, 电光火石,一言不合就演出了一场不可言说的香艳动作片。

伏尔甘也不是吃素的。他刚吃了一个炊饼的功夫就得到了线报,于是怒不可遏地冲回了家, 准备捉奸在床。 但是铁匠男不但颜值低, 智商也堪忧。 连他的狗都发现了奸夫, 伏尔甘却径直撩起了维纳斯赖以遮体的薄纱, 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战神则威风全无,狼狈地蜷缩在床底下, 伺机抱头鼠窜。 这个兄弟一直都没有摘下他的头盔, 想象一下他这套行头拍动作片的时候该有多么威武!当然在床下就颇显得有些狼狈, 那时候也顾不了许多了。

边上长着翅膀的小朋友则很识趣地闭上了眼睛, 避免接触到少儿不宜的场面。 这个婴儿据说就是著名网红丘比特, DNA鉴定他和伏尔甘只有五毛钱的血缘关系。江湖里自此流传着铁匠哥绿油油的传说, 千年不衰。

《维纳斯、火神及战神》 1551

抛开画的构图、笔触、光线、色彩不讲, 这幅画简直就是舞台上的一幕大戏的定格。 每一个人物都没了希腊神话里的大神范儿, 简直就是那个时代经常发生的威尼斯贵族家庭里美艳老婆和隔壁老王的被捉奸现场快照。维纳斯的生无可恋, 伏尔甘的怒火万丈, 战神的狼狈慌张, 丘比特的少年老成……所有人的心理活动,现场的紧张气氛, 下一秒钟将要发生的情况的悬念, 都是呼之欲出,栩栩如生,让观者忍俊不禁。

丁托列托据说个性耿直暴躁。 有一个关于他的暴躁性格的段子是这样将的:他的弟子把一幅画卖给了一个威尼斯商人,但买主觉得价钱太高, 投诉到了老师这里。到了他的家,丁托列托看了那幅画,勃然大怒, PIA! 给了弟子一个耳光,又破口大骂:“你这个瓜娃子!这样好的画, 怎么居然卖得这么贱!!”也有人据此推断, 暴躁的性格是提香当年把他赶出画室的原因。另外一些人认为, 正是这种鲜明的性恪, 让丁托列托的画风卓尔不群。

在1555-1556年间, 丁托列托完成了他的另一幅代表作, 《苏珊娜和长者》(又译成《苏珊娜出浴》)。

这幅画描述的是一个古老的希伯莱故事。很久很久以前, 白富美苏珊娜是一位巴比伦高富帅约基姆的妻子。一天,她在自家后花园正准备沐浴时,两个猥琐的长老从隐秘的角落跳将出来,图谋不轨。 但女主苏珊娜品行高尚,坚拒不从。两个长老怕被苏珊娜揭发而身败名裂,便率先诬告苏珊娜不贞。纠纷一直闹到法老那里,苏珊娜被判死刑。

《苏珊娜和长者》 1555-1556年,  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

此事被先知但以理获悉,苏珊娜的冤情得到了申张,两个猥琐的碰瓷大爷也被判以烙刑,烙成了两个肉饼 。苏珊娜从此就成了希伯莱来民间故事中的贞女象征。

在《苏珊娜和长者》中,丁托列托展现了他对人体描绘的高超的技巧。苏珊娜美好的胴体在户外的阳光和阴影里散发着清纯性感的气息。 她没有注意到偷窥的长老。沐浴过后, 她一边晾干金色的发辫, 一边在镜子里欣赏自己美丽的身体。长老的光头突兀而丑陋, 和苏珊娜美丽的裸体形成了感官上的强烈对比, 拨响了一个危险冲突将要发生的信号。另外一个长者隐藏在角落里偷窥, 加强了这种不安全感, 预示着一场冲突将要到来。

英国18世纪油画大师荷加斯认为这幅画的成就“的确比得上米开朗基罗”。

据说丁托列托喜欢把蜡像置于暗室中,再用灯光照射, 揣摩出特别的光影效果。在色彩运用上,虽然他潜心学习提香多年, 在实践中他却偏爱冷色调,画面上的暖色不是追求华丽, 只是为了加强人物的心理刻画,用来烘托紧张的气氛和激动的情绪。到了晚年, 他的画风更加偏向强烈的对比, 几乎完全抛弃了唯美的颜色的追求, 而是让颜色完全为戏剧性服务。

在他晚年的两幅代表作, 就是著名的《最后的晚餐》和《天堂》。

《最后的晚餐》是圣经中被描述过次数最多的场景之一。除了达.芬奇的版本, 威尼斯画派三杰的三个版本都很有名。维罗内塞的那个版本还引发了一场著名的官司。(参看【大师与名画】威尼斯画派-维罗内塞:《迦南的婚礼》)。

丁托列托自己就画过至少九个版本的《最后的晚餐》。最被人推崇的是威尼斯圣乔治马焦雷大教堂中的那一幅。

《最后的晚餐》1592-1594 威尼斯圣乔治马焦雷大教堂

这时候的丁托列托已经到了生命最后的几年。这幅画的构图使用了对角线构图,光源来自人物的背后,造成了每个人物都有非常强烈的明暗对比。在这种构图和光影下,观众会有一种很压抑的感觉。 而画面中的人物神情激动, 空气中弥漫着不安和恐惧, 仿佛听得见他们在愤怒地争吵。

《天堂》法国卢浮宫

丁托列托在晚年还为公爵宫绘制了一幅传世巨作《天堂》。这幅画在此后几百年的时间里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画布上创作的油画。 这个记录直到近年来才被打破。这幅画实在是太大了,它足足有22.2米长、9米高。这幅画里,很多细节丁托列托都没有最终完成, 这使得这幅巨作略显粗糙, 只能称得上是一幅巨作, 而算不得世界美术史上的顶尖杰作。

在法国卢浮宫的意大利厅, 有一幅《天堂》的小样。如果你到了威尼斯, 一定要去现场观摩这幅巨画, 你一定会被它恢弘的气势所震撼的。

威尼斯公爵宫的《天堂》

这幅画里有上百个人物,描述的是天国的景象。耶稣和圣母头顶着圣光,门徒们环绕四周。在他们的下面, 是向往着天国的人们。绚丽的色彩展现出天堂的辉煌。

《自画像》丁托列托

丁托列多一生都在为能接到订单劳碌奔波,但他并不是个贪婪的人。据说《天堂》完成后,威尼斯总督问他,“丁大师, 这幅画应该支付您多少报酬?”他说“您看着办吧!”因为他认为这份工作是上帝给他的。丁托列多最后还是得到了一笔可观的酬金。这时候丁大师年事已高,加上多年的劳累过度,他晚年的作品,包括《天堂》,局部显得不够细致。还有一些他晚年的作品实际上是由他儿子完成的。

丁托列托的一生只贡献给了威尼斯一座城市。他就像是一个高速旋转的陀螺, 一旦开始旋转就再也无法停止下来。一直到晚年完成《天堂》,他才最终为挑剔的威尼斯人所承认。

丁托列托的作品在世界各大博物馆收藏的数量不是很多。只有到了威尼斯才知道,在美术馆、教堂、市政厅、总都府、贵族的宫殿里, 到处都可以看到大师的杰作。从某种意义上来讲, 他已经融入了这座古老的城市, 曾经无比辉煌,依旧美丽得让人窒息 。

在威尼斯, 大师花费了一生的时光,从他水巷边的老宅,一年一年,一步一步,走过一座座教堂,穿过一座座宫殿。走在这里,你仿佛能听到大师的脚步声穿过五百年岁月, 伴着水波拍岸的窾坎镗鞳在你身后回响。您能够感觉到他的纠结, 焦虑, 奋斗, 喜悦, 一直到最后的无奈,和淡看落花流水、把一切留给后人评说的泰然。

版权声明:
作者:cc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64112.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