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笠上桌,冒犯了谁

10月14日,京东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双11”营销活动,代言人是脱口秀演员杨笠。

 

此消息立刻引发了部分消费者的强烈抵制。网上涌现大量发起京东会员退款的帖子,部分网友还宣称要卸载、注销“京东App”,此生不再与京东有任何关联。

 

巨大的舆论攻势下,18日中午,京东在其官方账号回应,对可能给消费者带来的不良体验表示诚挚歉意,并明确表示后续没有与杨笠进一步的合作计划

 

京东“投降”了,但消费者“胜利”了吗?

 

我们暂且不去讨论,这里的反对者究竟是男性还是女性。因为围绕杨笠的争议所基于的根本问题,实际上也不是性别的问题。

 

2020年的《脱口秀大会第三季》上,杨笠以一句“不知道男人为什么明明这么普通,却能这么自信”一战成名。这句充分体现了“脱口秀是冒犯的艺术”的言论,立刻在网上引发轩然大波,一语激起千层浪。杨笠本人,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处于舆论场的风口浪尖。

 

四年过后,杨笠在重回江湖的脱口秀舞台上大声宣布,自己已经变成《喜剧之王·单口季》的总编剧。她用曾经脱口秀文本里也出现过的譬喻,打了一个比方,称自己“上桌了”。

 

 

“上桌”这个概念源自中国民间传统习俗“女性不能上桌吃饭”。直到今天,部分农村地区仍然不让女性家庭成员上男性为主的餐桌吃饭。

 

这一概念引申出来的女性境遇,超越物理意义,延伸到现实社会议题,用以表示长久以来女性对主流社会的参与限制,被主流权力体系排斥在外、难以获得实质的话语权和社会地位。

 

现如今,越来越多女性创作者通过各样的载体发声,可她们真能“上桌”了吗?

 

 

01

冒 犯

 

严格来说,作为一种喜剧文本,脱口秀段子从来算不上“言论”。它为了营造某种戏剧化情境而被创作出来,试图勾连起与现实世界的回声。

 

因此,要确定一种“抵制”行为,首先要明确“冒犯”的事实。

 

关于“普却信”那句话,杨笠自己后来做过解释:“那个段子本来有一句话,就是在说,为什么我们女生就不能这么自信?但因为从喜剧角度那句话不好笑,又很直,我就拿掉了。”

 

 

杨笠“出圈”的脱口秀
 

 

但没有用,杨笠的“罪状”被钉死在了那句话上。哪怕她后来也在舞台上自我调侃过身为女性的“俗”,表达过对和异性恋爱的渴望,坦陈自己会去相亲。

 

但这些都不能丝毫抵消部分观众对她“厌男”的判断。

 

在喜剧里,冒犯与否的微妙边界之一,在于听众会不会实打实地对这句无差别攻击的话语感到愤怒。将一句尚无具体所指的愤怒认真延续到现实生活中,打破“文本”与“言论”之间的戏剧界限,一切就变得荒诞了起来。

 

古早有句网络流行语,叫“认真你就输了”。建立在冒犯他者和自我冒犯基础上的单口喜剧,从原始的相声艺术到现在的脱口秀,不论再沉重的话题,都能将私人的思考包裹在哄堂大笑的轻描淡写中,这是一种形式的魅力。

 

其实早在京东之前的两三年内,杨笠就已多次陷入代言争议。先是英特尔、海澜之家邀请杨笠站台被抵制,一家酒业在其冠名的脱口秀节目中邀请杨笠作为节目嘉宾,也遭到了一些网友的反对和抵制。

 

 

杨笠代言英特尔
 

 

场外,杨笠也受到了那句话的“代价”。有网友跑去她的直播间大放污言秽语,甚至还有人警告她,如果再发动“性别战争”,就要送她去吃牢饭。杨笠自嘲,自从说了脱口秀,冬天出门再也不觉得冷了,因为头上扣的全是帽子。

 

抵制的“效果”表面上看是成功的,杨笠冒犯了一部分人,得到了她的“惩罚”。这必然让一部分人坚信,自己所献出的微小的力量,足以断了这个自己不喜欢的人的财路。有些人以为,这种“抵制”甚至能震慑其他脱口秀女演员,让她们再也不敢轻易表达对男性的冒犯性言论。

 

换言之,这样的抵制,与其说是实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毋宁说更像是一种立场分野导致的讨伐和情绪发泄。

 

消费是一种权力。这意味着,消费者有权对消费对象进行遴选和评判。什么情况下可能出现代言人被抵制甚至撤销呢?过去几年,被抵制后取消商业合作的公众人物,大多出现在法律和道德层面存在重大失误的“污点人物”身上,前两年的“清朗行动”时期,娱乐圈的此等人物并不少见。

 

而那些因为自身人格或道德污点而被撤下代言的例子,其承载的一种重要意义,在于能够给予后来的公众人物以某种威慑。做一个拥有商业价值的公众人物,必须遵守基本的法律和道德底线,在商业伦理的范畴内,法律与道德层面的失范与否,都能被社会常识与公众认知框定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标准范围内。

 

但杨笠面临的争议,并不建立在任何普遍的共识之上。如果按照“消费者大多是男性,有权表达男性的意见”这一立场来看,铁板一块的声音又覆盖了多少“异端”呢?

 

 

男性用户因杨笠代言京东而抵制
 

 

抵制者早已脱离文本,将杨笠其人与当年那句传播甚广的话语深度绑定。但对杨笠而言,这也许已经不再能真正伤害到自己。

 

 

 

02

上 桌

 

杨笠在不少采访里都分享过一次经历。一次,她在台上讲完段子后,听到台下有两个穿着体面的男人,拿着酒杯,冲着她说了一声“好骚啊”。声音不大,但全场都能听见。

 

杨笠被这两个字激怒了,恰好,紧接着她需要讲一段关于猥琐的段子,于是,她指着前排说:“看!就像下面这两个观众。”

 

这种当时的、直接的反抗,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运气。即便当场怼了回去,但杨笠仍然忍不住问自己,“我到底是不是在卖弄?”

 

更多时候,女性在面对看似习以为常的、自然而然的冒犯和侵入时,她们只能选择在“桌下”忍耐下来,然后转身拿回“厨房”加工,等到有一天再次“上桌”时,再发泄自己的愤怒。

 

可终究不是每个女性都有上桌的机会,因此,为数不多的表达和创作机会,变得尤其稀贵。

 

2023年,脱口秀沉寂了一年。今年再次重出江湖时,台面上出现了更多的女性脱口秀演员,以及她们带来的女性议题。

 

 

 

她们站在舞台上,谈论社会对月经与卫生巾的文化回避,谈论从重男轻女家庭里走出来后回望自己不被爱的一生,谈论催婚语境下女性得到的价值定义之离谱。她们享受着独一份的话筒、观众和聚光灯,用喜剧包裹的表达,对一种传统处境作出讽刺。

 

用福柯的理论来说,话语是一种权力。在喜剧领域,大部分女性自然而然处于“被逗”和倾听者的位置。女性创作者更是少数群体。近十余年来的国产喜剧界,最出名的至多一个贾玲。而在减肥成功后,贾玲也被诟病“不好笑”了。

 

站上舞台的脱口秀女演员,也并不是真正的话语权掌握者。就如演员Echo说的,很多女演员在线下演出都会对文本进行“自我阉割”:“因为你接触的大部分是男演员,男演员给你的意见很多时候没办法达到创作最核心的地方,这恰恰也是女性群体最能被触动的地方。”

 

《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截图
 

 

真正的话语权,是一种把关和决策的权力,类似于媒体界的“守门人(gatekeeper)”。

 

终于成为一档喜剧节目的总编剧后,杨笠在台上坦言,自己早就想当总编剧了。“他们还劝我说,你别想这些有的没的,你好好上节目。我说,我不想上节目 ,我就想上桌。”

 

“上节目”是作为一种观赏与表现的主体,“上桌”则是作为创造和分配的主体。后者对于女性的价值和意义,甚至远超过做商品代言人。

 

还有一个一个“上桌”的典例,是今年巴黎奥运会期间,以裁判身份亮相的退役游泳运动员郭晶晶。这位曾经的“跳水皇后”,离开受人瞩目的跳水台之后,没有让“豪门太太”的身份成为自己主导,而是基于对公平的渴望,努力考裁判证,最终跻身世界泳联跳水技术委员会,成为注视和评判他人的人。

 

 

巴黎奥运会,郭晶晶担任跳水项目裁判长 / 图源:新华社
 

 

她们不是要“赢”,而是要参与制定输赢的规则。一味等待权力的怜悯和利益的分羹,结果只能是,无论多么耀眼,自己永远只能做外部世界希望你成为的那个人。

 

商业代言不是“上桌”,而是分羹。分杯羹者的确只能被动接受奖励或惩罚,但桌上主则可以决定谁被冒犯。后者,是“消费者”们用脚无法投票改变的。

 

 

03

市场的代价

 

无论是脱口秀还是消费市场,似乎都在越来越渴求“安全”。

 

京东在明知代言人存在舆论争议的情况下,仍然坚持选择将她的照片挂上海报,这看似是一种愚蠢之举。竟胆敢用商业利益去换取一种意识表达,潜在代价就是失去相当一部分的消费者。对一个电商平台而言,这种代价是难以承受的。

 

 

杨笠代言京东的海报
 

 

消费毋庸置疑是一种权力,历来以往,不乏失德艺人被抵制作为商品代言人。商业利益、品牌形象与大众名誉,三者之间构成了一种微妙平衡的公共关系。

 

当然,选择代言人是商家的自由,拒绝消费也是消费者的自由,只不过,这一次的抵制,并不建立在任何约定俗成的基于道德和法律的标准里,而仅仅是一种观念的显影,只需要某种情绪的一致性。虽然,这种一致性也许不是真正的一致性,而是不可避免地包含裹挟道德和情感的绑架。

 

作为一种喜剧表现形式,如今的脱口秀,也在尽可能试探“安全”的界限。

 

经历四年前的网络风暴后,再次站上舞台之前,杨笠也表达过自己对“安全”的忐忑。她说,最重要的三个字,就是“要安全”。

 

这种“安全”,不仅仅是指在已被网友发布人身攻击威胁后,仍然选择坚持上台。也指要尽力让事态不要失控,让女性表达的声音依然有孔隙能传出去。

 

 

无论是上台还是上桌,前提条件一定是渠道的流通性,当关于性别处境的文本被抨为“不安全”的,且被与商业利益紧密挂钩,其概念释义一定会变得扩大化。

 

今年的脱口秀表演里,女性议题增加了不少。菜菜聊月经羞耻,一次让跑腿小哥帮忙买卫生巾,小哥抱怨道“早知道接桶装水的单了”;

 

唐香玉吐槽催婚,讲“催婚”,调侃自己“嫁出去了是外人,嫁不出去也是外人,我到底是哪里人,里外不是人”。

 

 

唐香玉脱口秀吐槽催婚
 

Echo谈起自己重男轻女的家庭,“我们家有四个孩子,大姐、二姐、我,还有我弟弟,一看这样的排列组合,你们就知道,我们家是非常喜欢女儿的。”

 

如若想要抨击这些文本——或者索性理解为“言论”——并非难事,一律打为“挑起性别对立”即可。

 

拒绝购买是一种表态,利用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对商家施加压力,试图将市场操控为自己希望看到的样子。这种行为本身,无疑是一种愤怒的表达,这至少说明一部分人承认,既有的权力结构,已经被一句小小的脱口秀打破了。

 

这必然不是市场真正需要的安全和健康,对那些不关心脱口秀、关注日常具体生活甚过网络意识争论的消费者而言,这压根不算个事。用网友的一句调侃来说,如果杨笠代言附着着明确的商品优惠,抵制她的声音必然靡靡矣。

 

真正被撤下桌的,是一种对话和碰撞的可能性,而理解和更开阔的路,恰是在碰撞里产生的。

 

 

 

 

-END-

 

 

作者 | 南风窗记者 邢初

编辑 | 吴擎

 

 

链接

版权声明:
作者:cc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65274.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