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决一些提前引用的、不理解的概念
今天算是正式结束了我的 js 课程了,挺不错的,可以在月底结束一门编程课,而且不止看了一遍吧,不理解或者开始第一遍看不是很透的内容,也有看过后面之后,回看的行为,再加上重敲一下代码,理解的更好了。完结撒花🎉,后面可以开始学着敲一些小项目。
下午组会汇报,导师夸我语言表述挺棒的、调理也比较清晰,也花了时间和精力去学习讲解图表、把实验过程做成流程图等等;但重点点出了我的 ppt 做得很一般,说我应该多放一些图片、多一些美化等等。嗯......其实听到别人提建议,我当时是有些不开心的(真实想法),因为我有时候觉得提建议算是一种批评,会一定程度上淹没表杨。而且老师提出修改 ppt 的时间比重也比较长,我更加认为是一种批评。可后面下去后静下来,又觉得确实作为“展示的一方”,有义务把内容“呈现”的更清晰、更容易理解,毕竟讲解的人和听众对内容的熟悉度还是不一样。我后面会改正的,不单单会精进 ppt 的制作,也会好好的练习接受建议的能力。
晚上上课,看了看《自学是门手艺》这本书,对“前置引用”有了更深的理解:
- 前置引用(提前引用一个没有深入学习过的概念或原理)几乎无法避免,所以导致我们在接触和深入学习某些东西的时候,会存在有些地方不理解、总想回去看看的“坏习惯”,因为这东西在后面才能更好的了解,往前翻是意义不大的。
- 这也是很多经典的东西需要多次反复咀嚼的原因——因为很多东西一次接触,并不能了解接触到所有的细节,或者说我们根本就不知道自己遗漏了哪些细节,导致经典的东西、优秀的作品很多真正被人称奇的地方并没有被我们自己吸收到、欣赏到,所以要学会多看、回看。
- 对付前置引用现象,可以第一遍接触东西的时候以浏览、接触大概为目的,不要求全部了解,因为我们已经做好了读多遍的准备,也就从心底里不抵触有不理解的现象出现、反而可以接受,使下一遍更透彻;然后就是重复的重要性,不理解的东西,经过科学合理的重复,总会有新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其实记忆能力的重要性被大大低估了——不理解的东西“硬”记下来,其实很多时候也是有用处的,对后面的理解有帮助。
今天先和大家分享这么多。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