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2

要进行品牌化建设,首先需要评估原有品牌。

客观地讲,我们学校心郁工作是具备一定的品牌效应的:市心育特色学校,市心育先进单位,第四批省心育特色学校(这个牌还是稀缺而有含金量的,知名如衡南九中、石门一中都是第五批,比我们晚两年)。然而,我们似乎并不那么买这个帐。我觉得主要原因有如下三点:

一、心育工作缺乏常规性与系统性。一项工作唯有常抓不懈持之以恒还会有广泛知名度、参与度与影响度、才容易看到实效。心理课未进课堂,很多学生不知道心理咨询室的位置,对心理咨询存在很多误解。心理讲座与心育活动未形成固定规律与一定的频率,心育工作尚未形成系统化与常规化的工作。一把火烧一下,再烧一下,难以保持它的热度。在平时的工作中也发现:学生进心理咨询室的积极度与活动影响的深度广度紧密相关。心理课进课堂,不仅仅产生课堂上的效益,它还深切影响学生对心育活动的参与程度、进入心理咨询室求助的意愿程度。现实中也普遍存在这样的现象:学生有需求的比例高,但进入咨询室求助的比例远远低于需求比例。

非常规、不成体系的心育活动带来的后果就是活动开展难度大,心理老师觉得活动推动难度大工作开展不起来,,班主任及管理层未感受到实效。心育工作做了啥?是提高了管理效率还是提升了升学率?甚至有声音质疑:只会拿牌,上面要检查了如何应付?

如此艰难的境况,心育工作扛住了一轮又一轮的复核、督导评估,相关资料体系也是越来越扎实。上一个质疑的声音好像渐渐平息,某天某同事看着眼前即将接受督导评估多到不可思议的资料说:“你应该呈现真实的现状、不要作假噻!”好家伙,一句话惊得我哭笑不得,我说:诺,这是什么资料是如实,那是什么活动是真实开展的……一堆痕迹(活动要留痕嘛),它们的说服力远不及广大师生的了解与参与,先有广泛的了解与参与,然后才谈得上口碑。

二、对心育工作的认识偏差。这种偏差主要有两种,第一个是心育工作需要各部门、各主体间协同开展工作。心育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程。

版权声明:
作者:congcong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65887.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