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趣普:唱名 刀笔吏
宋 高承《事物纪原·学校贡举部·唱名》:“《宋朝会要》曰:‘ 雍熙 二年三月十五日, 太宗 御 崇政殿 试进士, 梁颢首以程试上进,帝嘉其敏速,以首科处焉。十六日,帝按名一一呼之,面赐及第。’唱名赐第,盖自是为始。”
唱名,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术语,科举时代殿试后,皇帝呼名召见登第进士。
清 平步青《霞外攟屑·说稗·荆钗记》:“ 王龟龄 年四十七,大魁天下,以书报其弟曰:‘今日唱名,蒙恩赐进士及第。’”
看一本小说用了这个词,但是用得不妥当,这个词还挺有意思的,但是现在多用于音乐术语,可惜了久远的古意。
二、刀笔吏
“刀笔吏”,是汉语的一则成语。刀笔吏,原指掌文案的官吏,后称讼师为刀笔吏。顾名思义就是谓其深谙法律之规则,文笔犀利,用笔如刀。“刀笔吏”如刀之笔的操纵,往往使许多案件乾坤陡转,或无中生有,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很喜欢就这个词,刀笔为武器捍卫己方,这大概是律师的古代中文名字。我觉得还是我们古文有魅力,三个字将一个职业诠释得铁血非凡。这词让我想起了周星驰的《审死官》。
《战国策·秦策五》:“臣少为秦刀笔,以官长而守小官,未尝为兵首。”
《史记·汲黯列传》:“天下谓刀笔吏不可以为公卿。”
成语典故
刀笔吏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更详细一点则要追溯到青铜时代的一种器物——“削”。古人用简牍时,如有错讹,即以刀削之,故古时的读书人及政客常常随身带着刀和笔,以便随时修改错误。因刀笔并用,历代的文职官员也就被称作“刀笔吏”。自宋元后,人们又往往特将讼师幕僚称作“刀笔吏”。
古时用笔在竹简上写字,写错了,用刀刮去重新写。指撰写公文或状词的人。典出《史记·萧相国世家》:汉高祖刘邦的丞相萧何,原来是秦国的刀笔吏,无所作为。后来协助刘邦统一天下,建立大功,成了汉朝的开国丞相。
唐·李白《留别西河刘少府》“虽为刀笔吏,缅怀在赤城。余亦如流萍,随波乐休明。”
元末明初·施耐庵《水浒传》:“起自花村刀笔吏,英灵上应天星。疏财仗义更多能。事亲行孝敬,待士有声名。济弱扶倾心慷慨,高名水月双清。及时甘雨四方称。山东呼保义,豪杰宋公明。”
--时与猫璞古语小字--
又是自觉文盲的一天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