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强调关注本土教育学——读张文质《教师的使命》有感

      今天读了张文质老师的《教育的使命》“我为何关注本土教育学(四)”,张文质老师讲到有朋友请教儿子不愿上高中问题,张老师建议朋友让孩子读国内一些技术学校,朋友表示孩子可能接受不了。是的,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本人,不到万不得已,应该都是不能接受这样的状况的,如果能读公立大学,孩子未来无论是考事业编还是考公务员,未来前景一片光明。除非遇到特殊情况,孩子实在是学习动力不足,没有更多的能量去考取优秀的大学,家长和学生才会选择技术学校去学一技之长。好在现在国家特别重视职业技术学院的发展,许多学生在职业学校依然是可以学到一技之长以获得职业的成长的,至少,有一技傍身足可以养活自己。

    张老师说“但如果孩子晨昏颠倒生活形态都极为不正常,连高中都不能正常读完,他马上就要崩溃了,家长还要他读名校,这对孩子来说就是非常困难的,会让他觉得人生没有意义,该如何选?难道还不清楚吗?”

    “孔夫子曾经说过,一个人懂得一,你不要教他二,先让他懂得一,然后当他懂得二的时候,你才教他二。也就是说当一个人努力想明白,但仍然想不透的时候,先不要去开导他。这就是针对一个人的本土教育学。”一个人钻进某个思想的“胡同”、思想的“牛角尖”里的时候,你怎么拉都是没办法把他扯回来的,你怎么讲都没用,因为他的学识和认知达不到那个高度,如果希望他有所改变,要么指导他大量阅读以开拓眼界,要么经历世事以促进成长。

      现实生活中,我们有时候会看到有的学生非常固执,动力不足,目标感缺失,你用尽全力也未必能够促其成长,这时候,教育就显得特别艰难,我们只有静等花开。

    我们也常常看到在家庭教育中,有的家长也特别的固执。认为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合理的,正确的,没有仔细倾听孩子的声音,也听不见别人给予的建议,总认为自己是正确的。此时,家长的认知就带有局限性,家长不愿改变,孩子也很难获得成长。“父母改变,孩子才能跟着改变”。

      张老师还说他的一个同学曾谈到许多学生胸无大志,目光短浅,因为他们的人生目标就是好好读书。然后找份好工作,然后娶个好老婆。为什么如此多的孩子有这样的逻辑呢?是因为家长灌输这样的思想。孩子经过这样痛苦的洗礼之后,身体就像疲劳的金属一样,再也没有能力去思考和幻想未来了。其实这样的现实状况是很多的,为什么现在的孩子成长的内驱力不足,除了学生个人的目标感不强之外,家长赋能不够也是很重要的原因之一。

    所以我们一定要回到本土。回到真实的情境中去找到一个积极有效的生长点。从能够改变的地方开始,这是一种积极的教育理念,无论是从家庭,社会还是学校,只要你有决心,敢于担当,勇于创新就会发生变化。

版权声明:
作者:Zad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66369.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