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讲堂留影274

2024-11-4 二百七十四课

古文经典交流学习群 郭老师

郭志强,1996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历史系 ,中学高级教师,曾任《中学政史地》编辑部主任。

11.8 颜渊死,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鲤也死,有棺而无椁。吾不徒行以为之椁。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

语音整理
在本章,除了我们熟悉的夫子和颜渊之外,又出现了两个人,一个是颜渊的父亲颜路,一个是孔子的儿子孔鲤。
颜路,姓颜,名无繇,字路。他是颜回的父亲,比孔子小6岁。是孔子的邻居,孔子刚开始设帐收徒的时候就投到孔子门下,后来他的儿子颜回也师从孔子,父子二人同师一人,这种情况在孔门弟子中并不多见。
孔鲤,姓孔,名鲤,字伯鱼。他是孔子唯一的儿子。据《孔子家语》记载,孔子19岁娶宋国之女,一年之后生了一个儿子。鲁昭公派人道贺,送来一条大鲤鱼。孔子为了铭记国君的恩赐,给儿子取名为鲤。孔鲤50岁的时候,就先孔子而死。
实际上,无论是《史记》还是《孔子家语》,都没有把孔鲤列为孔门弟子,但是我们从《论语》的相关内容来看,孔子与孔鲤不仅是父子关系,同时又是师生关系。孔鲤虽然去世的比较早,但是他给孔子留下了一个孙子,就是子思。孔子亲自教授和督促子思学礼学诗,希望能够继承自己的事业。孔鲤的成就并不大,但是子思的成就还是比较大的,据说是《中庸》的作者,深得孔子思想的精髓。
这一章从内容上来说,理解起来并不难,就是颜渊作为孔子最得意的门生之一,去世以后,孔子非常的伤心。颜渊的父亲颜路向孔子提出,要卖掉孔子的车驾来为颜渊准备一副棺椁,因为颜氏家里比较贫穷,实在置办不起。而孔子此时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只好是婉言谢绝。
这里提到了一个概念,就是棺和椁。棺椁是古代装殓遗体的器具,里边一层叫棺,棺外套一层保护棺的叫椁。棺内放遗体,棺椁之间放陪葬品。一般有钱的贵族既有棺又有椁,普通人只有棺没有椁,穷人甚至连棺都没有,草席一卷就埋葬了。
我们来看文本。“颜渊死,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这句话的意思很明确,颜渊英年早逝,颜路想厚葬儿子,但是家里比较穷,无钱买椁,就请求孔子卖掉自己的马车,给颜渊买一套棺椁,这样的话就可以按照贵族的礼仪来安葬。
从现在人际关系的角度来看,颜路的做法确实有点过分,为豪华安葬自己儿子,竟然要求老师卖掉自己的车马。但是我们在这里不去评论颜路的做法对还是错。但是我们知道,孔子非常喜爱颜渊。我们甚至有时候会觉得孔子爱颜回,比爱自己的儿子孔鲤更深一点儿。因为孔鲤去世,孔子的反应到底怎么样,《论语》中没有明确的记载,但是颜渊去世以后,孔子是悲痛欲绝无以复加。
尽管如此,孔子对于颜路的要求,还是拒绝了,并且说出了自己的理由。这个理由是什么呢?孔子说,“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鲤也死,有棺而无椁。吾不徒行以为之椁。”前面这个“才”应该指的是颜渊,他很有才华。而“不才”应该指的是孔鲤,孔鲤的才华相对于颜回来说逊色不少。但是,孔子在这里的意思很明确,不管孩子有没有才华,每个人都爱自己的孩子。安葬孔鲤的时候,也是“有棺而无椁”,那为什么我没有把自己的车子卖掉,去给他置办一套完整的棺椁呢?“吾不徒行以为之椁。”因为我曾经做过大司寇,属于上卿,按照西周礼制,有卿大夫身份的人出门,是必须有车的。我不能因为喜欢自己的儿子,为了给他们置办棺椁,而把我的车马卖掉。这就是所谓的,“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从,是“跟随”的意思,孔子此时已经不担任官职了,但卿大夫的身份还是有的。
对于孔子而言,他不能够随意在大街上徒步行走,这是礼制。虽然他已经不是卿大夫了,但出门要乘车,这是礼制的要求,哪怕这个车再破,他也不能卖掉,这是孔子的底线。
从这里我们发现孔子虽然主张厚葬,“事死如生”,就是对待死去的人,就像他活着的时候一样,各种生活用品一应俱全,祭祀也要尽可能隆重。但是在现实的考量下,他还是选择照顾活人的面子,而不是去维护一个死人的面子。
所以有人就批评孔子,说他喜欢颜渊是假的,表面上对颜渊的去世非常心难过,但是却不肯把自己的车马卖掉给颜渊做棺椁。我们要理解他的做法,难过只是他情绪上的表现,而遵守礼制不仅仅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颜渊。因为颜渊生前无过失,如果去世以后为了自己有完备的棺椁,让老师违背礼制,这肯定不是他想看到的。
总之,孔子面对颜路的非分之请,明确回答不同意。并且说明了自己的理由,让颜路无话可说,知难而退。

铎罡 书

〔酒哥按〕礼制规定是可以坐车,可以享受这个级别的待遇,应该是不可僭越,对低于级别的享受没有强制要求吧?孔子不肯卖车换椁,是觉得不值当。没有椁有棺下葬也不违背礼制,没有车影响孔子的“工作”。这是权衡的结果。

孙中兴详解

承接上章,接下来的四章也都和颜渊的死有关。这章可以看到身为人父的颜路和身为人师的孔子对于颜渊之死的一样情和两种不同的做法。

颜渊过世后,他的父亲颜路因为贫穷,请孔子卖了自己的马车来买棺材。孔子说:“不管您的公子有才或是小犬无才,他们都是我们的小孩。我的孩子孔鲤过世的时候,只有内棺材。我不能给他买个棺材而卖掉马车徒步而行,这不符合我的大夫身份。因为我是大夫之家的后人,更应该知礼守礼,不能无车徒步而行。”

颜路是颜渊的父亲,原名或说是颜无繇(yóu)(《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或说是颜由(《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或说是单名“路”(《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或说是“季路”,或说“小孔子六岁”(《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如果算是孔门弟子,年纪应该比子路还要大三岁。朱子的集注兼采两家说法。他在《论语》只出现过这么一次。

“椁”(guǒ),《说文解字·木部》说是:“葬有木郭也。”不过这个“椁”在《释名·释丧制》的解释是:“廓也,廓落在表之言也。”并不像今天这样通用。一般来说,古代的棺木分成内外两层:内层叫作“棺”,外层叫作“椁”。这里恐怕就是一层棺材,穷到没法讲究。

孔安国说“路,渊父也。家贫,欲请孔子之车,卖以作椁”。我当初没看注解时,以为是要将马车的木板改成外棺材。因为我小时候听我父亲说过,我从未见过面的祖母1942年在河南老家的灾祸中过世,我的叔叔当时穷到只能拆下门板当棺材。真是悲哀时代的悲哀故事!

“鲤”是孔子的儿子伯鱼,史书对他没什么特别的记载。所以这里的“才”跟“不才”就分别指称颜渊和孔鲤,虽说是孔子谦虚,但也多少是实情。孔子说这话时,孔鲤到底过世了没有,也是某些古注争议的要点。这是由于古书对于这两位的年岁和过世时间的记载不一致的缘故。不管怎么说,比较合理的总结似乎是:孔鲤在孔子七十岁时过世,颜渊在孔子七十一岁时过世。

“徒”,皇侃说是“犹步也”,邢昺说是“步行”。孔子那时候是大夫,却说自己为“大夫之后”,是谦虚的说法。

戴望特别强调:“《春秋传》曰‘丧事无求’,求车非礼也”,而且“礼,士有棺而无椁”。也就是说,孔子这么做是“知礼守礼”,“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不因为爱徒之死而放弃自己守了一辈子的信念。

孔子虽然没有卖车,颜路也没因此记恨。后来还把丧礼祭祀用的“祥肉”送给孔子,孔子到大门口接受了之后,进到屋里,弹琴表达了哀思,然后才吃(《礼记·檀弓上》和《孔子家语·公西赤问》)。

更早的时候,孔子到卫国,刚好碰上以前馆舍主人的丧事,为了报答旧日恩情,就进去凭吊,而且哭得很伤心。走到外面之后,就叫子贡解下拉马车的一匹马赠送给丧家。子贡认为孔子对于自己门人的丧事都不曾这么大方,所以质疑这样的礼是否太重了。孔子就解释说:这样隆重的礼物是要相应于他自己对于死者的深厚感情(《礼记·檀弓上》《孔子家语·子贡问》)。子路曾经听孔子说过: “丧礼、与其哀不足而礼有余也,不若礼不足而哀有余也。祭礼,与其敬不足而礼有余也,不若礼不足而敬有余也。”(《礼记·檀弓上》)这里强调的是一种最基本的要求。孔子在“旧馆人之丧”所表现的是比这里的说法更上一层,也是孔子强调内心真实的情感完全配合了外在的物质表现的具体实践。

孔子虽然没有卖掉马车,可是他对于颜渊,甚至子路的死,就表现出好像是自己儿子过世那样的悲伤(《论语》中甚至没有记载孔鲤之死),只是没有穿着丧礼之服而已。所以后来孔子过世后,子贡就根据这样的原则类推,弟子们就像父亲过世一样哀伤,而没有穿着儿子该穿的丧服(《礼记·檀弓上》),这也就是所谓的“心丧”(《礼记·檀弓上》《孔子家语·终记解》),很能抓住孔子重视“礼之本”的教诲。

版权声明:
作者:Zad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66703.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