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感亲切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韩江:她的成功带给我们哪些启发?

这几天最关注的事件就是诺贝尔大奖了。先是生物和医学类的奖项,然后是物理奖项,再然后是化学奖项。昨晚7点整,终于等来了诺贝尔文学奖。真是意外的惊喜,新晋获奖者面孔是这么的亲切——虽然不是残雪,但她是东方女性的面孔!

瑞典文学院将2024 年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韩国作家韩江。授奖词说:以表彰她“用强烈的诗意散文直面历史创伤,揭露人类生命的脆弱。” 

在她的作品中,韩江直面历史创伤和无形的规则。她的每一部作品中,都暴露了人类生命的脆弱。她对身体和灵魂、生者和死者之间的联系有着独特的认识,并以其诗歌和实验的风格成为当代散文的革新者。

这位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韩国作家,到底是怎么成功的?

启发一:文学世家的熏陶

令人倍感亲切的70后——韩江,出生于韩国光州的一个文学世家。父亲韩胜源是作家,哥哥韩东林、弟弟韩江仁也都是小说家。在这样浓厚的文学氛围中成长,韩江从小就沉浸在书的世界里。她曾回忆道:“我出生后就是在书堆中长大的。我很爱看书,各种韩国的文学作品、翻译成韩语的外国文学,都读了很多。” 家庭的熏陶为她日后的文学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父母的影响下,韩江早早地确定了自己要成为一名作家的目标。

启发二:先在国际上获得成功

韩江的写作是从诗歌开始的。

1993 年,她在《文学与社会》发表诗歌,初入文坛。之后,她逐渐将创作重心转向小说领域。

1994 年,她发表短篇小说《红锚》,正式步入小说文坛。

1999 年,她凭借《童佛》获得第 25 届韩国小说文学奖,在小说创作领域崭露头角。

此后,她不断探索和创新,创作了多部优秀作品。2005 年,她凭借《蒙古斑》获得第 29 届李箱文学奖;2010 年,她的长篇小说《起风了,出发吧》获得第 13 届东里文学奖;2014 年,《少年来了》获得第 29 届万海文学奖;2015 年,短篇小说《一片雪花融化的瞬间》获得第 15 届黄顺元文学奖。2016 年,凭借小说《素食者》,韩江获得了布克国际文学奖,成为首位获得该奖的亚洲作家。她的作品从韩国走向世界,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受到全球读者的喜爱。

请注意,在韩江的文学发展历程中,作品输出,让全世界更多读者读到、看见,是极为重要的一步。这一步走对了,也就成功了一大半。《素食者》的英译本让韩江在国际上声名大噪,在获得布克国际文学奖后一年卖出 57449 册,足见其受欢迎程度。本书为她走向国际舞台做出了重要贡献,也可以是她之所以获得今年诺贝尔文学奖的重要起点。

此外,韩江的其他作品如《白》《少年来了》《植物妻子》等也陆续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全球范围内传播。以《植物妻子》为例,这部由八部中篇和短篇小说构成的作品,关注 “底层” 人群,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主题,让不同国家的读者感受到韩国社会的现实与人性的复杂。作品被译介到不同国家后,各国读者得以领略韩国文学的独特魅力,同时也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碰撞。

文学作品输出海外,一定要在海外破圈才行。如果在海外仍只是停留在文学圈内自嗨,作家本人再卖力吆喝也行不通!

启发三:独特的关注、思考与风格

有人对韩江作品的风格和特点总结为以下三点,我认为,恰好将文学创作的“三性”有机地统一起来了——文学性、思想性、艺术性。

1.诗性与实验性风格(这是文学)

韩江是以写诗起步的,她的作品具有强烈的诗意散文风格,她用诗体写小说,独特的叙事方式引人关注。她的文字如诗般细腻,能够用简洁而有力的叙述描绘人类的痛苦与创伤,营造出独特的氛围和意境。

例如在《白》中,她对白色事物的描写充满了诗意,“白是悄然无声、不悲不喜从天空降落的一万片雪。白是时间在苍白的光芒里流逝。白是易碎易毁、瞬间消失的美好事物”,这种对颜色的诗意诠释,让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纯净而又脆弱的白色世界中。

再例如《素食者》中的“素食” ,不仅仅是一种饮食习惯,更是英惠对暴力和压迫的反抗,是她追求内心纯净和自由的象征。植物也是一个重要的象征,英惠渴望成为植物,意味着她想要摆脱人类社会的束缚,回归到一种自然、纯净的状态,植物象征着她对自由和新生的向往。

2.直面历史创伤(这是思想)

《不做告别》这部作品深刻体现了韩江对历史创伤的正视。小说以 1948 年至 1954 年韩国军警在济州岛造成三万多名无辜民众死亡的暴力镇压事件为背景,从一个旁观者的主观感受介入,展现了历史事件对未亡人造成的持久而深重的伤痛体验。叙述者庆荷并非事件的亲历者,但她在日常生活中无法摆脱的噩梦、莫名颤抖的身体等不适感,正是大屠杀记忆带来的伤害。小说没有采取道德层面上更加安全的报道式或非虚构写法,也未从事件亲历者的角度展开讲述,而是通过庆荷的经历,侧面印证了大屠杀记忆的强大影响力。韩江将个人融入民族历史书写,让读者深刻感受到历史创伤对个体的沉重影响。

在《白》中,她通过对战争遗迹的描写,追溯了创伤的根源,提醒人们不能忘却历史。

3.挖掘人性深度(这是艺术)

以《蒙古斑》《植物妻子》《素食者》为例,充分展现了她对人性与人际关系复杂性的深度挖掘。

在《蒙古斑》中,看似是一个乱伦的故事,然而在韩江的笔下,它不仅仅是欲望的简单呈现,更是对人性的深刻表达和发泄。

《植物妻子》收录了八篇带有悲剧色彩的作品,通过对人物命运的描写,如身体遍布瘀伤最终变成植物的妻子,揭示了人性中的无奈与挣扎。

《素食者》则以一位女性拒绝吃肉成为素食者的故事,探索人内心抑压的疯狂与伤痕。女主人公英惠对韩国守旧传统的叛逆抵抗,反映出她在外界压力与自我困惑下的内心世界。韩江以细腻的笔触,深入人物的内心,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多面。

启发四:中国女性作家眼界大开

韩江的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主题,为文学创作提供了许多启示。她的作品激励着更多的作家勇于创新,关注社会现实,为人类的精神世界贡献更多的优秀作品。她的成功,也许为中国女性作家打开了眼界,因为毕竟都是亚洲女性作家嘛,同在一片蓝天下,呼吸同样的空气,理应取得同样的成功!——残雪会这么想吗?除了残雪,还有哪些中国女作家会这么想?

循着韩江这条线索追问下来,不难发现截至 2024 年 10 月,共有 18 位女性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她们分别是:

1.塞尔玛・拉格洛夫:1909 年获奖,瑞典女作家。代表作是童话小说《骑鹅旅行记》,她的作品充满奇幻色彩和对瑞典风土人情的描绘。

2.格拉齐亚・黛莱达:1926 年获奖,意大利女作家。其作品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如《邪恶之路》,擅长以细腻的笔触描绘撒丁岛的风土人情。

3.西格里德・温塞特:1928 年获奖,挪威小说家。最著名的作品是描述中世纪斯堪的纳维亚生活的现代主义长篇小说三部曲《新娘・主人・十字架》。

4.赛珍珠:1938 年获奖,美国旅华作家。一生译著有关中国的作品 70 余部,代表作《大地》,该作品获得美国普利策奖,被 60 多个国家翻译出版,是被翻译最多的文学作品之一。赛珍珠是以中国题材获得成功的作家!

5.加夫列拉・米斯特拉尔:1945 年获奖,智利女诗人。她的诗歌以清丽的形式表现内心世界,代表作有《绝望》《柔情》《有刺的树》等。

6.奈莉・萨克斯:1966 年获奖,德国犹太裔诗人、剧作家。她的诗歌主要描写了欧洲犹太人在法西斯统治下的遭遇。

7.纳丁・戈迪默:1991 年获奖,南非女作家。代表作品包括《自然资源保护论者》《伯格的女儿》《朱利的族人》等。

8.托妮・莫里森:1993 年获奖,美国非洲裔女性作家。代表作有《最蓝的眼睛》《宠儿》《所罗门之歌》等。

9.维斯瓦娃・辛波丝卡:1996 年获奖,波兰女诗人。代表作有《一见钟情》《我曾这样寂寞地生活》等。

10.艾尔弗雷德・耶利内克:2004 年获奖,奥地利犹太裔小说家、剧作家、诗人。代表作《钢琴教师》,其作品多以批评男性专制、社会弊病和暴力著称。

11.多丽丝・莱辛:2007 年获奖,英国作家。代表作《金色笔记》,颁奖词称她为 “女性经验史诗的抒写者,以怀疑、激情和远见审视了一个分裂的文明”。

12.赫塔・米勒:2009 年获奖,德国小说家、诗人、散文家。以描写德裔罗马尼亚人在冷战时的遭遇著称。

13.艾丽斯・芒罗:2013 年获奖,加拿大女作家,被誉为 “当代短篇小说大师”。

14.斯韦特兰娜・亚历山德罗夫娜・阿列克谢耶维奇:2015 年获奖,白俄罗斯记者、散文作家。代表作有《战争的非女性面孔》《切尔诺贝利的回忆:核灾难口述史》等。

15.奥尔加・托卡尔丘克:2018 年获奖,波兰小说家。代表作品有《太古和其他的时间》《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

16.露易丝・格吕克:2020 年获奖,美国当代女诗人。著有 12 本诗集和 1 本诗随笔集《证据与理论》。

17.安妮・埃尔诺:2022 年获奖,法国当代著名女作家。代表作有《悠悠岁月》《一个女人的故事》。

18.韩江:2024 年获奖,韩国女作家。代表作有《素食者》《植物妻子》《少年来了》《玄鹿》等。

作者:智读君

版权声明:
作者:Mr李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66733.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