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是想静一静
上完课以后往办公室走,经过一年级教室的时候,只见一个小男孩坐在地上,耷拉着头,很不开心的样子,我走过去,问他:“你怎么了?不开心吗?”他抬起头来望着我,一句话也不说。我继续问:“是跟同学闹矛盾了?告诉老师好不好?”他还是看着我一言不发。我蹲下来,看着他:“被老师批评了?”无论我怎么问,他就是一声不吭。
我仔细看了一下他,他脸上的表情很平静,既没有被同学惹恼的面红耳赤,也没有受了委屈以后的泪眼汪汪,包括他的呼吸都是很平稳的,我想也许是我有些敏感了吧,可能他什么事都没有,只是想在地上坐一会儿罢了。也许,他不太认识我,不想跟我说什么,我还是不要问了吧。这么一想,我伸出手去,对他说:“那你别坐地上了,地上凉,会生病的。”没想到他居然把右手放到了我的手上,我拉他起来,他还是没说什么,然后就走进教室去了。
看到他的背影,我突然有一个感触,也许有的时候,我们都太热心,太敏感了。我们看到孩子有不同于其他人的举动,首先想到的就是这个孩子怎么了?然后我们的本能反应就是孩子要不是有心事,是不是跟同学闹矛盾了或者被老师批评了?要不就是孩子调皮,不遵守纪律。似乎这已经成为了一种思维的定势,让我们一遇到这样的情况,条件反射一般就会这样想。
但是我们常常忘记了,孩子们有两个独属于他们的特点,一个是好奇心特别强,凡是都想试一试,还有一个就是他们往往非常在意当下最直接的感受,所以他们有什么想法就想立刻去做。拿这个孩子来说吧,也许他只是刚刚听同学说坐在地上凉凉的,很舒服,所以他想试一试;也许他只是感觉教室里太吵,想出来静一静;也许他只是想自己单独待一会儿,什么想法都没有,就想想点儿自己的事情。可是我偏偏要去关心他,去询问他,看似关心的背后也许恰恰打扰了他,所以他不想说话,不愿意说话,所以他才在我劝说他不要坐地上的时候愿意让我拉他起来。
记得曾经看过朋友瓜瓜老师的一篇文章,文中有一个观点我非常认同,她说每个孩子都有想哭就哭的权利,也许我们还应该说,每个孩子都应该有想静静就静静的权利。
版权声明:
作者:congcong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66819.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