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上学记(第43天)|

韦志学摄

2024年11月6日,星期三,儿子上学的第43天。

01回报

今天中午,儿子吃了饭就出去了,等到他回来时,他说Xxx的妈妈给他吃了一个苹果——昨天给了一个葱油饼。

“无功不受禄”,我反对儿子在课堂以外、在家庭以外,接受别人给的任何东西。经过我同意的是另外一回事。

而中国人讲究的是有来有往,所以我说我们也有好吃的苹果,下午拿一个去给Xxx同学吧。但这样好像也不是很好,显得有说不出的生分。然后我想起了我在某宝上买有板栗,看物流记录应该是今天到了。

儿子说那就煮了板栗给我带过去给同学。他想了想,又说:“你给我装五份”。然后他给我数了四个同学的名字,最后一份是给老师的。

于是,我特地在午休前去驿站取件,结果是“快递不快”,这个一大早就显示“在派件中”,中午了还是“在派件中”……

儿子说,那就明天吧。

其实,我还想对儿子说,如果你很想把你手上的好东西跟别人分享,结果遭到了拒绝,我们要用平常心去对待:所有的一切都要顺其自然,不要强求。别人愿意接受,是正常的结果;别人不愿意接受,也是正常的结果。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是对的。但即使是“己所欲,也勿施于人”,这也是对的。

我们要学会理解、包容,放弃“我执”。

02儿子的老师来找我

六点钟下班了,我正收拾东西想回家,炳仁已经在外面等我了。没有想到,孩子的老师过来找我,说要聊点事。其中有一个内容是她们的教学方式方法可能不适合我家炳仁。

说实在话,我心里急着要回家煮饭给孩子吃。因为时间太晚了。而老师找过来想说点什么,我没搞清楚,只记住了她一句话:以后对她有什么意见可以直接找她沟通。

我不想在这篇文章里发表任何看法,虽然我有看法,但我不说。我想提的是我国最早的一篇教育文献《学记》。

《学记》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文献。它系统地总结了中国先秦时期的教育思想、教育制度、教育内容、教学原则和方法等,被誉为“教育学的雏形”。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其作者据郭沫若考证可能是孟子的学生乐正克。文章内容精辟深刻,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概括了中国先秦时期的教育经验。

《学记》在教育宗旨和方法上强调“化民成俗”,即通过教育提升社会成员的人文素质和道德修养,形成良好的社会风俗。

它还特别强调教育方法的重要性和师道的尊严,其教育方法在古今教育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

《学记》提到的教育教学原则包括防患于未然、适时而教、循序渐进和相互切磋。这些原则不仅对古代教育有指导意义,还对今天的教育实践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我说其中一段:

“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说的是什么意思呢?

当教师的只有既懂得教育成功的原因,又懂得教育失败的原因,才能胜任工作。

所以,有经验有修养的教师,总是善于运用启发诱导的方法,那就是:

引导学生,但不是牵着他们走;

严格要求他们,但不施加压力;

开个端绪,但不把道理和盘托出。

引导而不牵着走,就能处理好教与学之间的矛盾关系;

严格要求而不施加压力,学生就不视学习为畏途;

开个端绪而不和盘托出,就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

处理好教与学的矛盾关系,学生不视学习畏途,又能进行独立思考,这才算善于启发诱导了。

这就是《礼记•学记》对老师的要求:师生关系和谐,学生自由发展,引发学生思考,可称之为善于引导学生了。

但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有几位老师真正达到了《学记》的要求呢?

有时候,“好心”办的不一定是好事。所以也不是说“我全心全意为学生”,“我”所采用的方式方法就一定是对的、好的,不容质疑的。

人,要有成长型思维,才能跳出自己的思维圈子,更广阔地看到这个世界本来的样子。做事只凭“想当然”是最可怕的。

版权声明:
作者:zhangchen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66844.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