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般的人

(本文发表于2024年11月7日《平凉日报》)

在我眼中,记者都是不一般的人。

提到记者,我首先想到的是邹韬奋、范长江,还有他们那令人景仰的人格、情怀和风骨。

在我眼中,记者都非常厉害。印象里,记者中出了不少大文豪、大作家。外国作家里海明威、埃德加斯诺都是记者出身,他们左手新闻,右手文学,左右逢源。中国的萧乾、金庸、莫言、刘震云等等大名鼎鼎的人物都是由记者走出的作家。

我对记者这个职业不是十分的了解,只有一点粗浅的认识。

记者都很“快”,跑的快、脑子快、动笔快。有新闻、有事件的地方,记者总是第一时间到达,抢时间、拼速度,记者跑的比谁都快。一般人还在旁观、看热闹,记者已经思索本质、梳理思路。新闻、事件刚刚发生甚至正在进行,记者的报道、评论就已出炉,新鲜满满,现场感十足。

记者都“胆大”,不论是硝烟弥漫的战场,还是惊心动魄的反恐禁毒前线,抑或是危险四伏的灾难现场都可以看见记者的身影。央视的水均溢、新华社的唐师曾数度深入中东、非洲战场采访报道,他们头戴钢盔身穿防弹衣的画面让人印象深刻;东方卫视女记者袁文逸中东采访,现场直播时炸弹在声旁爆炸的场景,极为震撼。胆不够大,做不了记者。

记者都“心细”,面对纷繁复杂的事件,千言万语、千头万绪,各说各话,记者总能抽丝剥茧,快速准确看清本质、理出头绪、抓住关键。心不够细,也做不了记者。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铁肩和妙手,是记者的标签。记者的文章,虽然“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但也有“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的作用。通讯《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历久弥新,至今仍感动感染着一代代的读者。一代代的记者也用他们手中的笔,报道着新闻记录着时代,为典型立传,为生民发声。

记者是我非常敬佩的人,素未谋面的平凉日报记者柳娜就是这样的人。柳娜参与了平凉许多重大事件的采访报道,我常在报纸上看到她的文章。每每我惊异她文章的快,常常事件刚刚发生,一般人还在回味,她的文章马上就出来了,我佩服她的文思敏捷,倚马可待。不仅快,更是文质兼美。有个说法,新闻消失的地方,文学才刚刚开始,在柳娜那里,新闻和文学是同步发生。我最佩服的还是她作为一个记者的良知与情怀。

柳娜的文章《一场辽阔的生命体验》让我感动,在文章中柳娜提到因她当年的一篇通讯《寒门学子敲开北大之门,学费愁坏一家人》帮助了一位靠开“地老鼠”供孩子上学的人的事。因为我父亲当年也开过“地老鼠”,相同的经历让我对那家人的遭遇感同身受。在城市治理与民生焦困的矛盾中,柳娜没有冷眼旁观而是为弱势群体发声。柳娜的文字让我读到了一种温情,因为她的文章那家人日子虽然焦苦但不焦心,生活依然有所盼有所爱。我说柳娜是位优秀的记者,代表了平凉新闻人的真诚与担当,我要向她表达敬意。

鲁迅曾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辉,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在我看来记者柳娜就是为民请命的“脊梁”。

不只是柳娜,从平凉日报李利军、秦玉龙、李晓明等记者的新文与旧文里我同样读出了民生情怀与人间担当,他们也都是我钦佩的人。

一位领导要求干部要“心中有数、肩上有责、眼里有光、手中有活、脚下有土”。在我看来,一个合格的优秀的记者,就是这样的人。

记者节,向不一般的人致敬!

版权声明:
作者:倾城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67299.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