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苑奉使卷321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01
译文
《春秋》中记载了四句完全相悖的话。春秋中记载:“大夫不能专权,也不能擅自处理事务。”但是同时又说:“外交事务中,如果有利于国家的话,那就可以便宜行事。”
春秋中记载:“如果奉命出使国外,那么外交官员可以便宜行事。”但是同时又说:“如果奉命出使国外,听说发生了丧事,外交官员只能减慢行程而不能返回。”
这是为什么呢?
回答曰:“这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平时不擅自处理事务,讲的是平常的时候。那些需要便宜处理事务的时候,那是因为外交工作性质决定的。这大夫在外选择前进还是撤退,说的是将领带兵出征。减慢行程不返回,指的是外交官员出使国外的时候的发生了丧事,那个时候只能减慢行程表示心意,但是不能放弃任务返回。公子子结就便宜行事了,但是春秋也没有觉得他做的有什么错误。因为他解救鲁庄公于危难。所以说,如果国君身处危难之中,臣子明明有能力却不救就是不忠心。但是如果没有什么特别的事就独断专行,那就是不忠诚。”
传曰:“《诗》无通诂,《易》无通吉,《春秋》无通义。”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02
原文
《春秋》之辞有相反者四。既曰:“大夫无遂事,不得擅生事矣。”又曰:"出境可以安社稷,利国家者则专之可也。”既曰:“大夫以君命出,进退在大夫矣。”又曰:“以君命出,闻丧徐行而不反者。”
何也?
曰:“此义者各止其科,不转移也。不得擅生事者,谓平生常经也;专之可也者,谓救危除患也;进退在大夫者,谓将帅用兵也;徐行而不反者,谓出使道闻君亲之丧也。公子子结擅生事,春秋不非,以为救庄公危也。公子遂擅生事,春秋讥之,以为僖公无危事也。故君有危而不专救,是不忠也。若无危而擅生事,是不臣也。”
传曰:“《诗》无通诂,《易》无通吉,《春秋》无通义。”此之谓也。
03
补
公子子结:即公子结,鲁国公子。鲁庄公的时候,公子结带着鲁国女子,给卫国陪嫁到陈国。在路上听说齐国宋国召开盟会,商量攻打鲁国。公子结就放弃了原本的使命,去和齐国宋国结盟了。但是后来齐国宋国还是攻打了鲁国。
04
感
原来这种事早在西汉就有了。现在网络上也很流行,就是老祖宗说的完全相反的两句话。比较知名的例子是这么两句:“良臣择主而事”和“忠臣不事二主”。
这一篇的核心其实就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和“实事求是”,不要看书面上这个那个的,要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来选择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
最近看《资治通鉴》,西晋灭吴之战中,西晋方面的将领王浑就只等着上级领导的诏令,放弃了攻破建康的大功。别人吃肉,他只能喝汤。这还是文中说的两军交战的特殊情况。
东汉末年,皇甫嵩明明有能力搞掉董卓,他不搞。最后董卓直接把东汉朝廷给干碎了。皇甫嵩就是本文中说的“不忠”。
再举一个例子,尾生抱柱。这个故事出自《庄子·盗跖》,讲的是尾生和一个妹纸相约在桥上相见。结果开始下大雨,水漫过桥,最后将尾生淹死了。
我们说,守信这个事大部分时候都是好的。但是,这尾生他是不是有病!哪怕去旁边高地上等妹纸呢?因为这种守信死了,活着的人得承受多大的压力啊。
孔子周游列国的时候,经过蒲邑,被打劫了。蒲邑的人要求孔子发誓不去卫国才肯放行,孔子就发誓不去卫国。孔子得到自由以后立刻赶往卫国。孔子的好土地子贡问:“盟可负邪?”意思就是你都发誓了还能不遵守誓言么?孔子回答:“要盟也,神不听。”意思就是被胁迫了发的誓不算数,不必遵守。
所以,很多时候不是道理有问题,而是人有问题。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