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故事,传承文化(一)
讲好故事,传承文化(一)
这次培训,北师大教授鲍传友讲了学校文化。他讲到一学校文科特别强,但理科比较薄弱,为了更好地发展学校的理科,学校进行全方位的理科特色建设。在硬件建设上,他们拟将学校一亭子命名为“祖冲之亭”,但是又感觉用四个字命名有点拗口,因而想命名为“冲之亭”。名字想好了,他们想请名家题写,最好是跟数学相关的名家。机缘巧合,正好有人牵线认识了现代著名数学家苏步青,于是他们通过书信表达想请苏步青题词的愿望。苏步青愿意题写,但是得知命名“冲之亭”后,却不肯题写。原因之一是“祖冲之”是杰出的数学家,后人不能对他的名字随意更改;二是建亭本来就是表示对数学先祖的敬仰,去掉先祖的“祖”姓,直呼名字就是对先祖的不敬;三是数学本来讲究的就是精准,为了使亭子好记而随意更改姓名是一件不科学的事情。后来苏步青还是给这个亭题写了“祖冲之亭”。
这个故事很有意思,更有意思的是,这个学校的校长将这个故事以及与苏步青的书信都展示在亭子里。教授讲的是学校文化,他认为学校文化一定离不开讲故事,而有这样的故事的融入,学校文化就被注入了不一样的色彩。教授提醒我们,做学校文化,一定要设法挖掘跟学校相关的有意义的故事。确实,故事是生动的,故事是温暖的,故事也是唯一的,所以故事特别能打动人。我们学校叙事者团队一直在写故事,故事教育在我们学校其实是有一定的基础的。但是我们从没有想过将故事融入自己的学校文化,看来我们在讲好故事、传承文化上做得很不够。
教授说那所学校跟祖冲之以及苏步青的故事,挖掘并记录下来,让更多人了解,传扬,这就是一种文化。这就让我想起了我们学校跟原国家中医药局副局长李大宁先生以及国医大师、中国工程院院士王琦的故事。作为一所偏僻的乡村学校,能够得到这样两位大人物的关心支持,实属幸事,我们理应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个故事,传扬这个故事,这些故事应该成为我们学校文化中重要的一项内容。尽管在后来接待参观人员的时候,我们也会说起这个故事,但是因为我们从来没有正儿八经地记录下来,所以每次讲述都很随意,而且不同的人讲述会有一些小出入。这就是因为我们没有认识到这件事情的重要性,所以一直没有做得很好。这次听课过后,我深切地明白,一定要把这件事情记录下来,更好地更好传承学校文化尽一份力。
2017年,我校成功申报省级课题《中医文化浸润下小学生健康素养的研究》,为了让课题更有抓手,我们将原先简陋的中医馆进行了改建。改建好的中医馆需要命名,我们决定面向全体师生、家长征名,大家都很踊跃,最后我们选出了14名字,并且再一次利用网络请全体师生、家长投票,最终我们选出了6个大家特别认可,票数又比较接近的名字。原来我们准备再请学校相关人员现场讨论,并最终确定正式名字。这个时候,突然接到政府通知,说原国家中医药局副局长李大宁先生要来学校看看。我们很惊喜,这么大的领导来学校,这是第一次;我们也很疑惑,北京来的中医药方面的领导,怎么会到我们学校来呢?政府领导告诉我们,这位老领导是我们教育局局长的朋友,这次来相城,我们教育局局长打电话给政府一把手书记,说这位领导想到望亭看看,因为我们镇有区级中医医院。中医药条线的领导来看当地的中医院,这完全在情理之中。但是教育局领导提出到我们学校看看,他们很不理解。中医药领导要到学校看,能看什么呢?他们也很担心,所以联系我们的时候一直问我们能提供些什么给领导看。听到这,我们倒是有点坦然了。因为从申报课题后。开始我们一直在做在做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学校微信公众号上也会有我们所进行的活动的报道。我们教育局局长估计就是从公众号上了解我们学开展活动的情况,所以“手臂还是往里弯的”,想让领导也看看学校。那时候我们刚办过首届中医药文化节,有些内容还是可以拿出来展示的,所以得知原因后我们并没有十分着急。但政府领导却因为不太了解我们的活动,很不放心,提前一天来“踩点”的时候告诉我们,按照原计划,我们学校这个点位安排15分钟时间,但是他们会把其他点的时间尽量拖延,这样,在我们学校的时间也可以缩短一些。领导也是好心,怕我们出丑,时间短,自然也就好应付。
第二天,李副局长在我们局长、政府书记等领导的陪同下来到我们学校。我们的小中医们介绍了学校开展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的情况,并现场展示了跟中医药文化相关的活动。李大宁副局长特别感兴趣,不断与我们的孩子互动,完全没有大领导的架子。再和我的交流中,李局长问我:“江苏省中医药局有人来指导过吗?”我愣了一下,尴尬地说回答没有。我想,我们这样一所偏僻的乡村学校,只是在尝试做中医药文化,怎么会有省中医药局领导来关注呢?李局长听完马上拨通了一个电话,并对着电话大声说:“你们推行中医药文化进校园那么久都没有什么起色,有没有想到这样一所乡村学校做得那么好,你们有没有来指导过?”这时候,李局长倒是十足的领导架子,我估计这是打给省中医药局的。当时我很忐忑,倒不是领导不关心我们,而是我们从来就没有这种宣传意识,我们只想到扎扎实实做,所以不要说省中医药局不知道,就是我们政府领导也不清楚我们开展的活动,所以他们才会如此担心。
我带着李局长来到新建城的中医药馆,并且向李局长汇报我们中医药文化进课堂所选用的教材。李局长认真翻看我们用的教材,突然他拿起了我们新选用的教材,并且很感兴趣地说:“你们还在用王琦主编的教材啊!”
原来我们用的是浙江的一套中医药地方教材,后来在网上看到,全国教材也在出版之中,我们联系到了相关人员,并且希望采购一部分。对方得知我们的情况,也很热情,说目前教材还没正式印刷,等到印刷完成后第一时间给我们试用。果真,过了没多久,我们就收到了一百本最新的全国通用教材,因为是我们主动联系的,所以我们是全国第一个试用这套教材的学校。这套教材就是王琦主编的,但是我们根本不知道王琦是谁。李大宁说起王琦,我我们我们自然是点头应答。
参观完中医馆走到门口时,我们把中医馆征名的事情告诉李副局长,并且将写有全体师生、家长认可度最高的六个中医馆名字的纸递给他,希望他能够给我们选一个名字。这是我们早就有“预谋”的,原本准备我们自己学校领导老师商议确定中医馆名字,听到李副局长要前来,我们准备让他从6个名字中选一个,尽管不是他亲自题写的,但是以后我们也可以自豪地说这是李局长给我们命名的。李副局长接过征名纸,看了一下,很爽快地说:“哦,要题写中医馆名啊!我让王琦给你们题写!”我们一愣,感觉这是他在婉言谢绝,不过这也很正常,毕竟他是来自北京的大领导嘛!见我们没有特别大的反应,他又补充说:“王琦可是国医大师,还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哦!”我们知道,国医大师是很很了不起的称号,全国一共评过100位国医大师,之后再没有评过,所以这些国医大师中年龄虽小的都要七八十岁了,他们都是全国一等一的中医名师啊!至于两院院士,含金量有多高,自然不必多赘述。李副局长说要请这样的人给我们题写中医馆的名字,我们更加不敢奢望了。
原本政府给我们点位的是15分钟,可是李副局长饶有兴趣地参观我们学校的中医药文化展示,还不断地和我们师生交流,因而在我们学校待了半个小时都不止。后来在工作人员的不断提醒下,李副局长才和随行领导一起离开了我们学校。
尽管没要到中医馆题名,但是能够得到他的认可,我们也是十分振奋的,这也让我们开展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有了更大的底气和勇气。(未完待续)
版权声明:
作者:lichengxin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67591.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