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还没有死掉 : 免疫系统漫游指南》作者: [澳]伊丹·本-巴拉克 (Idan Ben-Barak)

原作名: Why Aren't We Dead Yet? The Curious Person's Guide to the Immune System

内容简介:

我们为什么还没有死掉?

我们如何跟数百万细菌日以继夜地战斗?

我们的免疫系统是从哪里来的?

怎样面对免疫系统的天然缺陷?

免疫系统损坏就无法重建吗?病毒、细菌都在不断演化,未来的抗药性之战应该怎么打?

“提高免疫力”与“益生菌”都是消费陷阱?

......

在这本生动易 读的小册子里,伊丹·本-巴拉克向我们展示了免疫系统是如何运作的,它是如何摧毁病原体的,我们为何会对某些致病体产生免疫,探讨了免疫系统的演化以及我们关注的抗生素与疫苗的功能,并展望了免疫的未来。本书将带领读者展开一场有趣的免疫系统漫游。

作者简介:

伊丹·本-巴拉克(Idan Ben-Barak),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Hebrew University of Jerusalem)医学科学的学士、微生物学硕士,悉尼大学科学历史与哲学博士。他的第一本书,《奇妙的微观世界:微生物是如何统治世界的》(Small Wonde rs:how microbes rule our world)2007年由书吏出版社(Scribe Publications)出版,已译成5种语言,并获得2010年美国科学促进会的优秀科学图书奖(青少年组)。伊丹与妻子和两个孩子现居墨尔本。

精彩书评:

壹:短评

#  在大背景下的一部免疫科普力作,全书文字流畅,受益颇多,十分推荐!看得出此书编辑的用心、认真和细腻。

# 简明有趣的科普书,详细讲解了免疫系统的由来和进化,耳目一新。原来之前对益生菌的看法是有缺陷的,科学的边界在不断扩展,我们对自己,对世界的认识也远未达到透彻的地步。

#  关于免疫系统的介绍,包含工作原理,演化历史,发展历史,我们知道的和我们不知道的~没有健康建议,却能让人更敬畏自己的身体

#  挺不错的免疫学入门,十分简单,没有太多术语,适合没有医学背景的人泛读。小吐槽,MHC第一次出现时正文用了术语“MHC”,第二次反而用了中文全称,下一版可以修订下。

贰:

“宇宙中充满了神奇的东西,耐心地等待着我们变得更为睿智。”——艾登·菲尔伯茨《阴影过隙》

2020年1月中国出版,在新冠病毒肆虐全球的今天,我本以为这会大大增加这本书的曝光量,但是当我今天打开豆瓣时却吃了一惊,只有300人读过,5篇书评。这或许是科普读物本身的命运吧,在危及生命的灾难面前,我们更愿意去关注各类媒体的报道,更愿意去比较不断增长的数字,而没有想到去了解一下使我们现在仍有能力去做这些事情的免疫系统。

作者在序中就已经阐明了本书是基于西方概念下的免疫学——它是什么,它是如何工作的,它是如何演化、发育而来的,它是如何被发现的,以及未来可能会出现什么。但免疫系统不像人体其他系统一样,它在私底下悄悄地运行,它不需要我们的关注也能正常工作,像是一位默默无闻的清道夫,只有出乱子时才会引起你的关注。

书中和免疫系统工作原理有关的内容,绝大多数在如今高中生物教材中便可以找到,但是书中的其他内容——胎儿免疫系统的发育、免疫系统进化的历程、人类研究免疫系统的历史、以及我们可以采取什么样的手段干预正常的免疫进程,却又给我上了一堂扎扎实实的扫盲课。这其中,对我影响最大的还是胎儿免疫系统的发育,它让我重新认识了母亲这个角色。

我从来没有想过,原来在生命诞生初期,从胚胎还是以受精卵的形态存在开始,母体已经开始了免疫排斥。毕竟有一半的基因来自于父亲,这些外来基因会激发母体的免疫应答。

那为什么你没有在还是胚胎的时候就被免疫系统杀死,而是现在还能坐在屏幕前阅读这些文字呢?

事实上,在怀孕的早期,发育中的胚胎就与母亲的子宫开启了复杂的对话。胚胎不仅躲在胎盘背后来逃避母亲的免疫应答,而且还分泌一些分子用来针对性地防御母亲的免疫细胞,因为后者要更危险。母亲的自然杀伤细胞和适应性免疫细胞(这里是T细胞)在胎盘外盘旋,但是它们并不是为了杀死胚胎细胞,而是转入调控模式,开始释放出抑制免疫应答的信号,并确保胚胎安全进入子宫。同时,胚胎细胞也会为了逃避免疫监视而不表达一些信号分子。此外,母亲的免疫系统开始接触胎儿的蛋白质,并开始学着容忍它们,将它们视为身体的一部分。

这其实对母亲自身也有影响,母亲的免疫系统会收到并不太严重的广泛抑制,整个免疫系统会下调一档——可以简单理解为防御等级降低了。

但这个过程并不是十全十美的,可能也会出错,而且偶尔也的确会出错。当出现问题的时候,母亲就会对胎儿发生免疫应答。在极端的情况下,这可能会导致女性不育。在怀孕的早期,它可能会引起自然流产;在怀孕后期,这可能会引起一种叫作“先兆子痫”的炎症反应,这对母子都非常危险。

从生理角度看,我们能来到这个世界不只是我们本身的原因,母亲在这里的的确确扮演了一个伟大的角色。

书中还涉及一些哺乳过程的免疫反应,多少为“新妈妈准妈妈”提供了参考。

乳汁中的免疫成分不仅会帮助宝宝避免感染,而且会根据母亲的免疫记忆指导宝宝免疫系统的发育。在这个阶段,大自然似乎仍然认为母亲和婴儿生活在同样的环境里,因此母亲的免疫记忆为孩子以后遇到的麻烦提供了良好的参照。

在孩子吃奶的时候,会从乳汁导管中吮吸出乳汁。不可避免的是,婴儿的唾液也会进入导管。这可能是一种交流的方式:唾液是一种复杂的物质,它的成分会透露关于身体的许多信息;宝宝的唾液被母亲的免疫系统吸收、分析,母亲的乳汁也会做出相应的改变。母亲会对她自身没有的疾病做出免疫应答,并把相应的免疫细胞和分子喂给孩子。

这个过程基本也是所有哺乳动物演化出来的方式,它从我们还是小小的受精卵时开始,一直到我们五六岁才结束——那个时候我们的免疫系统才开始成熟。

这些科普知识本身或许并不能带给我们什么改变,也可能你也没有什么兴趣了解它,但它的的确确解释了你为何能从一个小小的细胞发育成现在这样,也从科学的角度向你阐述了母亲这个角色有多么的伟大。

这可能就是科学在人类历程中刻下的符号吧,你并不了解它,却时刻被它的光辉普照。就像你从不感觉妈妈的话有多入耳,却时刻被她的爱保护。

叁:

被病毒困在纽约公寓的日子,怎么办呢?不如来学习一点新知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吧。

是本特别通俗易懂的免疫学小科普,前几章讲基础知识的我觉得等我有了孩子甚至可以读给小孩子听(感觉还十分遥远),然后就可以指挥ta一定程度的乱爬乱摸以锻炼强壮自己的免疫系统(哈哈哈)。

结尾章特别有意思,讲的是在未来或许可以把神经-免疫-内分泌系统综合起来看待,因为发现免疫系统发生的“反应”“记忆”等一系列功能和大脑的作用似乎有一定的共通性。总之,就像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两个派别握手言和,最终发现彼此实则同属一个体系一样,这类从局部的探索开始,引向最终的某种融合总是令人激动。

看的时候一直在开脑洞,觉得依照免疫系统设计一个植物大战僵尸类型的免疫系统大作战,一定很好玩,还能增长知识。

作者提到的自己的脑洞里的游戏,设计生物再随其自由活动,经过几百万年再修改它的特性,再看它的存活状态这样的游戏也蛮有意思。包括市面上真正出现的一款类似游戏《孢子》(英文名是spore,刚才特地查了下,发现已经过气了……),感觉也很好玩。

有趣的一个讨论:人痘接种在当时是有违伦理的实验,但它的进行却使得“接种疫苗“被社会认可,进而挽救了许多生命。遂,究竟如何调和科学发展与道德伦理之间的关系?

最后,感谢自然孕育人类,在地球上的幸存者们大家都不容易,不论是七鳃鳗(长得很像生化危机里的奇形种)还是人类。大家都设法克服重重困难在这里存活下来。感谢精密的免疫系统保护我们,我们也要爱惜自己的身体呀。

微Q同号:2802031363    公众号:pengdiary

文章为有偿阅读:1元/篇 ,自觉投币。

版权声明:
作者:ht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68018.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