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送的书
朋友送了本书,是他自己写的,用毛笔签了名字,古线装订,发来看时,都是繁体字,竖排版,就是要从右到左看。
我记得原来有位朋友说过,古人是很有智慧的,书写方式都是从右起笔往左边写,竖版,这样写是有利于大脑记忆的,这一点我不知道有没有科学依据。具体什么时候改为横版的,中间空两个格,这个也不清楚。不过很多文学爱好者喜欢繁体字,喜欢做诗作词,读读文言文,特别是平常有爱好书法,用毛笔书写的时候,那繁体字写出来更有韵味。
我也喜欢文言文,以前也读过繁体字,所以虽然没有认真学习过繁体字,但是看到文章中出现的繁体字能认出个90%以上,当然如果让我写下来,就做不到了,有的繁体字太复杂了,猜意思是没问题,书写就有点模糊。就这个识别率,同事也觉得很牛了,因为他们大部分繁体字都不认识。
看到办公室有个名人写的两个字“和气”,已经装裱好了,我准备搬家后把这个安装到新办公室的墙上,这几天这两个字中“气”就是个繁体字。我看着气里有个米字,现在想古代人为什么会这样写这个字?于是搜索了一下原因,基本的解释是人们学会生火后,发现熬米饭的时候会有蒸气冒出来,所以气就和米有所关联了。这样看每个字都是有生活中的现象演变出来的,很容易理解。繁体字不是因为它复杂,是因为它反映了当时造这个字的具体场景。经过解释,让人很容易从字面上就能理解为什么这个字要这样写。而现在的简体字,因为太简化了,已经失去了造字的本意,所以就是解释了它的意思也很难理解。
我问朋友这本书都写的什么内容?朋友说就是一些心得,有的时候是一句话,有的时候是一首诗,有的时候就是一首词,只要觉得有所感悟,就把它记录下来,时间久了就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然后把它装订成册,册子积累多了,当自己老去的时候,可以为孩子留下翻看当时父亲的心得,这也是一种传承。
我读了一段自序,觉得很有韵味。
喜,怒,哀,乐。
是遭遇,是命运,是体验,人这辈子,总会有那么一会儿特别快乐,有那么一会儿特别哀伤,有那么一会儿特别拘谨,有那么一会儿特别放荡,有那么一会儿特别现实,有那么一会儿特别满理,想,有那么一会儿特别空闲,有那么一会儿特别急忙,有那么一会儿特别丑陋,有那么一会儿特别漂亮,有那么一会儿特别无助,有那么一会儿特别坚强,有那么一会儿特别安稳,有那么一会儿特别流浪,有那么一会儿特别积极,有那么一会儿特别颓丧……
从自序中就可以看到朋友做事比较洒脱,随性而为,写文章又很有韵味。
我也喜欢写作,也在整理文字,通过看他的书籍发现自己需要将心得整理的更简洁一些。就像古人说话很简洁,一个字能代表很多意思,而我们要用很多句话才能表明一个意思,这一点真应该向古人学习学习。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