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大学》:第三章日日新——思维变通进人新天地

(原文)

汤之,《盘铭》(1)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2)《康诰》曰:“作新民。”(3)《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4)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解读) 

商汤王刻在洗澡盆上的箴言说”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康诰》说:“激励人弃旧图新。”《诗 经》说,“周朝虽然是旧的国家,但却禀受了新的天命。”所以,品德高尚的人无处下追求完善。

(1)汤:即成汤,商朝的开国君主。盘铭:刻在器皿上用来警戒自己的箴言 。这里的器皿是指商汤的洗澡盆。

(2)苟 :如果。新:这里的本义是指 洗澡除去身体上的污垢,使身体焕然一新,引申义则是指行精神上的弃旧图新。

(3)作:振作,激励。新民:即“经”里面说的“亲民”,实应为“新民”。意思是使新、民新,也就是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

(4)“《诗曰》”句:这里的《诗》指《诗经.大雅.文王》。周,周朝。旧邦,旧国。其命,指周朝所禀受的天命。维:语助词,无意义。

(领悟、感觉、醒悟、体会、心得)

如果说“在明明德”还是相对静态地要求弘扬人性中光明正 大的品德的话,那么,“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就是从动态的角度来强调不断革新,加强思想革命化的问题了。精神上的洗礼,品德上的修炼,思想上的改造又何尝不是这样呢?这使人想到基督教的每日忏悔,精神上的洗澡就是《庄子·知北游》所说的“澡雪而精神”,《礼记·儒行》所说的“澡身而浴德”,说到底,也就是毛泽东所一再强调的”加强思想革命化”。话说回来,“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无论如何展示的是一种革新的姿态,驱动人们弃旧图新。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在这里我们谈谈思想上的改造,勤于思考、善于变通——思维变通

      《周易·系辞下》有云: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意思是事物到了尽头就会发生变化,变化就能通达,通达就能长久。以不断变通的思想要求自己,让自己不断探寻新的思路,就可以突破原有的成就,将自己提升到另一个高度。

        如在18世纪的法国,土豆种植得不到推广。法国著名农学家安瑞·帕尔曼切借助国王的权力,得到了国王的许可,在一块出了名的低产田上栽培土豆。

        他耍了个小小的花招请求国王派出一支全副武装的卫队,昼夜轮流值班,对那块土地严加看守。撩拨起人们强烈的偷窥欲望。

      周围的农民无不好奇,不断地趁着士兵的“疏忽”而进去偷土豆,种在自家地里,精心培育。

      就这样,通过这个巧妙的思维变通,土豆在法国普及开来了,很快成为最受法国农民欢迎的农作物之一。

        其实,成功的机会无处不在,只是它更青睐于善于思考、善于变通的人。别人成功了,我们却没有,并不是别人运气好,而是他们善于思考,对这个世界多了一分观察,对自己的生活多了一分思考,在事情的解决方法中多添了一分变通。就像有人说的:这个世界不缺少能干活的人,缺少的是会思考、会变通的人。

        因此,我们在生活中要勤于思考、善于变通,对于一些别人解决不了的问题,我们可以换个思路去解决;对于别人想不到的事情,我们要努力想到并实现。

      “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只要我们不拒绝变化,并且善于运用变通的思维方式,不断改变自己的观念,我们就能抓住机会,走出困境,进人新的天地。

版权声明:
作者:siwei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68119.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