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进酒》赏析
中原焦点解决团队高级五期 讲师第13期 贺变丽坚持分享第2333天 2024—11—12
天宝元年(742年),李白在长安受唐玄宗赏识供奉翰林,不到两年,因受嫉妒,遭谗毁而被赐金放还。这首《将进酒》约作于天宝十一年(752年),距诗人自长安放还已经快九年了,他当时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颖阳山居为客。好友相逢,登高宴饮,诗人抑制不住内心的苦痛、悲愤,借酒兴抒发诗情,写下这篇才气千古无双的诗作。这首借劝酒浇愁书写愤懑的作品,表现了诗人鄙弃世俗的精神和傲岸不屈的性格,在看似消极的情绪背后充满了自负与豪气。
全诗随着感情的起伏变化可以分为四层:
第一层,用“君不见”的重复呼告起兴,悲叹生命的短暂。第一句从空间范畴夸张,写黄河之去,一泻千里,势不可当。第二句顾影自怜,悲叹人生短暂。从时间范畴夸张,把从青春到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暮之事。在这里,黄河的伟大壮观,衬托出人生的渺小短暂。强烈的节奏、对比和排比手法具有惊心动魄的力量。两次君不见的呼告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好像读者在面对诗人,看他豪放,听他放歌,清人沈德潜说:此种格调,太白从心化出,独具极具独创和个性色彩。
第二层,“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是点题之笔,写出感情由悲转欢,李白似乎得意过,又似乎未曾得意过,不管它,且高举金杯,对月畅饮吧。“天生我材必有用”,何等自信!在李白貌似消极的行状中深藏着怀才不遇而又渴望积极入世的精神,于是他喊出了“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人生价值宣言!诗人用乐观好强的口吻肯定人生,肯定自我:有用而且必,透着一股子自信、豪迈!而一句“千金散尽还复来”,又何等潇洒!接下来写欢宴场面:烹羊宰牛,喝就喝它三百杯,喝个痛快吧!诗情至此渐趋狂放。他亲切地喊着友人的名字,生逢知己,酒逢对手,“将进酒,杯莫停”,饮它个痛快淋漓,饮它个一醉方休。
第三层,酒酣耳热,当慷慨高歌。“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以下便是他的酒中真言。“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用醒”,这是诗人的一种人生态度。李白少有大志,他对功名富贵有过羡慕,但不愿牺牲正义和自由去换取它。结果受到排挤外放出京。经过这一番坎坷,李白发出“钟鼓馔玉不足贵”的激愤之词,当年屈原曾慨叹“世人皆醉我独醒”,李白却“但愿长醉不愿醒”,因为醒时眼前尽是不平事,徒添烦恼而已。“古来圣贤皆寂寞”,言外之意,我李白也在所难免。“唯有饮者留其名”,亦属愤激之词,举出陈王曹植作代表,更是借古人酒杯,浇自家块垒。
第四层,歌罢再饮,尽显豪放之态。唱到这里,李白已狂放难以自持。大呼“主人何为言少钱,要求“径须沽酒”对饮,引出最后一番豪言壮语:即使千金散尽,也要不停举杯,不惜牵走珍惜的五花马,拿出名贵的千金裘,以换取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这时的作者,已忘却做客的身份,反客为主,典裘当马,狂放至极,不禁“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起来。他看似出口狂言,却引经据典,说明他还是清醒的。结尾突然落笔为“愁”,与开篇之“悲”相对应,使“万古愁”含义更加深刻。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