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华揽胜之摩崖石刻
黄华入口处,有一天然岩石,多年前从地底下刨出,经漆描字形,仿若“天开图画”古字,此石埋于地下若干年,至如今重见天日,实乃林虑山大幸,林州人之大幸,更是全域旅游之大幸。
此石向上一百米步道左转,经药王庙,过黄绿参半草丛,踏秋之簌簌黄叶,一条潺潺山溪赫然现于眼前。只见她:如一条飘带,像一道流苏,飘忽于山谷,镶嵌于山峦,点点清流溢泉眼、趟石阙、磨青苔、溅山石,飞珠溅玉现彩虹,缓缓潺潺养鱼虾,青草崖边生,飞鸟听禅音。水因山魁伟,山因水聪慧,彰显灵气,互为魂魄。
林虑山人指处,但见“鸣玉峡”三字刻于巨大山石立面,字以行楷书丹,苍劲有力,形迹云润,气势非凡,蕴藏着飘逸之风。这字迹显然经过了岁月风雨地剥蚀,经历了阳光雨露地青睐,竟已浅了几许,不经人指点,不仔细辨认,便难以抽丝剥茧,领略古人的雅致与风情。想那月明星稀之夜,羽扇纶巾,衣袂飘飘,衔一玉笛于口,先是和着这高山流水,弄一曲高山流水音,唱一阕子期无牙情,曲断人声尽,峡谷里只剩白玉流动,唯闻白玉鸣响,点亮了眼眸,飞离了凡尘。
鸣玉峡石下,一石挡水去处,一石背山而立,视之若椅状。吹笛先人站立累处,盘腿而卧,望皎皎明月,观千山万壑,听松涛阵阵,更有眼前,大珠小珠落玉盘,蟋蟀弹琴油玲唱,八面来风,物我皆忘,山为我,我为山,我为水,水为我,乐而忘忧,坐而忘归,是为石刻“坐忘处”是也。
月明星稀夜,晴空丽日峡。僧稠禅师于宽阔巨石练一拳法,走如风,去如电,鹰隼试翼,百兽震惶。菊庵禅师越山涧,打揖近前,“下棋若何?以卸平生之累!”僧稠然之。于是乎,二人各坐石上棋盘一端,以细石为子,飞沙走石于无形,文治武功于一台,一文一武对弈溪畔,黄华少林飞越明清。后人刻石“奕棋台”,往事欲千年,晴空丽日今又又是,换了人间。
后人游览此地,看此景,闻前事,真乃“山中天上”,于是,勒石铭文,盖以记之。
其余石刻,掩映于滴滴细流之下,摩挲于点点玉流之间,经年累月,模糊难辨,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捶胸顿足,扼腕叹息。
归来处,穿巨石笼之“石阙”,巨石朝天书曰:何处得来?皆不明所以,言石,言水,言山水乎!。有高人道出:宋朝皇帝赵祯有言:“如欧阳修者,何处得来。”如此评价,远超宏篇大论,颂欧阳修儒道之精深博大。如此而论,文化意味甚浓,亦合初心。
归路处,一丈二石碑一断为二,乃以青砖砌之,得以为一。细观处:天开图画,碑身有密密匝匝石斧跺迹,黄花山人讲:原为宋代石碑,刻石铭文黄花山,后知县改刻“天开图画”,所以为:明四暗三七字碑。众人啧啧称奇,揽此胜,久不思归。
噫吁嚱!黄华之胜,鸣玉之奇,古迹斑斓,故事绵邈。山水有灵,石刻含情,皆为岁月之馈赠,文化之瑰宝。吾等游此,如临仙境,似穿古今,感自然之妙,悟人文之厚。愿此景长在,佳话永传,后之览者,亦能同吾之欢也。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