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嘉言于愚人前,犹委珠玉于道路

    刚刚温习《东周列国志》第二十四回“假途灭虢”的故事,当虞公贪图晋的垂棘之璧和屈产之马两件稀世之宝,打算借道给晋以攻虢时。虞国谋士宫之奇以“唇亡齿寒”的道理晓虞公以厉害,虞公不听。虞国的另一位谋士百里奚扯了一下宫之奇的衣襟,让他不要再进谏。宫之奇不明白为啥,私下里问百里奚,为何国难当头了,不但百里奚自己不出一言,还要宫之奇不再进谏。百里奚于是就抛出了他的这一句高论:“吾闻进嘉言于愚人之前,犹委珠玉于道路也。”

    看到这里,我心里头立马为百里奚点赞,因为他知道强谏会给宫之奇带来祸患,桀杀关龙逢,纣杀比干,就是先例,此时虞公的心里只有璧马二宝,哪里有人呢?

    其实在百里奚实在穷极无奈,像一头在陆地上的鱼,"欲得勺水自濡"的时候,他的拜把子兄长蹇叔就告诉他虞公"见小而自用",是"非可与有为之主"。通过长时间相处,百里奚发现蹇叔所料不错,于是就很吝惜自己的语言,又不忍宫之奇因强谏获罪,故而“牵其裾”以告之。

    不用说,晋在灭虢后顺带着也把虞给灭了,两个宝贝自然是收回去了。这就是历史上的“假途灭虢”:的故事。“唇”亡了“齿”不独寒而已,“齿”不存在了。

    虞公不听忠言导致灭国,后悔不听宫之奇之言,但没有后悔药吃。被人说动投靠晋国,晋献公要杀掉他,谋士荀息说虞公只不过是个“呆竖子”,不能有为。看来即使斩草不除根,逢春也不会再发。所以他简直可以被称为“愚公”,与三国时蜀君阿斗是一个类型,是杀都不必的类型。

    没有杀他,就得安置他,待以寓公之礼,赠给他别的璧和别的马,算是对他假道的报答,因此又可以得名“寓公”。

    哈哈,虞公一人而居“三公”之尊,也算是赚了。冯梦龙公也没有写他抑都而死,那么他肯定是懂得珍惜岁月静好的当下,跟我们现在主张的一样,他自然是寿终正寝了。

    “假途灭虢”的故事中还有一个虢国,虢国的虢公怎么样呢?应该也不怎么样,不然,虢国怎么会被灭掉!

    这个虢公指的是虢公丑,他的先祖虢公忌父、虢公林父都是周卿士,一度掌握着周的政权。到了虢公丑,人设就差得远了,又骄傲又好打仗,经常侵犯晋国的南部边界。看吧,是它自己先不老实,常在大国晋的头上挠痒痒。

    晋说,我要让你知道,不能随便在太岁头上动土,捋虎须也是很危险的。于是要灭掉虢国。

    虢公丑好淫乐,晋的谋士荀息建议先送女乐给虢公,向虢求和,以消磨他的意志,晋献公于是照做,虢公也愿意笑纳女乐,同意请成。

    虢国也有头脑清醒的人啦,大夫舟之侨说:“这是晋国送来的钓饵,君王为什么要吞下钓饵呢?”

    虢公不听,舟之侨复谏,虢公怒,令舟之侨守下阳之关,送得远远的,省得看着烦,又管不住嘴,讨厌。

    晋的笫二步棋是贿赂犬戎,让犬戎攻虢,于是虢与犬戎相持于桑田之地。

    笫三步就是用璧马二宝向虞假道。虞公得到二宝,感恩戴德,不独借道,还愿率兵车以从。

    晋国大将里克说,与其率兵车以从,不如献下阳之关。虞公说:

    “下阳之关是虢守将把守,我怎么献呢?”

    苟息建议虞公托言助虢桑田之役,用晋铁叶车百乘载着虞军,其中暗藏晋军,赚开下阳之关。到了下阳之关,守将舟之侨以为是前来助战的虞军,于是开门纳入,晋军乘势占领,然后势如破竹袭取虢都上阳。

    虢公丑不听舟之侨忠言,一意孤行,导致国灭,也是肠子都悔青了,也没有后悔药吃,念先君是王卿士,拒不投降晋国,率领家眷逃到京师去了。

    豫兰剑客曰:  忠言逆耳,古今至理。忠言只合进于明理者前,对不明理者,岂非白费唇舌?百里奚在虞,知虞公愚,灭国之际不发一言。当其在秦也,言听计从,故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当舟之侨不遇于虢公之时,其忠言若珠玉弃地。及其关破也,投降晋国,是识时务,熟能言其非乎?

   

     

版权声明:
作者:Alex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69147.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