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马小结:数据在说话
南昌马小结:数据在说话
——阿拉丁956
南昌马顺利完赛了,也PB了,但不是很满意。如此一说,也许有些跑友觉得过于矫情了,但,于当事人而言,真实感受的确如此。
不满意的关键在于对比赛的自我节奏失去了控制。
跑马的人都清楚,若你的节奏被打乱,尤其是被自己在内部系统里击破甚至溃不成军的时候,你的赛事安全完赛除了意志力、除了硬撑、除了爬也要爬完之外,其它的,你是缺乏任何掌控力的。
赛前,是有过比赛策略的,但,临时调整了(涉及执行力的问题,本文案暂不做小结)。至于缘由嘛,说起来也不复杂,想尝试另外一种跑马的模式——全程顶着心率奔跑。
实践证明:这是一个很可怕的无知尝试,也是很恐怖的体验。
数据1:心率数据揭示,自4公里起,心率就已经飙升至160,且一直维持此心率至33公里,也就是160的心率维系了整整19公里,多恐怖的数据啊。
如果不是因为着实跑不动了,身体实施自我救赎了,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根本就不可预料——这是很恐怖的跑法,拿身体在拼消耗。
数据2:步频节拍载明,自28公里起,擅长的高步频已经失去作用,取而代之的是免为所难的不得不降下来的步频——步幅本就没有优势,尚存的步频优势不发挥作用了,结果也就可以想象得到了。
有位大神说过:“全程可以降步幅,但一定不要降步频”——此话应该是有前提设置的。单纯拿出某句话来断章取义,一定是误人子弟甚至害人不浅的。
实践证明:不是你单纯依赖意志力不降步频就可以跑得更远、更久。若不是身体在发挥调节作用,在你腿部肌无力、灌铅、抬不动、抬起来不麻溜等等情形下启动安全保障按钮,你非但不能跑得更远更久,有可能后果更加不可想象。
感恩的是——每每关键时刻,身体总是以一种特有的方式在含蓄地、委婉地提醒你,甚至启动某些装置逼迫你、阻止你。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你的生命安全之上。
一言以蔽之,马拉松比赛顶心率奔跑的做法,对于半马而言,不少人可以轻轻松松驾驭的;但,对于全马而言,对于绝大多数跑者而言,是不适用的,也是不建议的。
既如此,还是回归最初出发时的“三阶段”笨傻办法,即:第一阶段:前面3-5公里,按照比正常比赛配速慢15-20秒的速度奔跑,让身体尽可能快地适应比赛节奏;第二阶段,也就是35公里前,按照正常比赛配速自动巡航;第三阶段,也就是最后的7公里左右,根据自身的身体状态,进行灵活调整,有能力适当冲一冲,能力不足,保持或略慢正常比赛配速均可。
毕竟,马拉松的终点是安全回家。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