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产品的思考碎片
智能客服,做深还是做广?
语料运营过程中,逐渐遇到深度和广度的问题。团队为此沟通了十万八千遍,天天开会,始终无解。
当时就是思维形成了两大派:
1、认为应该做“深”,只解决用户80%高频问,对这部分语料做精做细,但放弃20%,直接兜底回复;
2、认为应该做“广”,尽可能覆盖用户100%的问题,让用户觉得我们无所不能。
根据个人的经验和逻辑判断,我站1。但因为刚进组时间不算长,还没摸清战势,不好轻易发声,先旁听为主。
于是,我就被拉去开了一场又一场会议,感觉浪费了大量时间,一直没有定论。有天我实在没忍住,在会议上开了口,就是那场会上,对方直接被我的话怼了个哑口无言……
简单总结,我当时辩论的核心点是:
1、二八原则的合理性:目前时间和人力有限,我们项目又要出结果,只能聚焦;
2、围绕核心目标来讲:准确率、匹配率,其实都已经划定了明确的知识范围界线;
3、【关键反转,彻底定局】抓住对方逻辑漏洞:对方认为没有客户真实数据,不认可“到底怎么界定哪些就2哪些就是8”的逻辑,那我就反问,“如果连2和8都难以界定,又怎么去界定10?盲目全面覆盖,真的可能做到100%全面?”
那场会我应该是直接得罪了一些人。但是不管怎么说,项目方向是终于明确下来了。拖泥带水真的不是本人性格能容忍。
做产品要放大人性的善意
人性存在善恶,做产品不能放大人性的恶:有时候,引导实际就是引诱,你甚至可能都不知道自己做的产品在逐渐引诱用户的恶性。
做产品应该思考“让用户感受到什么”,而不是“我们想要用户干什么”,有时候做产品太多“想要”了。
举例:短视频,充斥大量虚假信息、信息茧房、浪费用户大量时间,变得失去思考能力,对世界存在错误认知。
一定要浪费大量的图纸
开发评审,产品会遇到很多阻力,比如开发喜欢挑战说这个设计方案不够有前瞻性,要为后面的规划考虑整体架构设计。
所以要提前准备好大量设计,然后又告诉开发说,“这些、这些和这些都不用做,我们目前只需要做到xxx程度,真正的MVP版本”。
千万不要吝惜自己多画的图纸,“浪费”的力气,实际上都不会白做,都是有潜在价值的。
职场基础能力不容小觑
有一些基础能力,是即便在职场摸爬滚打了很多年的人,仍然没有学会的能力。
比如:能够讲清楚,自己或者小组到底在做什么……
公司产品答辩的问题
参加公司的产品经理答辩会,记录了在场评委们提出过的问题:
- 产品线的定位是否清晰?是什么?
- 产品谁用过?受欢迎和不受欢迎的功能点的相关数据、比例?
- 为什么不用xxx产品形态?而是xxx产品形态?
- 用户定义是谁?他们到底在哪里?核心痛点是什么?
- 多少资源投入,是否合理?多少产品、开发、测试?够不够?产品输出进度结果,是否可控?
- 你们产品对自己的产品是否满意?为什么?
- 用户是否对产品满意?怎么定义的?
- 有多少用户在用?
- 目标是否拉齐了?
- 如何佐证,这个功能需求做了就能给业务方带来很大的影响?业务方催得急,如果上线了,效果不如预期,谁来背这个锅?“你们产品都认可这个需求做了就能带来效果,那如果最后没有效果,不就是你产品做的不好吗?”--- 明确告诉业务方效果要一起担责的
- 数据效果?没有数据等于没有结果
- 工时用了多少,占总规划的比例是多少?
- 如何量化自己的产品是否成功?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