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读聊仿写

昨天(周日)晚上,暂时没有共读篇目,但是群友仿佛习惯了周日晚一起聊点什么。应群友的请求,冰在群里发起了接龙,愿意讨论仿写文的接龙,接龙人数过半数就开聊。

接龙人数最终过半了,看来大家都很期待啊。七点多,冰在群里发了一部短篇《陈奂生上城》,七八千字,叫我们八点前搂两眼,作为讨论时的启发用,那是我正忙着收拾厨房,就没有及时看。

快八点了,群友开始冒泡,冰提出第一个问题:这篇文讲了什么故事?有群友还没来得及读文章,包括我在内,冰给了五分钟让我们去读。很快,大家纷纷开始回答问题,答案各不相同,但概述文章内容的句子都有点长。最后冰说:我个人认为,这篇文讲的就是——陈焕生进城。我们纷纷表示自己想多了,围绕标题写故事,标题就是主要内容嘛!

接下来冰提出第二个问题:如果让你们写一件某人进城的事儿,你们会想起来什么?

我说:感觉没啥写的,又不像以前那个时候,进城很奢侈。

冰继续启发:赶过集吗?

我也没赶过集,有群友赶过集,于是群里开始新一轮激烈的关于赶集的讨论。比如谈到赶集一下子能想到什么?拥挤的人潮、嘈杂的声音、吃的用的各种东西、各种气味、玩杂耍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感觉都齐活了。

冰说:是不是感觉现在眼前已经有人头攒动的情景了?有人踩了你一脚?是吧,咱们说到这个程度,难道说,我们如果写“进城”“上城”“赶集”这个主题会没有素材?其实就像生活里,处处都有素材,只是看你有没有注意过,有没有挖掘过!所谓的,写作需要想象力发散,就是这个意思。同一个主题/方向,其实很多能写的,我们不要自己把自己框住了,先解决“写什么的问题”。好比这次的仿写文,最后我们选择了“理想”。其实,它也代表了我们过往经历中难忘的事情。这其实是包含其中的问题。

冰抛出第三个问题:还是回归到《陈焕生上城》,你们说这是个小人物的小故事,没错。但这样看,它更像是个故事。你们想想是从哪里开始,让这部作品具备了小说的意蕴?

每一部成功作品都有一个转折,大家纷纷发表自己的想法,最终达成了一致意见:从他发高烧后开始,花了5块钱住宾馆,让这个故事完全不同了,有了小说的意蕴。

最后一问:假如让大家编,能编出什么转折?

大家开始编故事模式,比如:也许遇到老同学。曾经还是自己瞧不上那种,人家现在混得很好,结果让他搭车送回乡;进城,遇到招工,听说可以吃上国库粮,将卖货的钱全给了骗子,回村吹嘘,得到羡慕;也许可以写那种乞讨卖艺的小孩子,然后牵出什么被拐儿童……

冰小结:重点在于,我们敢不敢想?打破思维的墙,才可能有更多路。我是觉得,思路打不开是我们太“循规蹈矩”,适应这样的模式了如果意识到这是问题,那我们就刻意去打破它,总比不知道怎么做好!

之后红柳提出:我们每人从自己的创作经验中说一个对大家有启发作用的方法吧,相互交流以期得到启发。

冰说:我非常喜欢在脑海中构建场景,也就是画面感,然后用文字尽量展示。

耕说:不要用说明性语言,是上周红柳给我的启发,之前意识到,但没刻意练习,这周仿写我刻意练习了。

见喜说:如果写现实小说,我习惯先画个时间轴,将每个主人公的年龄,大事件写在时间轴上,用来串故事。

冰最后总结:想好了就赶紧去写,万事开头难,有了开篇就至少能写下去。想好叙述视角(第几人称),做到紧紧围绕故事核,开篇不墨迹,结尾留空间,中间部分有起有落,本身就是完整的了。所以,写不好的人不要灰心。这次的仿写文大家不要对自己要求过高,尽力去写,标准是自己给的,比如你就想练笔,那就可以只写个小片段,然后把这个画面铺开。如果你奔着伯乐文,那就要丰富情节,在下笔前多做准备。

一个多小时很快过去了,大家聊得热烈,我也学了一些,仿写素材我是有的,这周整一篇练下笔吧,不敢有太高的期待。

版权声明:
作者:cc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69767.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