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王朱琼烃遵循祖训兄终弟及,没过门的王妃听说唐王薨逝自尽而亡

洪熙元年(1425年)五月十二日,继位尚未满一年的明仁宗朱高炽在北京紫禁城钦安殿中突然驾崩。由于皇太子朱瞻基远在南京,皇后张氏决定先秘不发丧,同时让两个儿子郑王朱瞻埈和襄王朱瞻墡监国。

直到朱瞻基于六月初三日赶到良乡,宫中才正式颁布大行皇帝遗诏,然而再报讣天下诸王府。六月十二日,朱瞻基在紫禁城奉天门继位,即明宣宗。六月二十八日,新天子收到一封来自于河南南阳府的奏疏,封国于此的唐王朱琼烃请求来京祭奠大行皇帝几筵。

宣宗又重新看了一遍遗诏,上面写得清清楚楚:“在外亲王藩屏为重,不可辄离本国”。要是准许唐王这位堂叔来京,自己那位不安分的亲二叔汉王朱高煦也要来怎么办?要让他来了京城,指不定要闹出什么乱子,这个口子坚决不能开。“丙寅,唐王琼烃奏欲躬诣大行皇帝几筵致祭。上以天气炎热,且遗诏有命,复书止之。自是诸王欲来者皆止之。”

虽说从辈分上说朱琼烃是堂叔,但他实际比宣宗还小七岁。从这个岁数差可以说明一件事,朱琼烃这一脉宗室是大明皇族中的小宗。那么在宣德年间,唐王家族都有哪些故事呢?

宣德年间唐王府故事

南阳唐王家族的首封亲王朱桱,生于洪武十九年(1386年)九月十八日(和他老爹朱元璋同天生日),太祖朱元璋第二十三子,生母李贤妃。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四月封唐王,永乐六年(1408年)八月之国南阳。永乐十三年(1415年)八月初六日薨逝,年仅30岁,赐谥曰定。谥法“纯行不爽”曰定,算是一个美谥。

朱高炽

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八月,18岁的唐定王嫡长子朱琼烃袭封唐王。说起来朱琼烃确实对仁宗很有感情,因为他们家原来的岁禄只有三百石,直到朱高炽继位才增加到了二千石。二千石不是和首封郡王一样吗?这里还是有区别,首封郡王的二千石里面的本色米一般是一千石,甚至可能只有五百石。但唐王的二千石是悉支本色,都是实打实的收入。

标准的兄终弟及

宣德元年(1426年)十月初一日,唐王朱琼烃薨逝,年仅21岁,赐谥曰靖。谥法“恭己鲜言”曰靖,意思就是恭己正身,少言而中,同样是一个美谥。此时的唐靖王甚至尚未正式成婚,显而易见也不会有子嗣(明初除了王妃不能生育或者极个别的情况,一般亲王嫡长子都是长子)。

如果朱琼烃没有兄弟,那么等待唐藩的结局只有一个:除国。好在唐定王共有三子:长子朱琼烃、次子朱琼燀、第三子朱琼炟。按照西安秦藩在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的经验,可以套用《皇明祖训》的规定,“凡朝廷无皇子,必兄终弟及,须立嫡母所生者。庶母所生,虽长不得立。”使用“兄终弟及”的方式产生一位新唐王。

唐定王妃吴氏是开国功臣黔国威毅公吴复(安陆侯)的孙女,她一共为朱桱生下二子:朱琼烃和朱琼炟。因此虽然朱琼炟年幼(15岁),朱琼燀年长(16岁),但依据“庶母所生虽长不得立”的标准,也只能由唐定王嫡次子朱琼炟袭封唐王。

这是大明自开国以来第一次百分百按照《皇明祖训》的要求做了一次“兄终弟及”。嫡长子唐靖王薨逝后无嗣,绕过庶次子朱琼燀,由嫡次子朱琼炟袭封王爵。相对而言,此前秦王府的那次所谓的“兄终弟及”,水分就比较大。秦隐王朱尚炳薨逝后,由实际伦序第三的嫡长子朱志堩袭封秦王。而在朱志堩薨逝后无嗣之时,是由其庶长兄、即秦隐王庶长子渭南王朱志均进封秦王。

只要老大是嫡子,老二就不可能再冠以“庶长子”的称呼。只有老大是庶子,家族中才会有“庶长子”和“嫡长子”并存的局面。来看看宣德三年(1428年)三月册封朱琼炟和朱琼燀之时,史书上对他们是怎么称呼的。“壬寅,命行在吏部右侍郎黄宗载,鸿胪寺丞焦循为正、副使,持节封唐定王嫡次子琼炟为唐王,庶次子琼燀为新野王。”

王妃殉葬

唐靖王的薨逝对他弟弟朱琼炟是一个“意外之喜”,但对于汝州郏县人高盘之女高氏来说却无异于一个晴天霹雳。现在的局面非常尴尬,因为高氏虽然已经被选定为唐王妃,但朝廷尚未来得及颁册。

现在朱琼烃突然薨逝,尚未过门的高氏该如何自处?退婚还是再嫁?倘若是普通人家也就算了,但男方可是太祖高皇帝之孙,堂堂的大明亲王,又有谁敢再接纳高氏?最终这位苦命的姑娘选择了自经以明志,朝廷闻讯之后也追封其为唐王妃。“初选汝州郏县人高盘女为王妃。未颁册而薨,女闻之自经。上嘉其志节,特命追封唐王妃,赐祭治丧葬悉如礼。”

在明朝初年,绝迹已久的殉葬之风死灰复燃。比如太祖朱元璋和太宗朱棣驾崩之后,后宫妃嫔就全部殉葬。但等到仁宗驾崩之时,其后宫只殉葬了五位妃子,显示朝廷风向已有所改变。也就是说对于各地亲王府并没有王妃必须殉葬的规定。同样还是拿隔壁秦王府的例子来做一个说明。

就在朱琼烃薨逝前四天,朝廷命丰城侯李贤和右副都御史李素为正、副使,持节册陕西都指挥张麟之女张氏为秦王妃。这位秦王便是以非标准“兄终弟及”方式进封的朱志均。就在朱琼烃薨逝后六天,秦王朱志均也不幸薨逝。朝廷为其赐谥曰怀,而此时秦王妃张氏过门仅仅十天。

朱见深

张氏非但没有殉葬,反而一直活到了明宪宗成化十七年(1481年),此时距离秦怀王薨逝已经过去了足足五十五年。

张氏去世之后,朱志均之侄、时任秦王朱公锡向朝廷上奏,请求将伯母与伯父合葬,另外再如例建造享堂。而当时的皇帝明宪宗朱见深对此一一允准。“丁丑,秦王公锡奏:‘伯父怀王薨逝时未有合葬事例。今王妃张氏薨,宜如例差官添圹合葬。’上从之。寻又以享堂未立,乞如例构造。亦从之。”

换句话说,虽然明初有很多亲王妃、郡王妃殉葬,但朝廷主要是表彰其气节而并非强迫。所以秦怀王薨逝之后,刚刚过门的王妃张氏选择活着,也并没有人反对,而且她还好端端地活了55年。对于高氏来说,她也可以选择活着,哪怕嫁不了人,也可以终老于家中。但是这样一来,她的身份就不再是唐王妃而只是一介民女。故而高氏的殉葬大概率是被自己家族所逼迫。因为一个亲王妃的身份可以让高家获得不菲的收益。

家族婚事

由于是在永乐年间之国的亲王,唐王府是用南阳卫的治所改建而成,故而“规制隘狭”,没有太多空余的房子。唐定王共三子二女,在朱琼烃薨逝之前,其余四人都尚未受册封,也就意味着他们还不能出府,只能跟大哥一起窝在唐王府中。

为此朱琼烃向皇帝上奏,希望朝廷能够帮忙做一下动迁工作,在王府周围给几个弟弟搞一些空地出来。不过等到行在工部尚书吴中向宣宗汇报此事的时候,已经是次年宣德二年(1427年)三月。对于这位堂叔的遗愿,朱瞻基自然也不会反对。“丙辰,行在工部尚书吴中奏:‘比唐王奏府第旧系南阳卫治,规制隘狭。今弟妹长成,皆无居室。城中官地皆官员军校居住,请遣人按视。果有官地,令居者他徙,以其地付王府营居室。’上从之,仍令有司具材,王府以军校营建。”

宣德三年(1428年)三月,朱琼炟袭封唐王、朱琼燀封为新野王。当年六月,开平卫指挥同知郭崇之弟郭岩、南阳卫军士张旺之子张铉被命为宗人府仪宾,分别娶唐定王长女鲁山郡主和次女河内郡主。当年八月,东城兵马指挥宋真之女宋氏、西城兵马副指挥庄才之女庄氏分别被册为唐王妃和新野王妃。

宣德五年(1430年)八月,新任唐王朱琼炟向朝廷上奏,表示妹妹河内郡主的老公公张旺还在南阳卫做大头兵,希望能够免除他的军役。仪宾之家免役,是朝廷赋予的特权,宣宗自然一口答应。而到了宣德九年(1434年),朱琼炟请求免除王府护卫军一千五百人明年的屯种任务,专心为王府内的整修工程服役,宣宗也答应了。“己巳,唐王琼炟奏:‘本府修理家庙及居室,欲辍屯田军一千五百余人供役,请暂免明年屯种,毕日仍旧。’从之。”

对待汉王、赵王、晋王乃至口碑甚佳的楚藩、蜀藩、肃藩,宣宗都有着非常严厉的一面。然而对于唐藩,朱瞻基倒始终言无不从。对于宗室藩王,宣宗的标准一直很统一,谁有威胁就打压谁,谁没有威胁就优容谁。

唐藩对于朝廷有威胁吗?当然没有。唐王府虽然也有护卫:南阳中护卫,但总共也不过一千五百人,平时的主要工作还是种地。而在宣宗驾崩前,唐王朱琼炟23岁、新野王朱琼燀24岁,两位郡主的夫家之中一个虽然是指挥同知,但却远在开平,另一个更是南阳卫的普通军士,就这点实力完全造不成对朝廷的任何威胁,皇帝自然乐于展现自己的“亲亲之谊”。

版权声明:
作者:主机优惠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69798.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