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
相信,很多一线教师,对公开课多少都会有一些排斥。这并不能说明老师们没有上进心,没有责任感。因为,很多时候,上课老师辛辛苦苦备课好几天,到上课时,却由于各种因素,无法在课堂上呈现课堂效果。最后,老师只能带着遗憾,匆匆结束授课。
接下来就是评课。一方面,严厉的老师可能罔顾上课老师的个人努力和学生水平,大谈教学设计的漏洞,课堂的沉闷与低效。另一方面,平和的老师则友好地说上几句赞美的话语。一堂公开课下来,上课老师为自己的无计可施而自责,更为自己的技不如人而惭愧。公开课,如此不美丽,如何让人欢喜呢?
那么,本应是高效课堂的公开课是如何剑走偏锋的呢?
我想,深层的原因还是因为备课不足。因为备课不足,进入真实的课堂后,老师便容易被学生的问题带偏。例如,当老师抛出一个问题,学生一直没有解决问题的思路时,上课老师只好脱离原问题,和学生谈论起其他的问题来。如此“顾左右而言他”,核心问题虽没有解决,但老师心里又觉得“聊胜于无”嘛。其实不然。偏离核心问题的教学活动,除了未完成教学的内容,还占用了教学的时间,分散了师生的关注力,削弱了课堂的思维度。
再如,当学生没有思路,有的老师预感到课堂有冷场的风险,于是,逮着某个学生,便请他分享自己的想法。面对老师的一片“盛情”,有的学生只好随意作答。至此,老师如果全盘否定学生,就显得不近人情;如果强加赞赏,又显得虚伪做作。
以上这两种情况都是老师被学生带偏的常见情形。要破处这等尴尬的教学情景,有效的课堂追问便是对抗课堂剑走偏锋的法宝。
那么,如何做到有效的追问呢?
首先,教师应充分备课,在课堂设计中呈现教学的逻辑,使之贴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符合学生的思维规律。
其次,教师对课堂问题的预设要有足够的包容性。正所谓“正确的答案不止一个”,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找到更完美的解决方案。所以,我们可以,也应该从学生的认知、感悟,以及推理中去生成契合当下情境的学习收获。
最后,课堂的追问并不等同于老师对学生的否定,也不是气势上的步步逼问,而是在师生双方的观点辨析和思维碰撞中触发新的观点,拓展思维的深度。
我相信,懂得课堂追问艺术的老师,必定是位沉潜教学、扎根课堂,在每一次的公开课中精进技艺的优秀教育工作者。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