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纨,老来富贵的结局就是好人生吗?
《红楼梦》描写的是富贵世界,但却包含了社会百态、人生千味。在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的前提下,每个人的人生都事与愿违。
金陵十二钗里,有两个贾府的媳妇,一是王熙凤,一是李纨。在书中,此二人的介绍就很有意思。
王熙凤出身显赫,是金陵王家之女,是王夫人的内侄女,“自幼假充男儿教养,学名王熙凤”。
李纨乃“金陵名宦之女”,出身诗书大族,“族中男女无有不诵读诗书者”,但身为国子监祭酒的父亲李守中,却主张“女子无才便有德”,只让女儿读《女四书》《列女传》《贤媛集》等三四种书,能认得几个字、记得几个前朝的贤女就行,要以“纺绩井臼”为要,故而给女儿取名“李纨,字宫裁”。
都知道,王熙凤虽然理家是把好手,却不识字,一应账务、点名、查书等涉及到文字的事务,都依赖书童彩明;而李纨是精通诗词歌赋的,是海棠社的社长,虽号称不会作诗,每每点评却最是精到。
所以,脂砚斋才有评语,“以女子曰’学名’固奇,然此偏有学名的反倒不识字,不曰学名者反若假”。有学名的,要充男儿养,却不识字;没学名的,只以女红为业,却文化水平很高。这样安排,或为说明世人的虚伪,或为说明世事的荒唐,也可能都有。总之,不论人与事,光听传言,都是难识真面目的。
李纨的丈夫贾珠,为王夫人所生,是贾政的嫡长子,贾宝玉的同母哥哥。书中交待,他“十四岁进学”。明清两代,“进学”通常指“中秀才”。贾珠很上进,但却在二十来岁的时候,就得病去世了,留下妻子李纨和幼子贾兰。
李纨,“青春丧偶,且居处于膏粱锦绣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无见无闻”。跟珠光宝气、威风八面的王熙凤对比,她活得卑微、憋屈,常年不施粉黛,不问是非。
借用贾琏的小厮兴儿的话就是,“我们家这位寡妇奶奶,他的诨名叫作’大菩萨’,第一个善德人。我们家的规矩又大,寡妇奶奶们不管事,只宜清净守节。妙在姑娘又多,只把姑娘交给他,看书写字,学针线,学道理,这是他的责任。除此,问事不知,说事不管”。
大家都知道,荣国府的当家人是王夫人,而王夫人上了年纪后,就将一应事务委托给了了自己的内侄女,贾琏的妻子——王熙凤。李纨,这个亲儿媳反倒退居二线。王熙凤病了,她才出来管事,但也只是“按例而行”,还要探春、宝钗辅助。
李纨与王熙凤也有共同点,就是爱财。但不像王熙凤手里有权力,可以贪污受贿,再干点伤天害理的事,李纨没有权力,爱财更多体现在吝啬、视钱如命上。
在探春的倡议下,大观园里起了海棠诗社。李纨作为社长,带领众姐妹来请王熙凤做监社御史。王熙凤一针见血地说,“那里是请我作监社御史!分明是叫我作个进钱的铜商。你们弄什么社,必是要轮流作东道的。你们的月钱不够花了,想出这个法子来拗了我去,好和我要钱”。
之后,王熙凤又戏谑起李纨,“亏你是个大嫂子呢!把姑娘们原交给你带着念书学规矩针线的,他们不好,你要劝。这会子,他们起诗社,能用几个钱,你就不管了?老太太、太太罢了,原是老封君。你一个月十两银子的月钱,比我们多两倍银子。老太太、太太还说你寡妇失业的,可怜,不够用,又有个小子,足的又添了十两,和老太太、太太平等。又给你园子地,各人取租子。年终分年例,你又是上上分儿。你娘儿们,主子奴才共总没十个人,吃的、穿的仍旧是官中的。一年通共算起来,也有四五百银子。这会子你就每年拿出一二百两银子来陪他们顽顽,能几年的限?他们各人出了阁,难道还要你赔不成?这会子你怕花钱,挑唆他们来闹我,我乐得去吃一个河涸海干,我还通不知道呢”。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李纨的收入不低,且基本上只进不出。连给王熙凤过生日,合府上下都出了份子,贾母也不让她出。贾母对她另眼看待,她自己也吝啬,凡事都不肯出钱。
曹雪芹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不塑造人物,他营造境遇。境遇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自然就展现出来了。
在《红楼梦》中,王夫人的生活中心几乎就是自己儿子贾宝玉,对守寡的儿媳李纨并不关心。李纨,本来就没了丈夫,儿子又小,娘家又指望不上,婆婆还如此冷漠,甚至身边都没有一个得力丫鬟。在吃螃蟹一节中,李纨看到平儿,就对王熙凤起了羡慕嫉妒恨,别人都有个得力助手,独独自己,不但没依靠,连个臂膀都没有。这样李纨,所有的安全感都要靠钱财给予,难免吝啬。
不问是非,其实就是不敢得罪人;吝啬爱财,其实就是为了获得安全感。说来说去,在偌大的荣国府里,李纨觉得自己势单力薄,一直在谋求自保。自保到一定程度,就是自私。
因为孤儿寡母、不参与府中事务,贾府被抄,李纨母子应该是没受到牵连,动产、不动产都获得了保全。但荣宁两府其他人可就惨了,不但衣食不周,还有人锒铛入狱。按说,都是骨肉至亲,应该接济一二,可李纨不但视若无睹,还见死不救,具体表现就是巧姐一事。
揭示巧姐在贾府败落后境遇的依据,主要有两处,一处是金陵十二钗判词:
“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
另一处是红楼十二曲里的《留馀庆》:
“留馀庆,留馀庆,忽遇恩人;幸娘亲,幸娘亲,积得阴功。劝人生,济困扶穷,休似俺那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正是乘除加减,上有苍穹”。
“家亡莫论亲”,这个莫论的“亲”,应该就包括李纨贾兰母子;“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奸兄”中,可能就有贾兰。贾府败落后,王熙凤、贾琏应该都入狱了,而巧姐还是小孩子,没什么罪,没被关押,可也无依无靠,只能投亲靠友。可能巧姐就投奔了自己的舅舅,可这个舅舅只认钱不认亲,动了坏心思,将巧姐卖身换钱。当时,贾家有钱能搭救巧姐的只有李纨与贾兰母子,可他们却漠视骨肉亲情,自私自利,不愿出钱救巧姐。后来,还是刘姥姥念着当年王熙凤的恩情,搭救巧姐出了火坑。
李纨,曾经是荣国府的“善德人”,是道德的标杆,是巧姐的大娘;刘姥姥,曾是来荣国府打抽风的农村老太太,是溜须拍马到处占便宜的“母蝗虫”,跟巧姐没啥关系,但在贾府败落之后,在搭救巧姐一事上,二人来了一个大反转。
人性是复杂的,平时你觉得一个或好或坏的人,可能在一个关键节点、一个典型事件上实现反转。想来心惊,如果没有那么一个合适的契机,我们可能永远认不清一个人的真面目。
那李纨的结局怎么样呢?红楼十二曲的《晚韶华》属于她:
“镜里恩情,更那堪梦里功名!那美韶华去之何迅!再休提绣帐鸳衾。只这戴珠官、披风袄,也抵不了无常性命。虽说是人生莫受老来贫,也需要阴鸷积儿孙。气昂昂头戴簪缨,气昂昂头戴簪缨,光灿灿胸悬金印;威赫赫爵位高登,威赫赫爵位高登,昏惨惨黄泉路近。问古来将相可还存?也只是、虚名留与后人钦敬”。
贾兰应该是取得了功名,李纨获得了老来富贵。本是好结局,可获得富贵不久,李纨就命赴黄泉了。功名,只是虚名,古来将相留下的都是虚名,有什么意义呢?
就像《好了歌》里所说,“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视钱如命,见死不救,不是个笑话吗?
李纨渴望活得风光,就盼能母以子贵,拥有功名;害怕没有保障,就做守财奴。貌似,功名、钱财,她都获得了,但生命却到了尽头。功名,是虚的;钱财,用不了的都是身外之物。人生转瞬即逝,人死万事皆空,那些曾经梦寐以求的、获得了的东西,其实都是做给别人看的,自己的一生也许就是别人的谈资。
李纨的一生,就是做给别人看的样板人生:
“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
版权声明:
作者:congcong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70404.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