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群英会——戏说二十四将星——(22)悲情名将颜良
只因玄德临行语,致使英雄束手亡。在《三国演义》的故事中,可谓英雄辈出。然而只因为刘备一句话就丢了性命,这样的英雄恐怕是仅此一位,那就是袁绍手下的大将颜良,他被孔融评为“勇冠三军”,一人挑落曹营数位名将,连徐晃这样的名将都惨遭败绩。然而就是这么一位勇武之人,最后却成了三国一块大大的背景板,为关羽这朵鲜花做了一片绿叶。难道颜良真的斗不过关羽吗?
颜良的大名但凡熟悉三国的人,肯定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只不过他被记住的方式有些尴尬,那就是做了关羽的刀下亡魂。由于关公的主角光环实在太大,大家甚至忘记了颜良之前骄人的单挑记录。于是在众多有关三国将领武力的排名中,颜良始终都无法成为超一流的选手。这样的结果其实有失公允,袁绍手下的重要谋士沮授这样评价,颜良性促狭,虽骁勇不可独任。由此不难看出,颜良只是统兵作战的能力有所欠缺,但作为一名武将,他的实力还是毋庸置疑的。想想官渡之战前,袁绍可谓家大业大,麾下将领的数量绝非曹操可比,而颜良能成为袁绍大军的先锋将领,地位可见一斑。所以正如我们开篇所说,颜良这么命苦,要怪就怪刘备嘛。
颜良的出身难以考证,只知道他是琅琊临沂人,就是今天的山东临沂。在《三国演义》中,他的第一次出场,只闻其名,未见其人。当时各路诸侯联手讨伐董卓,在汜水关一战,董卓手下大将华雄,让众人犯难。此时袁绍提起了他的爱将,书中写道,绍曰,可惜吾上将颜良文丑未至,得一人在此,何惧华雄,可见华雄的武力远不及颜良。但是由于当时颜良催军未归,这露脸的机会就留给了关羽,成就了温酒斩华雄的佳话。
颜良真正第一次动手,并未遇到多强的对手。当时袁绍势力强大,冀州牧韩馥眼看不是敌手,决定将冀州拱手相让,他的手下耿武却不同意,打算赌上性命保卫冀州。书中描述如下,馥欲让冀州与袁绍,武见之不从,耿武叹曰:“冀州休矣!”于是弃职而去者三十余人。独耿武与关纯伏于城外,以待袁绍。数日后,绍引兵至。耿武、关纯拔刀而出,欲刺杀绍。绍将颜良立斩耿武,文丑砍死关纯。从立斩这个词不难看出,耿武与颜良根本不在一个量级。由于耿武武力如何我们很难评价,因此单从这件事,我们无法了解阎良真正的实力,直到官渡之战曹袁交兵,颜良才真正有了展现实力的舞台。
当时颜良统领 10 万精兵为前部,进攻刘延于白马。有关这件事,《三国演义》中说颜良是独自领军,因此沮授才会劝告袁绍说,颜良性子急,不适合独自领兵。但根据《后汉书》和《三国志》的记载看,颜良并非独自行动,与他一起的还有郭图和淳于琼。从十万大军这个数量看,显然后两本书的记载更加靠谱。面对来势汹汹的袁绍大军,曹操亲率五万精兵迎敌,不过面对阵容整齐、训练有素的颜良一部,曹操也有些无计可施。在《三国演义》的故事中,一旦两军正面对垒,相互占不到便宜时,往往就会上演武将单挑的好戏。率先决定挑战颜良的是吕布的旧将宋宪和魏续,可惜他们武力太低,很快就被斩杀。其中宋宪三个回合被挑落,而魏续一个回合就领了盒饭。
眼看对方气势逼人,曹操大声问手下,谁敢上前与颜良一战?此时在曹操手下还不算大将,但武艺高强的徐晃应身而出。要知道,徐晃绝非等闲之辈,他善用大斧,武艺过人,曾协助杨奉保护汉献帝,击退郭汜的追击,后降曹操,是曹操部下五子良将之一,受到过曹操的多次赞扬。他的武力超群,击败过袁绍大将韩猛,占许褚五十和平,与右臂受伤的关羽战至80合,处于上风。然而,就是如此猛将,颜良居然只用二十回合就将徐晃击退。好在徐晃有自知之明,没有为了面子而恋战,留住了一条性命。此情此景,让曹军上下一片愕然,连武艺如此高强之人都遭速败,曹操手下再无人敢出战,于是决定鸣金收兵。无奈之下,曹操只好召见关羽,虽然他害怕关羽立功之后会离他而去,但紧要关头,他只好派关羽出战。
次日,颜良军列好阵,关羽陪曹操坐在小山顶向下看,远远看见了颜良的麾盖。关羽跨上赤兔马冲入敌军。颜良未及回击,即被关羽所杀。关羽割下颜良首级绑在马脖子上,顺利返回。颜良军士气大损,陷入混乱,为曹操提供了进攻的机会。曹操在白马之战中获胜,杀敌军无数,还劫夺了很多物资。
看到这里,大家不禁要问,为何一天前可以 20 回合击碎徐晃的颜良,如今变得这么不堪一击呢?就算关羽武功盖世,但让对方在自己的阵中一刀毙命,这样的颜良的确有些说不过去。而他之所以如此不堪一击,就要说回我们开头的那句话,只因玄德临行语。相比关羽在曹营的履历战功,刘备在袁绍帐下基本没起什么好作用。在曹袁交兵之际,刘备在颜良出发前曾暗嘱曰:吾有一弟,乃关云长也,身长九尺五寸,须长一尺八寸,面如重枣,丹凤眼,卧蚕眉,喜穿绿锦战袍,骑黄骠马,使青龙大刀,必在曹操处。如见他,可教急来。正是有了这番话,让颜良在关羽面前放松了警惕。然后我们再来看看关羽是如何来到颜良阵地的。书中的描述如下,公奋然上马,倒提青龙刀,跑下土山,将盔取下放于鞍前,凤目圆睁,蚕眉直竖,来到阵前。河北军见了,如波开浪裂,分作两边,放开条大路,公飞奔前来。颜良正在麾盖下,见关公到来,恰欲问之,马已至近。云长手起,一刀斩颜良于马下。
这段话中有几个关键点,首先是将盔取下放于鞍前,在关羽看来,对付颜良根本没有必要戴头盔,可在外人看来,便好像是这个人并无敌意。其次是河北军放开一条大路,颜良的部队为何不阻止关羽呢?这很可能是颜良已经有所嘱咐,见关羽可直接放他来见。最后一点就是恰欲问之,说明颜良根本就没有要做单挑的准备,而是想起了刘备的交代,正要跟关羽问个明白,谁想对方忽然提刀就砍,根本来不及防范,这样的死法当真是冤枉到了极点。
因此,如果以此次交手来评判颜良的武功,显然不够公平。刘备的话相当于一颗烟雾弹,把关羽的杀气全部淹没,当颜良知道大难临头,为时已晚,瞬间就做了关公的刀下鬼。而后他自己的士兵估计也都看傻了,居然让关羽砍下了颜良的首级,他一路跑回了曹营,这样的景象实在有些儿戏,根本不像残酷的战争中发生的故事。所以说,演义毕竟是演义,在更为准确的史料记载中,颜良并非死得如此荒唐。
颜良攻击白马不假,但他并没有和曹营的武将在那一个一个单挑,而是与袁绍的大军一起行动。面对这个形势,曹操的谋士荀攸建议,率军先佯装在延津渡河,做出袭击袁军后方的姿态。诱使袁绍分兵延津,然后,曹军轻兵急进,趁其不备,攻其白马。曹操依行其计,不出所料,袁军分兵。曹操趁机引兵向白马前进。及距白马十余里时,颜良发现,良引兵仓促应战。曹操派将军张辽和关羽,为先锋率先进击,在激烈的交战中,关羽发现颜良麾盖。最后在张辽军队的掩护下,策马冲至颜良身边,在万众之中刺死颜良,并拔出腰间佩刀斩其首级。由此可见,击溃颜良的并非关羽一人,而是曹操的团队协作,荀攸的妙计,曹操的用人和关羽的武力一个都不能少。败在这三个人的手下,颜良还算不冤,尽管出场有限,但颜良还是成功地在三国的大戏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从他的世界来看,领兵打仗或许不是他的长项,但一流的武艺却是毋庸置疑。能够三两个回合就斩杀曹操二将,还将徐晃打得落荒而逃,纵观整个三国,恐怕也没有多少人可以做到。他的死可以怨刘备,也可以怨关羽,但是他最该怨的就是他自己的主公袁绍。若不是袁绍用人无方,统兵无数,官渡一战,怎么可能兵败如山倒呢?如果颜良身在魏蜀吴任何一方,或许故事的结局都会不一样吧。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