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社会阶层分析

人有交换的倾向,社会分工由此产生,农民用生产的粮食交换铁匠制作的铁器,铁匠又用铁器交换织工纺织的布匹,这样三个人虽然各自的只生产粮食,铁器与布匹,通过交换,三个人都得到了自己所需要的其他物品。由此扩展到整个社会,所有人各自从事不同的职业,生产交易满足其他所有人都需要,全社会生产力由此提高。

任何职业技能都需要长时间的训练来培养的,一个人终其一生从事一个职业,并且传给自己的后代或徒弟,这样一些职业群体就在一代代的传递中固定下来,形成社会阶层。

职业群体从生产交易行为转变为具有不同权利的社会阶层,社会针对不同的阶层确定不同权利,以确定在社会共同财富或共有权利中如何进行分配。

良渚社会于5300年前在现杭州地区建立,根据考古遗迹,可以发现良渚社会主要有三个阶层。

    1、祭司阶层。她们的主要工作是观察天象,制定历法,指导农业生产。同时也承担着与天神沟通的职责,获得来自天神的指示。

    2、手工者阶层。主要生产石器,玉器,木器,陶器等。当时还没有金属,耕作工具都是石器。玉器是祭司向上天祈祷时使用的,具有与天地沟通的功能。日常家用烹饪等器具都是陶器了。她们与祭司阶层都居住在城市中,人口有2—3万人。

    3、农民阶层。农民居住在城市周边的水稻田边,从考古遗迹中已经发现有80亩的大块的水稻田和旁边的村落,良渚社会有8000个左右这样的村落,人口有20—30万人,占良渚社会总人口的90%左右。

良渚社会存在超过了1000年,但是在目前发现的墓葬中,只有几十个拥有大量玉器陪葬的墓葬,说明祭司阶层的特权并不突出,并且人数有限,按当时人均40岁寿命计算,良渚社会延续了25代,每代也只1—4位祭司拥有崇高地位。

根据当时的地理气候条件,良渚社会周围没有具有挑战性的其他社会组织存在,直到晚期才经历战争的考验,这也从墓葬中没有大量陪葬武器得到验证,良渚社会不存在后来(如商代)开始的军功阶层存在。

另外,从良渚古城遗址中发掘出的人骨,考古工作者发现不同于本地食用水稻,一些人食用黍米,她们是外地移民,可能来自同一时期山东地区的北辛文化居民,说明良渚社会可以很好的接纳吸收其他地区移民。

从遗址中还发现了几十吨的碳化稻谷,可能是在集中晾晒储存时不慎遭遇火灾,说明良渚社会食物储存是具有共同所有性质的。

良渚社会具有财富共有性质,三个阶层的民众地位相对平等,按劳分配与按需分配结合,共同劳动(修建水坝)和专业劳动(勘定历法,耕种水稻,生产工具)结合。

版权声明:
作者:Mr李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70562.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