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的世界文字里都有
为生活忙碌打拼的那些年,能出去走走看看是非常奢侈的事情,时间不允许,经济上更不允许,看本书也是断断续续的,多半是那种消遣性的杂志。
半退休 状态这几年,一大半时间忙于工作,小部分时间可以自由支配,除了抽空看看书、码码字,每年刚入冬那会总能找出时间出去走走看看,甚至还幻想:“等我完全脱离职场,看书、码字、出行成为日常。”
现实怎样?从2023年十一至今,分给读写的时间多了,一次远行也没有形成:囊中羞涩是前提,最主要的是我想要的世界文字里都有!
网络的发达阅读不要太方便,平台上听书,读书可选择余地大,纸张书倒显得落寞了,除非特别喜欢基本不会入手。
我一直有每天看书的习惯,再忙也仍然坚持着。在嘈杂的环境中,我掏出一本书就像卸下一个大包袱。在书的世界里,我的心灵获得了放松。
与我而言,看书的行为很简单,不需要和谁打招呼、说不必要的客套话,只管直来直去看想看的内容,学想学的东西,与它对话交流,也可以随时关闭它,与它分开或者隔离,不必顾虑太多。
曾听过这样一种说法:“读书好比隐身串门,要想见钦佩的老师或者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提前打招呼,也不怕打扰主人。整个过程我们可以随心所欲、无拘无束、毫无压力。”
持续主题阅读这一年,书里让我感受到另一个更辽阔的天地,即便足不出户也可以借助别人的经历,通过别人的视角,跟着别人的脚步,去跋山涉水,去行路趟河,去感受李白诗里的“庐山秀出南斗旁,屏风九叠云锦张”。
在书里,她仿佛长了翅膀,可以自由翱翔,穿越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去阅读历史、预想未来,这一切都不必大费周章。走到天下各个角落,结交不同的为人名家,随时就像打开了一个崭新的世界。
开始写作后,我的读书有了一些功利性——为写文章积累素材,可是我感受到更多的是纯粹的快乐。
小时候和祖母一起生活,担忧、孤单时时困扰着我幼小的心灵,唯一能做的就是用日记记录下来,久而久之即便摘抄点什么记录的习惯保留下来。
真正开始详细用文字记录下来就要追溯到2020年1月1号,岗位调整到边缘化,我有大把的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望着一大摞记录生活和摘抄的笔记本,心中有一线希望:写点什么吧!
刚开始不过是整理笔记本上的内容,慢慢就想写点自己想说又不方便说的心里话,还有身边的人和事用故事的形式加工出了。
第一年随心所欲地写,慢慢有了方向,千字图文记录一件事,再到用几万字描述事情发展的脉络,每天记录所思所想、所见所闻成为了习惯。
不方便说的人和事加工成故事发布出来,内心的纠结和愿望记录下来就雪藏。
就这样,我学会不再倾诉烦恼,我的 心思都在公开或者私密的文字里。
外出就为了看不一样的风景,即便不出门也同样等感受到。
关注了好几位旅游博主,跟随着他们的镜头从国内到国外,每天都能看到不一样的风景,而且还节省人民币。
最近局势不稳定,那就看军事博主分享,各有特色,然后对着地球仪去对照,而且还恶补了我的地里和历史知识的欠缺。
遇到疑问怎么办?刚开始相信百度百科,后来觉得某乎的答案更有说服力,美食穿搭小红薯更全面一点,稍微要点知识含量的哔哩哔哩特别给力,多半还是免费资源。
通过阅读和记录:
眼睛看不到的,读书可以;脚步不能丈量的,读书可以;身体无法 抵达的,读书可以。哪怕我们活在方寸之地,依旧可以拥有大境界和大格局。
翻阅过往文字,彰显的就是当时的生活状态。在边疆生活足足32年,我人生的盛年和壮年都在那里度过,经历过那么对人和事,岂能是几部系列文就能记录完整的?
为什么要读写?一旦坐下来读写,就会减少许多压力,让我的身心舒缓和调节,大概就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成为一个有温度、懂情趣,会思考的人吧!
此生,我愿将所有闲暇的时光,都倾注于此,去读想读的书,去写想写的文章,去寻找庸常世俗外,还没有泯灭的诗意、远方和家乡。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