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扬州独思君

据朱自清故居的工作人员说,这是今天上午刚到的《朱自清回忆录》,作者翻了翻,发现所选文章平时多已读过,但还是买了一本,工作人员还为此书签了纪念章。

2019年4月14日,星期日,浩侄趁度假有空,驱车与我游扬州。

扬州,久负盛名的扬州,这名字对于我来说,并不陌生。长期的阅读习惯,扬州两字不知多少次进入我的视线,深入我的脑海,牢记于心。

我魂牵梦绕的扬州啊,我今天终于投入了你熟悉而宽大的怀抱。可敬可爱的扬州人,你千万别以为我初来乍到,就信口开河,谄媚你们扬州人,白吃你四海扬名的扬州炒饭,或想花少少许钱买你一件巧夺天工的工艺品。

不是的,决不是。现在的扬州人,对我虽然感觉陌生,但你们的先辈,你们的前贤,有许多为我所熟悉,有许多值得我敬重和念想!

我曾看过扬州八怪的画作和书法,阅读过描写他们生平事迹和成就的《扬州八怪传记丛书》。在我的藏书中,既有《郑板桥家书》,也有朱自清先生的文集多种。

扬州卓有成就的众多大家中,朱自清先生与我,可谓神交已久。他的《背影》、《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就为我的少年时期所熟悉,所仰慕。

对朱自清先生这样一位著名的作家,中国凡读过中小学的人,谁不耳熟能详!他的散文,独俱风格;他的为人,为师友所称道,引以为楷模;他的精神,为一代伟人所赞许,影响了一代代读者。

扬州安乐巷27号,朱自清先生故居,这个我向往已久的地方,今天终于得以如愿。当我伫立在它的门前,看着这座青砖瓦屋时,当我一间间房进行拍照,仔细看着每一件物品时,当我细细审视朱自清先生著作专柜,看着他一本本著作的封面时,有如探访久违的师友,激动而亲切,感慨万千,这种心情非我平淡的言语所能表达。

朱自清先生的故居在一条窄窄的,深深的小巷里。可喜的是,参观者络绎不绝,他们中既有青年学生,也有年富力强的中年人,如我一般的老人也不少,也有些参观者买上一两本朱自清先生的著作,含笑而去。而更多的人,则在先生故居的门前留影,以兹纪念。

毫无疑问,他们都是朱自清先生作品的热心读者。先生的作品必定滋润过他们的心田,给予他们以信心和力量。

斯人已逝70余年矣,而他的著作,依然被人们所喜欢,所阅读,一版再版。他的精神,他的骨气,他写作的独特风格,依然为人们所敬仰,所学习,所传承。一个默默地写作的人,有此荣幸,再辛苦,再费精神,再花更多的心血,也值得!

我手握着《朱自清回忆录》,从朱自清故居出来,穿过一条长长的,窄窄的小巷,走到古运河边,缓缓的独行,徘徊,思考

尽管扬州三月,风还比较大,柳絮飘飞,比我所在的雷州半岛多了几分寒意,心里依然暖暖的。

我仿佛看见,朱自清先生正在火车上,临窗眺望,看着他父亲的背影,百感交集;我似乎看见,他正同他的好友俞平伯先生,在秦淮河畔结伴而行,同时构思他们的同题作品《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成就了一段文坛佳话。

一个读书人,尤其是搞文学创作的人,他总喜欢默默地观察社会思考人生,又默默地以笔墨为伴,表达自己的发现和体验,没日没夜地做着自己寂寞的文章。

自然,一个作者,他也难免有孤独寂寞的时候,有忧虑,有烦恼,如鲁迅先生所言“持戟独徬徨”之时。

当朱自清先生在荷塘边偊偊独行之时,有没有这种可能呢?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人有时候静静地独处,思考,反而可以写出更好一点的诗文,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就是一个佐证。

一个扬州女孩正伫立在朱自清故居门口,恰好被我拍到。雁韧摄

先生故居的正厅。雁韧摄
故居的会客室。雁韧摄
站在图书专柜侧翻翻先生的著作亦怡然。雁翻摄
时有参观者进进出出。雁韧摄

本文作者在朱自清故居前留影•热心的扬州人摄

版权声明:
作者:Zad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71450.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