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阅读|《水浒传》第十二回

在《水浒传》中,杨志的高光时刻,是第十二回演武场与索超比武。在这一回,施耐庵就像电影拍摄的场记,浓墨重彩又不厌其烦地对现场进行着细致的描绘。

第一,场景描写。一通鼓,校场炮响;二通鼓,两军齐呐一声喊,继而静荡荡;三通鼓,主人公出场。作者描绘了三通鼓、两声炮、一声喊,以声衬静,以静衬动,渲染出比武前紧张的气氛。这紧张,是作者的紧张,读者的紧张,也是书中观战的将官、军士们的紧张。此刻,比武虽未开始,却已有惊心动魄之感。

第二,穿戴描写。索超是黑盔、红缨、铁甲、金带、前后镜、红袍、绿带、斜皮靴、金蘸斧、白马;杨志是白盔、青缨、铜甲、红绦、兽面镜、白袍、紫带、黄皮靴、浑铁枪、红马。二人穿戴披挂捉对儿描写,一个比一个威武。穿戴的不凡,暗示着二人武艺的不凡。

第三,比武过程的描写。前面写杨志与周谨比射箭,过程有张有弛,角度有远有近,而此处写杨志与索超比武,一开始就是胶着状态,“一来一往,一去一回;四条手臂纵横,八支马蹄撩乱。”作者用对仗句式描写出了二人旗鼓相当、不分伯仲。

第三,对观众的描写。梁中书看得呆了。两边众军官看了,喝彩不迭。阵前上军士们递相厮觑,道:“我们做了许多年军,也曾出了几遭征,何曾见这等一对好汉厮杀!”李成,闻达,在将台上不住声叫道:“好斗!”。这里作者描绘了一系列次要人物:月台上梁中书,中书左右的众军官,阵面上的众军士,点将台上的李成、闻达。这些人有文有武,有兵有将,虽然身份不同,所处位置不同,但观战时的神态几乎是相同的。这些描写从侧面衬托出了杨志、索超武艺出众。读到这里时,我不仅想起了乐府诗《陌上桑》,二者在写法上异曲同工。我怀疑施耐庵写英雄杨志时,想到了美女罗敷。

不仅仅如此,在筵席之后,回去途中,作者又写:两边街道,扶老携幼,都看了欢喜。梁中书在马上问道:“你那百姓欢喜为何?”众老人都跪了禀道:“老汉等生在北京,长在大名,从不曾见今日这等两个好汉将军比试!今日教场中看了这般敌手,如何不欢喜!”梁中书在马上听了欢喜。读到此处,读者明白原来看校场比武的不只将官军士,还吸引了众多百姓,于是人山人海的场景重现,余威犹在,意犹未尽。于是,我又想到了《陌上桑》中的句子,“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只不过那处是怨怒,此处是欢喜。

你道这回浓墨重彩是为何呢?全是为后文写押送生辰做铺垫。可怜杨志在第十五回里一路机警谨慎,却是刀不曾砍一下,就被人嬉笑间药翻了,白瞎了一身武艺。

这个施耐庵,先捧后摔,真是个促狭鬼。

版权声明:
作者:zhangchen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72013.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