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的“磁化”效应
作者:罗玲
自然生态好则万物生,人才生态好则群贤至。人才资源是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在发展转型升级的倒逼下,不少地方纷纷放出“大招”,各式人才争夺战频频上演。但有的地方却只会盲目的制造“眼球效应”,学出一套“网红标准”、模板和套路,非但没有给城市引进人才,反倒是草草收场。这种引才模式正是我们要规避的。
当前人才竞争格局发生的深刻变化促使我们要再次掀起头脑风暴。以“常势”的定位打造引才磁场。千金何足惜,一士固难求。并非一二线城市,我们不仅要学会舍弃简单砸钱,追求“噱头引人”的眼前之便,而要追求“情怀留人”的长远之利。用我们的慢节奏,我们脚踏实地的朴实情怀,我们教书育人的真情实感去吸引人才,还要积极探索制定人才容错纠错和自主支配资源清单,分类设置文化人才、创新人才、乡土人才育选标准,持之以恒为人才减负、增能、鼓劲。按照政策服务、发展服务、生活服务需求优化提升人才专项服务,实现对人才创新创业的全周期全方位保障,培厚“近者悦、远者来”的人才热土,真正为留住人才积极营造稳定良好的工作生活“舒适圈”。以“固本”的信念强化引才磁效。江河之水,非一源之水也,前镒之裘,非一狐之白也。用才是引才的根本目的,引才必须从实际出发,不宜好高骛远,也不该“捡到篮里都是菜”,要与县域发展战略同步推进,使引进人才的规模、质量和结构与地方发展相适应相协调。产业与人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是“鸡与蛋”的关系。做好人才工作,既要善于“借鸡生蛋”,也要善于“孵蛋成鸡”。要“量体裁衣”,以产引才,以才选才,以才促产,同步绘制“产业地图”与“人才地图”,让优势产业成为人才吸附的“珊瑚礁”。
以“审市”的视野拓宽引才磁盘。学术者,人才之本也;人才者,政事之本也。我们要坚持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差什么、育什么”的原则,全力抓好各领域人才培育工作,不断吸引在外人才返乡创业就业,持续吸纳本地在外成功人士、乡贤等,打造人才发展的“动力源”和人才资源“蓄水池”。要转变引才工作模式,让本土企业、职业技术学校等用人主体“唱主角”;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和角色,逐步从台前转到幕后,从市场的替代转变为市场的“伙伴”,从重视物质投入转向改善“软件”管理水平,着重为人才提供政策支持和环境保障。
人才者,求之则愈出,置之则愈匮。人才引进要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大力提升人才的量与质。当前,高层次创新人才匮乏,仍是制约科技创新和转型发展的短板,要抓住经济复苏依然低迷提供的引才良机,科学研判产业变革趋势,精准把握引才重点,突出“高精尖缺”,更加积极主动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