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 语同音

听了文明之旅的第1039年,非常精彩,收获满满。

摘自 罗振宇 《文明之旅》

秦始皇搞的“车同轨、书同文”,统一文字是中国文化的强力粘合剂。但是,我们今天想提醒你的是,中国古人还搞了一个我们不太注意的大工程,就是语同音。这其实更隐蔽、更困难,实际效果看,也更有用。

汉语方块字,统一字形,还比较容易,秦始皇就做到了嘛,书同文车同轨嘛。但是,在疆域如此辽阔、地形如此复杂的古代中国,要实现语同音,太难了。那时候既没有广播电视录音机,那中国人的老祖先又是怎么做到的呢?

现在看来,那是一套奇妙的组合拳。主要就是三招:韵书、科举诗赋,学堂诵读

如果全国精英之间的语言沟通问题始终解决不了,这个国家可能在历史的中途也就解体了。

但是这件事在中国确实没有发生。除了我们前面讲的在语音上的努力:制订官方标准音、编《集韵》这样的工具书、推广科举考试、学堂诵读等等,其实还有很多制度配套。举个例子:“异地当官”的制度。

第一,这种异地当官的制度,从大国的视角来看,有个很大好处,就是让受过教育的人,变成了天下的精英,而不是地方的精英。让一个人的才能在全国其它地方,而不是他的家乡发挥作用,地方上就不容易闹分裂、闹独立。甚至,那些教育特别发达,特别能出进士的地方,等于变相用读书人支援了其它地区。

第二,异地为官,还有一个好处。你想啊,一个人去外地当官,你新来乍到的,肯定没多少抹不开面子,非得照顾的亲戚、朋友、熟人吧,那当地老百姓就比较容易相信,你能秉持公心。更有意思的是,因为会说官话的毕竟是少数人,当地的土豪和外来的官员打交道,要是自己说不了官话,那中间就可能站着个翻译,暗中勾兑就不大方便了,这多多少少少也能遏制一点腐败。

第三,那些吏虽然熟悉当地情况,也容易勾结豪强,比如,《水浒传》里面的宋江,那就是典型的吏啊。那跟当地势力勾结得!有人劫了生辰纲,他能给通风报信放跑了;他自己杀了人,衙门里也有人庇护他。站在国家治理的角度来说,这样的人还得了?但是放眼整个权力结构,他们的影响力毕竟只是在当地,他们的手里毕竟没有很大的权力。说到底,他们还是要听官员的。

你看,这么一个能够形成制衡关系的一个权力结构,它的底层基础设施之一,其实就是我们今天聊的官话,或者诗赋音韵之学。

更进一步看,中国的士大夫们,虽然出生在各自的本乡本土,但他们只要上学读书,他们就会隐隐然地结成一个语言共同体;只要他们考上科举当上官,他们就会区别于家乡的所有人,结成一个利益共同体;更进一步地,他们还会结成一个精神共同体。

这个精神共同体具有很强的超越性,超越乡土,超越家族,甚至超越时空、超越现实。

版权声明:
作者:zhangchen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73069.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