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饭人的世界,有自己的“杀猪盘”

微信公众号:风味星球

作者:@ 二狗、斯小乐

 

姐妹群突然出现一个链接:“在乌鲁木齐喝到了人生咖啡”,我几乎不受控制地点了进去,尽管自己的小某书主页里,过去几个月已经看了无数篇相似标题的帖子。
大数据真的只推同一种内容!我刚刚就刷到了这个帖子,甚至我也点进去看了!” 
谁料紧接着,另一个姐妹立马转来截图,是她此刻的小某书主页。原来她也被推到了这个帖子。“我们完了,我们被同化了!” 她发了一个惊恐的表情包。“而且我也差点点进去!”

 

这大概是最近这一年,我们生活里最“恐怖”的改变。社交媒体的帖子标题,仿佛进入了一种魔怔,我们则被下蛊了一般,看见某种喊麦式的标题,明明知道内容或许有水分,就会不由自主的点进去:
“南京你真的太超前了!”、“扬州你让我感到陌生!”、“对不起,山东恰巴塔真的没有对手”、“沈阳的,唯一的缺点就是不能邮寄”、“本溪,你不宣传这个你糊涂啊!”“在上海吃到人生披萨”….  几乎拷贝不走样的标题,配上让眼球无法移开的照片,就能瞬间造就某种食物或者某个店家的疯狂爆火。

 

我还记得去年冬天,就是这个类型的标题和让人震惊的甜品照片,甚至成功把我吸引到了某连锁火锅店。一行8个女生,兴奋地按图索骥,点全了所有“爆款” —— 但那看起来密集如头发的“密恐”毛肚,根本就是最廉价的水发毛肚;甜品是我之后几个月在很多网红店都会看到同款的咬着竹子的小熊猫布丁,当然也不能免俗地有插了“我在***路很想你”的标签的柠檬茶。
不能说全然不好吃,但一顿饭花了接近700,忍不住觉得交了智商税。要知道但凡生活里看到这种饮料,或者这个品质的毛肚,我可能头都不会抬。但被这些帖子一鼓动,自己就能花38块,买成本不过4、5块钱的东西。
我自己都搞不懂,这是被这些探店宣传语下了什么蛊么?怎么能识破这种魔咒?

 

看多了平台上那些变着花样疯狂赞美餐厅的词汇,不免想到了二姑。
众所周知,相亲在咱们国家是一种唯一合法赌博的行为。而我的二姑,就是这个“赌博”里最容易上头的。她身边几乎没有哪个单身的侄子侄女、旁亲邻戚没被她嚯嚯过,我也不例外。她日常最爱去的娱乐休闲空间,就是人民公园相亲角。三天两头就把看到的“优质男性”资料发给我,并加之热情洋溢的赞美口吻,不断怂恿我去约约看,每次都是错过这个男人就是错过了几十个亿的着急。

 

也是拜她所赐,大数据开始给我推一些“这个男人究竟能嫁么”的相亲分析师小教学。我从来不知道,原来相亲里男女看似“优质条件”的介绍性话术,藏着这么深的学问。
“相亲的男生自己做生意,父母有退休金,两套房一辆车,能嫁吗?” 通常这种条件在媒人的口里,绝对被捧成香饽饽,但相亲分析师说,这种“说辞”,往往证明男方做生意很可能不稳定。“我们拨开文字往里看,它没提月收入,说明收入不稳定。如果做生意且赚钱,他一定是会把自己年收入作为一个卖点写上去的。他没说创业,而是做生意,大概率是传统生意。传统生意的特点就是更看重关系维护,这意味着这个人要频繁出入风月场所…”

全篇看完,醍醐灌顶。倒不是终于会找伴儿了——相亲我是不会去相亲的。但破解小某书那些让人感觉“香饽饽”的推荐,我似乎找到了某种相似性。比如,相亲铁律第一条:“别看说了什么,要看没说什么”,就非常能套用在探店文案上。

 

 

看到“相亲对象一米八五,多金帅气,稳重成熟,专一”,先不要急着偷乐,这种过于完美的条件,反常必有妖,最好仔细考虑下对方是否可能有“暗病”或隐瞒的重大性格缺陷。举一反三,如果探店帖子里,门店的味道、价格、服务、地址、环境都被展现的滴水不漏,最好多长一个心眼,毕竟活到今天,咱还没见到这么完美的店。
烤肉店不说肉怎么样,而是大聊特聊土豆泥的味道;火锅店不讲锅底有多用心,菜品有多新鲜,反而大赞甜品饮品都很不错,甚至干脆用“超级出片”、“浪漫不在国外,在这家店”来介绍,那实际味道和服务大概率平平无奇,甚至会碰上难吃到皱眉头的智商税店。

 

又比如相亲里“性格好”就说明“长得丑”,用词的选择,也同样需要反复斟酌。一句“老家做生意,父母事业单位退休”的介绍,看起来很风光,但这样模棱两可的用词,背后也许是“家里扶持、可能负债,生活不稳定”。所以,探店介绍里的摸棱两可的“今年吃到最好吃的一家店”,或许可能就是博主今年吃的第一家店;摊店视频用“阿姨这个年糕是糯米做的嘛”这样的废话文学开场,也可能意味着这个博主味蕾就不那么可信。
但凡有能拿得出手的其他条件,这些词都不会被赶鸭子上架地当成一种优势。倘若一个普通大一学生简历上出现“国际某音乐节担任重要职务”,这里面“当志愿者”的概率,一定远大于你遇见了罕见的人中龙凤。刷完分析相亲对象的视频后,我仿佛打开了某种重新审视探店博主宣传软文的新宇宙:拨开云雾见月明,套路就是这么诞生的。

 

如今听到二姑说“那男孩家里条件真不错,要车有车要房有房”,心里都会自动打个问号。同样的公式套路运用在餐厅点评里,那我觉得有些用词,看到也可以直接判断为“快跑”。
我打开了自己最近的浏览历史,认真仔细研究了一下:
动不动就“惊掉下巴”,惊到的可能是老板给的广告费挺丰厚;“没有对手”,对手不知道有没有,但看完去了的(猪)队友我肯定算一个;“唯一的缺点:只有某地有”,可能本地不止这家有,别家也有;“xx人民你们的嘴可真严啊”,应该也没多严,不然本地人为啥没听过这家新店;“某某城市,不宣传这个你糊涂啊”,这年头糊涂的城市文旅局那么多么嘛?需要KOL如此醍醐灌顶?

 

描述食物的具体味道上,也是关键词泛滥成灾。
几年前就已经用烂的“糯叽叽”,依旧在社交媒体上大放光彩,只不过超越了糯米制品,延展进入了年糕、面包甚至面条上;还有“越嚼越香”,可能另一种理解就是咀嚼肌受伤,硬到绝大多数的嘴巴咬不动;“口感丰富”也是坑,在KOL的世界里,这个词很可能不是你以为的口感肌理丰富,而是店家想另辟蹊径,加了一堆东西。
当然不能忘了“饭张力”和“绝绝子”,这两个新晋出圈的互联网新词,仿佛KOL们的救命稻草,只要能配上食欲大增的图片,就是流量和眼球的基本保证。

 

除了单一、粗暴、不精准的表达的文案,满屏菜品堆叠成山、溢出碗外,锐化、饱和度拉到满格、以马路为背景板的照片,背后也藏着开盲盒的刺激,实物不仅可能分量缩水,褪去滤镜后的菜品也往往让人丧失食欲。
就如同相亲世界里的“素颜”,从来不会是真人真脸出镜;朋友圈里那些透白度极高的个人照,我们也默认修了图一样,当每个食物细节都闪着诱人油光,满桌丰富菜品,饱和度拉满的图片时,我们也要提醒 12 分警惕,必是摆拍修图无疑。当然,菜品摆拍这件事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总会一次次忘记以前受的伤害,总是满心期待到了餐厅,以为能点到一样的菜,结果端出来的时候,只有自己听到自己心碎的声音。

 

时刻提醒自己,现实世界里你从来没有看见人均200的日料刺身店给你堆满了三文鱼和金枪鱼;也没有看见过照片里那一桌刺激性极强的诱人火锅菜品,买单时会低于1000块的。KOL吃到的东西,跟普通食客就是不一样。如果还需要进一步祛魅的“证据”,很简单:把菜品图片在手机里稍稍编辑下,亮度减 30%,饱和度减 30%,顺便给餐桌P点油渍没擦干净的邋遢,那基本上这张图片就能还原到真实进餐场景,如果在这种情况下仍然对照片里的食物感兴趣,那就放心去吧,再怎么也不会失望到哪去。
我甚至还发现了一个屡试不爽的排雷方法:但凡发现自己想要点进某帖子,被图片或者文案好奇了,转移自己注意力,不去点开帖子,而是点开po主的主页。这时,满满的套话和套图就会溢出屏幕,你自然就能知道,这个人所推荐的一切都不可信。

 

也有例外的。大数据推送的水平在进步,KOL们的创作能力也在提高。很多人可能完全没有要做广告的意图,但因为这些关键词火,也开始使用。比如我最近刷到的一个帖子,里面大量的“东京前三”、“曼谷本地人推荐的18家店”、“离开韩国一定要去逛的杂货铺”,但仔细一看,无非是一个旅居世界的数字游民。我在姐妹群里吐槽,说自己研究了一圈探店KOL套路后,除了感叹这代年轻人能把中文语言被运用得登峰造极,就是不想相信这个社会了。
群里一个年龄稍大些的姐姐私信了我。她说其实可以换个视角看这些帖子,把它单纯当娱乐消遣,别真当信息就好。“终究没有餐厅和食物能做到能让所有人满意的百分百完美,也没有KOL能够做到绝对客观。信息多了也不见得是坏事,能在茫茫信息海洋中,找到你觉得自己合适的就好。更何况,这些真的很奇葩呀,他们年轻人能想到,也已经很牛了。”

 

也对,我想起自己过去的几段恋爱经历。都不是所谓的“家富颜帅”,而是他要么跟我一样喜欢打羽毛球,我们在羽毛球场认识;或者他就是我同桌,我们处久了。餐厅也一样,如果店家做的提拉米苏合适你的口味,而你恰好只喜欢提拉米苏,那又为什么要在乎店家其他甜品做的好不好呢?甚至,他做不做广告又有何关系呢,提拉米苏没变就可以了。
又或者,这家小店离你足够近,食材也新鲜,那它的确就是我的“人生之味”,我也可以用上这个词,只是在 po 文上把前因后果说清楚,其他的,交给读者自行判断要不要来就好。
有些餐厅,有人觉得口味太新奇,有人觉得景观大于食物,但也许这些正是你想要的呢?我们想学的只是如何辨别有效信息,而不是要学着把全世界拒之门外。
想起我妈年轻时旅行去家小餐馆吃饭,跑到后厨问老板,餐馆里的菜是不是都是不辣的;老板听说我妈四川来的,几经犹豫后跟她坦诚,是的,餐馆里的菜都很清淡,他们不会做辣菜。结果我妈听后欣然坐下,说喉咙不舒服好几天了,就想找家分量少味道又清淡的餐厅吃顿便饭,没想到还真找到了。

 

所以,餐厅和人一样,各自保持自己特色就好,餐厅的探店介绍也不需要追随千篇一律的热梗,食物的魅力,不应该湮没于无数篇复制粘贴,只要推荐的人足够真诚,吃饭这件事,我们依然可以相信世界,相信别人。

 

 

链接

版权声明:
作者:玉兰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73630.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