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监高大调整,宝能系的前海财险能否走出危局?
作者:宋涵
出品:全球财说
自带宝能系基因的前海财险从来不缺话题。成立之初本以为是宝能系资本运作的第二个“弹药库”,结果历经8年却活成了“废弃厂房”。
近年来公司保险业务收入持续走低、盈利能力匮乏;偿付能力不达标,失去互联网财险资格;宝能系背景股东债务压力大,公司股权冻结比例过半。
时隔2年,前海财险新董监高团队基本成形,尚余董事长人选未定。密集人事调整背后是垂死挣扎还是破局新生?
董事长人选待定
自2022年5月15日公司董事会、监事会任期届满,决定延迟换届起,至今已时隔2年有余。
11月26日,公司发布公告称,已完成第三届董事会换届工作。董事会成员5人,为霍建梅、郭阻尼、吴文芳、陈远志和黄轶。其中,后三位为独立董事。以上人员任职资格已获监管核准。
意外的是曾当选两届董事长的黄炜,从名单中消失。虽新董事会名单董事长一职还无任命,却早有媒体消息称,排在董事首位的霍建梅或将出任公司新任董事长。
公开资料显示,新晋董事中,只有霍建梅有保险从业经验。曾在中国平安任职,担任集团、专业公司部门和分公司相关负责人。
前海财险成立8年,董事长就换了3个,即将迎来第四位。首任董事长为宝能系创始人姚振华,2017年因前海人寿存在编制提供虚假资料的行为,被监管重罚,对时任前海人寿董事长姚振华基于撤销任职资格并禁止进入保险业10年的处罚。
彼时由宝能系出身的黄炜暂代履行董事长职务,后于2017年11月升任董事长,在岗约1年半。
2019年9月,宝能系委派冀光恒正式接棒黄炜成为第三任董事长。黄炜退出董事会队伍。
2021年4月,黄炜回归,经监管核准再次担任公司董事长一职至今。值得注意的是,其在职期间曾被有关部门调查。2022年8月,宝能集团发布声明称,宝能集团高级副总裁黄炜因个人原因正在配合有关部门调查,并强调所涉事项与宝能集团无关。
除董事长频繁调整外,公司总经理一职长期空缺。
2021年7月,第一任总经理张云飞因个人原因离职,彼时由董事长黄炜暂代履行总经理职责。其后也曾引进华农保险原总经理郜延华拟任公司总经理一职,只是其任职资格始终未获监管批准。直至2024年3月15日,公司官网公告称,李功霓任职资格获批,前海财险才正式迎来第二任总经理。
李功霓财险经验丰富。触达保险公司底层,任职于多家保险公司,一路做到高管。曾任人保财险深圳市分公司华强支公司员工,太平保险车险部理赔管理室经理、车险部总经理、公司助理总经理,鼎和财险业务管理部副总经理,国任财险副总裁等职。
值得注意的是,在董事会换届前2个月,公司监事会刚完成换届工作。监事5人,任期3年。其中,股东监事宋粤霞,同时任命其为监事会主席;外部监事郑钟强、郭汉标;职工监事曾振鹏、薛智奎。以上人员任职资格已获监管核准。
2024年,前海财险先后完成总经理补缺、监事会、董事会换届,公司未来战略方向和发展路径,值得关注。
宝能系危矣?
“宝能系”灵魂人物姚振华最初靠卖菜起家,资本积累的关键节点是通过深业物流集团分家获取若干资产,后发展为以宝能集团为核心的资本集团。而真正让其名声大噪的是2015年宝能举牌万科,引发的“宝万之争”。其后宝能系频繁利用资金杠杆偷袭格力、拿下中炬高新、南玻A、南宁百货等上市公司股权,以野蛮人形象搅动A股风云市场。
其高调的行事风格最终引来监管关注,姚振华被禁入保险业10年。资本市场上栽了跟头,闲不住的姚振华将目光瞄向了实体经济-造车。斥巨资66.3亿元收购观致汽车51%股权,以贪大求全的赌徒心态,对汽车领域全线布局。然并非付出就会有回报,汽车业务还未有起色就陷入停滞,欠薪、大额抵债等负面消息接踵而来。
与此同时,宝能系陷入债务危机。曾经引以为傲的资本阵地节节失守。其所持上市公司部分股权被拍卖或冻结;实控人姚振华、宝能集团、钜盛华、观致汽车等旗下数家宝能系公司被强制执行的消息纷至沓来。
在宝能系资本扩张时期,充当马前卒的前海人寿因实控人姚振华、控股股东钜盛华接连遭遇债务危机,其自身经营也颇受影响。2021年,公司归母净利下降近9成,仅1.16亿元。2022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保险业务收入109.55亿元,同比下滑78.53%,净利亏损23.23亿元,同比下滑441.3%。此后,公司偿付能力报告暂缓披露,连续2年年报未披露,公司业绩被蒙上一层面纱,同时也暴露出前海人寿经营确实出现了问题。
说回本期主角前海财险,其命运同样与宝能系息息相关。宝能系前半生的荣华离不开前海人寿,其一度被外界认为是宝能系资金的重要来源。或许是想打造资本运作的第二个“弹药库”,前海财险应运而生。
前海财险成立于2016年,成立之初就被贴上了“宝能系”标签。由钜盛华、深粤控股、粤商物流、凯信恒、建业工程5家股东,平分股权。除建业工程外,前述四家股东还是兄弟险企前海人寿股东。
股东债务直接影响了前海财险经营稳定。除粤商物流、凯信恒正常持股外,其余三家持有前海财险股权冻结比例达57.2%。而股权冻结比例过半,可能导致公司形象受损,运营决策效率降低,融资能力受损,还会直接影响公司股权结构的稳定性。
业绩惨淡
前海财险成立于2016年,经营区域包括新疆、广东、深圳、四川、湖北5地。8年间成立了5家分公司6家支公司。
较之早期兄弟险企前海人寿成立第4年,即乘着万能险东风,实现保险业务收入破百亿,2016年净利达40亿元的巅峰战绩。前海财险业务经营似乎还未步入正轨。2017-2023年,公司保险业务收入10.24亿元、15.42亿元、22.66亿元、21.31亿元、19.39亿元、14.43亿元、15.64亿元。自2019年后,保险业务收入增长动力不足,下行压力大。
前海财险除2016年盈利0.01亿元,2022年盈利0.23亿元外,其余年份均亏损。2017-2021年,公司净利亏损1.33亿元、2.21亿元、1.30亿元、0.72亿元、0.18亿元,2023年由盈转亏,净利亏损0.89亿元。
时至今日,前海财险业绩承压局面未改。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保险业务收入11.80亿元,较2023年同期微增1.11%;净利亏损0.37亿元,较上年同期净利-0.22亿元有所扩大。
行业上来看,财险行业马太效应持续,除个别险企未披露2024年三季度偿付能力报告外,84家财险公司合计净利506.81亿元,财险老三家占比就超8成达417.72亿元。84家财险公司中,有21家亏损,亏损的多为中小险企。
前海财险作为中小险企一员,业绩承压是多方面的。除正值行业低迷期,自身成立较晚等客观因素外。具体到业务经营上承保端和投资端表现不佳,是净利亏损的主要原因。
2024年第三季度资本市场显著好转,然前海财险投资端却表现平平。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累计投资收益率2.04%,综合投资收益率2.10%。纵向来看,公司近3年平均投资收益率为2.79%,平均综合投资收益率为2.42%。常年维持2%线上水平,可见资本市场回暖,对其影响有限。
从监管披露的数据看,前三季度财产险公司年化财务投资收益率为3.14%,年化综合投资收益率为5.47%。相较而言,前海财险投资水平待强化。
通常承保利润收获多寡与综合成本率相关。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累计综合成本率123.09%,远超100%盈亏线。其中,综合费用率46.22%,综合赔付率76.88%。2022-2023年度公司累计综合成本率为99.50%和118.88%。期间综合费用率均超40%,综合赔付率由57.49%攀升至76.99%。
近5年公司保险业务收入水平和赔付支出并不平衡,甚至出现“剪刀差”。前者大致呈下滑趋势,赔付支出却由2019年的3.80亿元,一度跃至8.78亿元,近三年均在8亿元线上浮动。长期高赔付支出无疑会给公司带来经营压力,严重时甚至影响现金流水平。
事实上,公司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自2020年起连续3年维持超5亿元水平后,到2023年大跳水仅有3.08亿元,需引起重视。
往往业绩不佳,容易引发偿付能力问题。
截至2024年第三季度,公司核心/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101.56%,预测下季度两项指标将降至100.98%,这意味着公司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即将逼近监管红线。最为致命的是公司最近两期风险综合评级结果均为C。按照监管要求来看,属于偿付能力不达标公司。受此影响,前海财险已于2024年8月暂停开展互联网财产保险新业务。
偿二代规则下,险企偿付能力普遍承压,通常增资输血是最立竿见影的方式,然公司股东正自顾不暇。如何自救是前海财险当前经管团队面临的重大挑战。
敬告读者:本文基于公开资料信息或受访者提供的相关内容撰写,全球财说及文章作者不保证相关信息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无论何种情况下,本文内容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抄袭!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