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手绢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小孙女快出牙了,开始流口水,儿媳说购买口水巾,我就想起了儿子小时候老公买的一百条花手绢,还有八十条静静地躺在我家的包裹里。
儿子小时候出牙,也流口水,让老公买十条,他竟然买了一大包,整整一百条!给儿子用了十条(包括做口琴套子)),给小侄子十条,后来哥哥姐姐的孙辈出生,就没有小孩子用手绢了,这些手绢就成了“英雄无用武之地”了!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人们还用手绢。手绢,也叫手帕、巾帕,它曾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无论男女老少,不论家境贫富,出门时人们总不忘带上一块手绢,用以擦手、擦汗、擦嘴。还有妇女把手绢顶在头上,陕西十大怪之一就有“手帕头上戴”,妇女习惯把手帕戴在头上,既防尘防雨防晒。
当然,手绢的用途绝不仅限于保持卫生,奶奶常常会从她们层层叠叠的手帕中,变戏法般地取出糖果、花生等小零食,给孩子们带来惊喜。有时,手绢也会包裹着钱等重要的物品,发挥钱包的作用。
手绢的材质丰富多样,常见的有棉质、丝绸和麻质等。棉质手绢柔软舒适,吸汗性好;丝绸手绢光滑细腻,质感高雅;麻质手绢透气清爽,适合夏季使用。
手绢的颜色和图案通常简单素雅,以纯色或条纹、格子等经典图案为主。当然,也有一些会采用印花、刺绣等工艺,增加其美观性。
手绢也可以作为信物,送给中意的人儿。《诗经》:“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兮!无使尨(máng)也吠。”“尨”,是多毛的狗。大意是,一位姑娘规劝那急切求婚的小伙子:你要慢慢地遵循着求婚礼节来办理啊!怎么能用鲁莽的手段,动我的手绢儿呢?更不许惊动我家的狗,倘若它叫起来,会惊动了别人。
从此文足可以证明手帕就是古人定情的信物。姑娘的手帕一旦叫小伙子动了,就意味着以身相许。
唐代王建《宫词》唱道:“缏得红罗手帕子,中心细画一双蝉。”是说,这一方手帕是用红色丝罗裁成,边缘四周还用彩线码边,锁以花纹,手帕中心还绣了两只蝉。
“蝉”,有连属之意,“思”与“丝”谐音,“丝织”又谐音“思知”,看见伊人送给的丝织手帕,便如见伊人。明代戏曲家冯梦龙收集的一首民歌就一语双关,唱道:“不写情词不献诗,一方素帕寄心知;心知接了颠倒看,横也丝(思)来竖也丝(思),这般心事有谁知。”妙绝!
说来也巧,当年老公送我的第一件礼物就是一条花手绢。
“丢,丢,丢手绢,轻轻地放在小朋友的后面,大家不要告诉他……”这首耳熟能详的童谣,曾陪伴上世纪无数的少年儿童度过了欢乐的童年时光。
然而,不知从何时起,方便携带且干净卫生的湿巾纸逐渐取代了手绢的地位,那童谣中的手绢也仿佛在一夜之间从人们的生活中悄然消失。
但花手绢,是上世纪人们生活永远的记忆。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