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印章很重要,分别有什么用?

我们从读者的文章评论和客服反馈中发现,

有些问题是大家频繁提及的,

所以我们开设了这个文章专栏《你问我答》

将一些常见的问题做普适性解答,分享给更多的人

当然,除了总结归纳老读者的问题,

我们同样欢迎新读者的参与。

无论您是创业初期,还是经营企业多年,

只要您想提问,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以下为文章正文:

      在公司的日常运营与各类商务活动中,公司印章扮演着极为关键的角色,它们犹如公司的“信用凭证”,每一枚印章都有着独特的用途与意义,并且其使用与保管都关乎着公司的正常运转与合法权益。接下来,让我们详细了解一下公司常见印章及其用途。

(一)公章

       公章堪称公司印章中的“王者”,其具有广泛的权力与用途。无论是与外部合作伙伴签订各类合同,还是办理工商、税务等重要行政手续,公章都能“一印定音”。例如,公司在拓展业务时与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与客户签订销售合同,公章的加盖使合同具备法律效力,约束双方履行合同义务。同时,在办理公司注册登记变更、税务申报备案等手续时,公章也是必不可少的官方认证标识。由于公章的权力巨大,因此务必妥善保管,否则一旦被滥用,可能会给公司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

(二)合同专用章

       顾名思义,合同专用章主要专注于合同签署事务。虽然公章也可用于签合同,但合同专用章的功能更为单一、纯粹。其设立的目的在于明确区分合同签署行为与公司其他事务性盖章行为,避免因公章使用过于宽泛而可能引发的风险。比如,一家大型企业的业务部门频繁签订各类业务合同,如果都使用公章,可能会因公章流转环节增多而增加风险隐患,此时合同专用章就能有效将合同签署流程独立出来,便于管理与风险防控。一般建议,对于经常涉及合同签署的业务负责人,可授予其合同专用章,这样既能保障业务的正常开展,又能将其权力限制在合同签署范畴内,防止其越权使用印章处理其他非合同事务。

(三)财务专用章

       财务专用章是公司财务领域的“专属利器”。在公司内部财务核算过程中,如财务报表的编制、财务凭证的确认等环节,财务专用章是重要的标识,表明这些财务文件经过了公司财务层面的认可与处理。而在与外部金融机构打交道时,例如前往银行办理开户、转账汇款、票据承兑等与资金相关的业务手续时,财务专用章更是不可或缺。它与公司的银行账户紧密相连,是银行确认公司财务指令真实性与合法性的关键依据之一。

(四)发票专用章

      发票专用章的用途明确且单一,专门用于发票的开具。在纸质发票时代,当公司完成销售业务或提供服务后,开具发票并在发票上加盖发票专用章是发票生效的必要条件。这一盖章行为不仅是税务合规的要求,也是向客户表明发票来源与公司身份的重要标识。然而,随着电子发票的逐渐普及,电子发票在开具后通常无需加盖传统的发票专用章,但其背后依然有着严格的电子签名与认证机制来确保发票的合法性与真实性。

(五)法人人名章

      法人人名章是以法人个人名义刻制的印章,通常印有法人姓名及“印”字标识。在不同地区,法人人名章的使用要求有所差异。在一些地区,如北京的银行开户业务中,法人人名章是必备材料之一,与其他公司印章及相关文件共同构成完整的开户手续。它在某些特定业务场景下,作为法人个人意志与公司行为关联的一种体现,与其他印章相互配合,完成各类需要法人确认的事务流程。

      曾经轰动一时的当当网李国庆抢公章事件,犹如一记警钟,让整个商业界深刻认识到公章保管对于公司控制权的重要性。在股权层面,虽然我们常提及 67%的控股权、51%的相对控股权等概念,但在实际公司运营中,公章的保管权往往是公司控制权争夺的关键战场之一。李国庆与俞渝的股权纷争演变为公章抢夺战,原因就在于谁持有公章,谁就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公司对外进行商务活动,如与合作伙伴签订合同、发布公司声明等。尽管他们都是公司股东,但在公司决策与运营执行过程中,公章成为了双方争夺的焦点。这充分表明,公章不仅仅是一枚简单的印章,更是公司控制权的重要象征与实际运营的关键工具。

(一)用章与管章分离原则

      为确保公章使用的安全性与规范性,必须严格实行用章与管章分离制度。所谓用章人,即因业务需求需要使用公章的人员,如业务部门员工在签订合同时、财务人员在办理特定财务手续时等;而管章人则是专门负责公章保管的人员或部门。对于初创公司而言,可能由法人或大股东亲自管章;随着公司规模扩大,可设立专门的行政部门或指定专人负责管章,但管章人绝不能同时为用章人。例如,业务人员如需使用公章签订合同,不能自行持有公章,而应向管章人提出申请,管章人在核实申请的合法性与合规性后,才可为其提供公章使用服务。这样的分离制度能够有效避免因用章人权力过大而导致公章被滥用的风险。

(二)用章审批与记录原则

       任何公章的使用都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批流程,并留存详细的审批记录。如今,借助钉钉、企业微信、飞书等数字化办公软件,公司可以轻松建立线上审批流程。当用章人发起用章申请后,需依次经过相关部门负责人审核,如业务部门经理对业务合同的审核、财务部门对财务相关用章事项的审核等。结尾由公司实际控制人或法人进行终末审批。审批通过后,管章人依据审批记录为用章人提供公章使用服务。若采用线下审批方式,则需通过书面签字等形式记录审批过程,确保每一次公章使用都有迹可循。审批记录不仅是公司内部管理的重要依据,更是在发生纠纷或法律问题时的关键证据。

(三)妥善保管与存放原则

        在公章不使用时,务必将其妥善存放在专门的保险柜中。公司应购置质量可靠的保险柜,并将其放置在安全的场所,如行政部门、人事部门或财务部门的专用办公室内。该办公室在下班时间应确保门窗紧闭并妥善锁好,同时,保险柜也应使用专门的钥匙或密码锁进行加密保护。管章人应是唯一知晓保险柜钥匙或密码的人员,且在使用公章后应及时将其放回保险柜并锁好。例如,一家中型企业的行政部门专门设置了印章保管室,配备了先进的保险柜,并且制定了严格的保险柜开启与关闭制度,只有在经过完整的用章审批流程后,管章人才能在监控下开启保险柜取出公章供使用,使用完毕后立即放回并再次锁好保险柜,从而确保公章在非使用期间的安全。

 (一)公章丢了怎么办?

       若公章不慎丢失,首先要立即前往派出所报案,并获取报案记录。这一步骤的目的在于留存公章丢失的官方证明,防止他人冒用公章从事非法活动。然后,需要在报纸上进行登报公示,告知公众该公章已丢失作废。完成登报公示后,携带报案记录与登报证明前往工商部门申请补办新的公章。整个过程较为繁琐且耗时较长,因此在日常工作中务必加强公章的保管,避免出现丢失情况。

(二)签电子合同里盖的电子印章有效力吗?

      在如今的数字化时代,电子合同日益普及。当使用专业电子合同平台(如法大大、电子签、易签保等)签署电子合同时,其加盖的电子印章具有法律效力。这些平台在提供电子合同服务前,已获得相关电子合同资质认证,并且在签署过程中,除了对公司资质进行认证外,还往往需要法人或实际控制人提供手机验证码等额外认证信息,以确保签署行为的真实性与合法性。但需要注意的是,并非随意在电子版 PDF 文件上添加的红色印章都能视为有效电子印章,只有在符合法律法规且经过专业认证的电子合同平台上签署的电子合同,其电子印章才具备法律效力并受到法律保护。

(三)公司的公章能代替合同专用章用吗?

       公司公章完全可以代替合同专用章用于合同签署。公章的使用范围更为广泛,既涵盖了合同签署领域,又包括其他众多公司事务的处理。因此,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合同专用章暂时无法使用或未携带时,公章可用于签订合同,且合同同样具有法律效力。

(四)合同没有盖公章,只有法人签字,能生效吗?

       如果合同中未明确约定必须加盖公章才生效,那么法人签字具有与公章同等的法律效力,合同能够生效。法人作为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其签字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公司的意志与决策。然而,如果合同中单独约定了必须加盖公章合同才生效,那么仅法人签字则不足以使合同生效,还需加盖公章才能确保合同的法律效力。

(五)印鉴卡有什么用?有没有必要保留?

       在办理公章相关手续后,通常会得到一个印鉴卡。这个类似于公章的“指纹记录”,它记录了公章的印模信息。在一些特定业务场景中,如银行办事或其他需要核对公章真实性的环节,相关机构可能会使用印鉴卡来对比公章印模,以确认公章的真伪与一致性。因此,这张卡具有重要的证明与核对作用,务必妥善保留,如同保留产品的三包证书一样重要,它是公司印章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维护公司印章使用的安全性与可信度。

       综上所述,公司印章在公司运营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了解各类印章的用途、重视公章的保管原则与方法以及掌握印章常见问题的应对策略,对于公司的合法合规运营、风险防控以及商业信誉的维护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无论是公司管理者、业务人员还是行政财务人员,都应当对公司印章管理给予高度重视,确保每一次印章的使用都合法、规范、安全。 

以上就是该问题的普适性解答啦,

当然,咱们国家太辽阔了,

各地政策可能存在差异,

而且政策法规也在不断更新,

如果本文内容刚好是您想了解的,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或者联系客服,

咱们详细沟通,

分析您的客观情况,

帮您解决实际问题。

各位,咱们下期再见喽

本文涉及的数据和政策法规具有时效性,存在更新的可能,

文章中的观点和分析仅代表作者本人或特邀专家的看法,

并不代表本账号或平台的立场。

各位读者在做出决策前,

建议联系我们详细咨询当下资讯和适合您的方案。

本文中引用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我们本着分享交流的原则进行引用,并未从中获利。

我们尊重原创,如有任何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

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进行核实并删除。

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版权声明:
作者:cc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75096.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