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故事》《窗外》琼瑶
昨天读了一点儿琼瑶的《我的故事》,发现内容和描述的语句,并没有我所想象的那么煽情。或许电视剧或剧本与原著孩子有很大的区别的吧!所以,她的文字我是能接受的,至少这本书是这样的。
我看到了发生在她儿时的故事,每次阅读,儿时的故事部分都是我的最爱,况且她的儿时是如此的不一样。毕竟在他们那个时期,能经过战乱活下来的已经是少说,就更别说经过战乱的知名作家,就更是屈指可数。
所以,每一段历史,每一段过往,能通过作家的文字把它记录下来,都是非常珍贵的,我非常的感谢这些记录着,让我看到了一段段不一样的人生历程。
——2024.12.6
这两天又看了一部分这本书,现在看到了她的青春期,她的青春期是很压抑的,因为父母的期望与自己的能力产生了很大的差距,这是造成她痛苦的根源。
她的整个读书阶段的日子基本都是昏暗的,唯一能给她以慰藉的,就是读书读小说,但是这在那个时代甚至是我们当今这个时代,对于要参加高考的人来说都是不被允许的,大家所能接受的就是只学习课本上的知识。
所以,对于酷爱文学的她,怎能忍受得了呢?这样的生活是没有价值的生活,它太痛苦,她只能以自己的数学成绩自己的高考得分来评判自己的价值,甚至是来评判这个家庭的价值。
所以,因为成绩不理想的缘故,她曾两度自杀,以求结束自己的生命。但终究未能如愿!
——2024.12.8
这两天一直在读琼瑶,《我的故事》已读完,看到了她半生的感情历程,看到了她的成名史,真的对张爱玲的那句话越来越有感触,那就是“成名要趁早”。
琼瑶之所以能写出那样的被年轻人们都钟爱的文章,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她在二十几岁的时候,就把自己浓烈的感情,用文字的形式给记录了下来。如果错过了这个年龄,就再也不会有那个时期的感触,也就再也写不出那样的文字。
所以,如果是年轻是年轻的朋友,有写作的冲动,那么,请大家前往不要停滞,一定要趁着自己的情绪还在想法孩子的时候,抓紧记录下自己的想法和感触。最动情的时间记录下来的文字,也是最能打动人的文字。
我偶尔会觉得自己开始提笔的时间太晚了,但是,也时常庆幸自己可以提起笔来记下那些在自己的脑海中创造出来的文字。
看到琼瑶也是一边带孩子一边写作的,但是她的努力程度,显然是远超自己的。她也是在自己投稿投了几年以后,才出了自己的第一部《窗外》,所以,写作这条路是一个艰辛的旅程,但是自己必须要足够的努力。这样才能在自己所在的时代闯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
知道《窗外》是她的初恋,于是现在也开始读起了《窗外》。越是读这些小说,我就越觉得女作家,至少像三毛琼瑶这样的作家,都是活在自己给自己编织的梦里的。他们的写作是梦,生活也像活在梦里。
而我们看到别人如幻如梦的人生,视她们为传奇,但是,我们哪一个人的人生又不是一场梦呢?
我们不都是一场场梦所铸成的幻像吗?只是有些人在此体会到的愁滋味,也有些人体会到了幸福的滋味。但是更多的人可能迷失在自己的幻象里,不明白无察觉这只是我们的幻象。
待到这段旅程结束,又有多少东西能留在这茫茫的人世间。
我不知道琼瑶后期的作品是什么样的,但是她的《窗外》《还珠格格》《烟雨蒙蒙》《一帘幽梦》这些作品都是主讲爱情,如果在她人生的后半段也是如此的话,那么她的生命中就只有爱情。我不认为一个在人生中只有爱情的人,她的人生是完整的。这个还有待自己去再读她的作品,来更多地了解她。
《我的故事》中记录了她与平鑫涛的爱情,但是无论她们爱得再热烈,我对这种感情也无法感同身受。或许我传统的思想观念太过浓烈,唯有她的才华,她的笔耕不辍才是真正令我钦佩的。
她的文思泉涌,是很多写作者都梦寐以求的。只要能完成作品,收到市场的欢迎,这就无关乎她们的受众是什么样的群体,毕竟自己也年轻过,也曾因为她小说改编的电视剧而魂牵梦绕过。
有受众就是好作品,或许她现在所留下的作品,读者也大多都是那些少女们,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臆测。
我是觉得,我们更应该活在现实里,而不单单只是活在梦中。
我也是希望自己能像她一样,在文学界能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但是我自己又做出了什么成就呢?我又赢得了多少受众的支持呢?
没有受众,就没有成就!单单只是写出自己的感触,谁不会呢?还是要好好地给自己的文字布局,好好地对自己的未来的写作做更精细的规划。
每次写东西,最后也都是给自己打鸡血,我也厌倦了这样的写作方式,但是,每次这样给自己鼓励之后,还是可以给自己很大的向前进的力量的。
但是,我不能每天靠着自己给自己打气为生,我要靠自己每天做出不同的成绩,来激励自己继续前进。
想想这些女作家,的确没有男作家大气沉稳,三毛张爱玲琼瑶均是为爱情而生,但她们一个个均命运坎坷,还有许多中国女作家,是我之没有深入了解过的,但是,作品的话可以看出与男作家的不同之处。她们的作品更加纯洁,但是比不得男士作家的恢弘气势。
由于自己的无知,不敢造次,在这个角度也没有更多的言语可以发表。
我会继续看琼瑶的作品,希望可以更多地了解她!
——2024.12.9
看完了《我的故事》和《窗外》,不知道为何,越是了解她越发不喜欢她。
看来我的直觉是没有错的,如果我起初就不喜欢某个人,那么这个人在我内心中的形象往往是不会变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可能由初次的不喜欢,再经过更多的了解慢慢地变为喜欢,但是再随着时间的推移,就又会再次回到不喜欢的起点。
所以,我依旧是十分相信自己的直觉的!但我也并没有因为初见某个人不太喜欢而拒绝对他的了解,更多的是,我更加的好奇,为什么这个人会引起我的反感。大多我都能找到原因,如果还没找到,大概率是因为还没到时候!
——2024.12.10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