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行说画

不久前在市博物馆,欣赏了一场名人书画展,荣~宝斋藏书画作品展。

这次共展出吴昌硕,张大千,齐白石,黄宾虹,徐悲鸿,黄胄,李可染,陆严少,启功,等多名现当代书画大师的真迹墨宝共60余幅。

观大师手笔,可谓大开眼界,大饱眼福。

我对书画完全是门外汉,虽然喜爱,却永远停留在对艺术的初感上,甚至有些附庸风雅之嫌。当然,既是风雅,附庸一下也无妨,凡美的东西,都有着陶冶滋养精神的作用,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吧。

黄宾虹«雨后玉泉图»

外行有外行的欣赏角度与思维,不会看笔法、技艺,那就看画作的意境与题材。

相比那些大气磅礴的山水画,我似乎对静物画与动物画更感兴趣,觉得它们更有生活情趣和画面故事。比如王雪涛的《螳螂捕蝉》, 画面的上部,瘦而枯的树干上,稀疏的叶子与点点红果相映成趣,一只蝉匍匐在上,这是属于它的地盘。

画的下部,嶙峋的山石上,一只螳螂正虎视眈眈,作跃跃欲试状。它一定是不满足只占据半壁江山的状况,在积聚着力量,妄图纵身一跃,在捕捉到蝉的同时,也把对方的地盘据为已有。

大师的寥寥数笔,便赋予了画作无限的想象空间。

王雪涛的另一幅作品《竹雀》,也给人相同的观感。一棵细长的竹子,从岩石中拔节而起,一枝学名叫金玲子的秧蔓,在竹的身上攀附缠绕,(金玲子,我们当地俗称赖巴桃)。一只金黄色熟透的赖巴桃,裂开了嘴,露出鲜红的果瓤来,引得竹枝上的两只鸟雀张着小口,垂涎欲滴的样子,维肖维妙。

细细看来,每一幅画作都在讲述着一个故事,而每一个故事,都有着教化人,启迪人,或愉悦心灵的作用,这应该就是艺术的魅力吧!

还有一幅画也是我很喜欢的,题目为《风轻云淡》,作家江宏伟。请原谅我是第一次听到这位画家的名字。

这幅画的意境很特别,《风轻云淡》,果然给人一种安静恬适的心理暗示。一层薄雾,似云非云,更没有风吹的感觉。一只大概是知更鸟吧,立在一株植物的花蕾上小憩。鸟儿的一侧,是一株更细的草茎,从开出的花来辨认,好象是狗尾巴草,也在这寂静的空间里,纹丝不动。这只长着一身蓝色羽毛的美丽的鸟儿,微微缩着头,一副慵懒的模样,似乎正要昏昏欲睡。

可谓是云淡鸟欲睡,风轻水无痕。

画笔洗炼,大块留白,没有一点多余的笔墨。

这样的意境极容易令人发出会心一笑,风轻云淡的主题,通过鸟儿和植物的状态,已充分突现。立在花蕾上打盹儿,如果有一丝风吹来,画中的鸟儿,还会如此安详自在吗?

江宏伟«风轻云淡»

欣赏这样的作品,还可以感受到作者创作时的心境,一定也是安然淡定的,仿佛已沉浸在画的意境中,否则,画面很难如此恬淡安静。

作文也好,作画也好,只有心静,才可能会更用心,更投入。

除了看意境,我还关注了画家的落款特点。比如这次展出的齐白石老人的几幅作品,从时间来看,他六十岁时的作品落款,与九十岁时落款的风格就有很大的变化。如他九十二岁时创作的《三寿图》,画面是一串三枚鲜红的桃子,落款很有意思:辛已五月中,九二翁齐白石晨起凉畅把笔一挥。不禁把创作的时间季节交待清楚,连画家作画时明快愉悦的心情,也表达得淋漓尽致。

一上午的观展,虽说是浅尝辄止,但对一个外行来说,也是小有收获。比如欣赏黄胄的《骆驼与狗》和《群驴图》的画作,不由惊叹大师的非凡功力。那骆驼毛绒绒的质感,每个毛驴的各异神态,令人叫绝。还有李可染大师的作品,很早就知道他的代表作《万山红遍》,是用朱砂来渲染画面,加强效果的,今天看到他的《柳塘牧牛图》,也是那么的生动逼真,妙趣横生。题材的动与静,大与小,都在大师们的笔下,显得如此从容自如,可谓妙笔生花。

李可染«柳塘牧牛图»

黄胄«群驴图»

黄胄«骆驼与狗»

书法家刘炳森的作品让我感到亲切,书写内容是朱熹的《春日》,正是描写泗水之滨的春日风景。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在展出的众多大家中,竟然看到了于佑任的名字,他是近代著名的zz家,教育家,也是书法大家。

总之,好的书画作品需要细细地品,慢慢地品,匆匆一次,还只是停留在感性的认识上。

如唐代擅画人物画、被誉为“丹青神化”的大画家阎立本,当年到荆州观看张僧繇的壁画,第一天初看,没觉得有什么特别的妙处,第二天再看,就领略到了画中的一些意趣,第三天,又前往观赏,才品味到画的内在真谛。于是再三鉴赏,反复揣摩,竟流连忘返,欲罢不能。

荣宝斋作为国家级的综合性文化企业,出手确实大气,这么多的书画名家佳品,每件都是重量级的真迹,不能不说,此乃济宁文化界的幸事。在画展的最后一天得以观赏,更是我的幸运。

真希望这样高品质的展览常常有,喜爱者才可有幸常常看,常常品鉴。

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我这个书画的外行,今天是既看了热闹,又说了一通外行话,所谓无知者无畏,想来内行的专家们定会包容理解。毕竟,对美好的事物,喜欢就好。

版权声明:
作者:cc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76059.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