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洞祖墓立碑记
对坟墓的最早认知,是爷爷下葬的时候,虽然那时我还不满五岁,很多细节却清楚的记得。
爷爷是1987年古历三月二十三日去世的,出殡、送葬、下肂过后,金刚们松了一口气,收拾着龙杠、横扁等丧葬器材,地仙则手拿罗盘,拜五方、对向址,口中念念有词。爸妈带着我和众孝眷跪在墓穴前新挖出的黄土上,掀起孝衣当做衣兜,接着地仙抛来的马良米,这些米接回去之后要用单独的锅煮着,只有自家人才能吃。
随着黄土一点点的盖过棺材,爷爷就永远地睡在了所谓的坟墓里。前年父亲下葬时,刚满五岁的小翃悦看到金刚们把父亲的棺材放到了墓穴中,问我为什么要把爷爷埋那么深,为什么不让爷爷呼吸一下新鲜空气,我只好说,爷爷不需要新鲜空气了,我们要按照乡俗,将爷爷深埋紧葬。
爷爷的坟与曾祖父、曾祖母和奶奶的坟毗邻,一排共四冢。爷爷的坟要稍微靠前一点,多年后我听父亲说,当时本来是并排开的井,开进去才发现已经有先人的坟了,就往前提了大约五十公分。很多年后,我看原来的位置确实新立了墓碑,坟主是一个姓罗的男性,明朝正德年间的人。
往后每逢清明,我都会跟父亲到山上给爷爷他们上坟、挂青,也有的时候,父亲没带我去,因为坟山地势高,在山尖尖上,父亲怕我走不动。
再后来,我外出工作,只能每年回家休假一次,时间是不定的,也就很难碰上清明节了。但每年回家,不论什么季节,我都要抽空到洞家界上去一趟,给爷爷他们上一次坟。父亲得病前,都是他带着我去,王强也跟着去过几次。其实,我跟曾祖父、曾祖母和奶奶都未曾谋面,爷爷走时我还小,不懂事,到了祖坟前,谈不上有多么的悲痛,但我知道,坟堆下睡着的是父亲的爸妈和爷爷奶奶,是我应该尊敬的长辈,所以我一向都恭恭敬敬的帮着焚香烧纸,虔诚的磕头,当然也从没有什么害怕的感觉。
时间到了2012年,爸妈都在外面打工,我在西安读研,清明节期间刚好有假,我回到了长沙,爸妈吩咐我回一趟老家,替他们给祖坟挂山。于是我专门从长沙赶回老家,激动的承担了这项光荣的任务。说激动和光荣,因为这是我人生第一次,有一种沉甸甸的使命感。
挂山用的青,毛姑家给我带回去了,妈在电话里跟叔阿公约好了时间,让我们第二天一早7点半到洞家界上的坟山里会合,我前一天就特意从老屋旁边砍好了几根棍子备着(其实根本没必要,山上多的是),第二天扛着棍子带着青、香纸刚走到洞家界上,叔阿公也刚好到了。
独立负责挂山,才知道总共是九冢坟需要挂青,洞家界上并排四冢,我是一直都知道的;麦园里三冢,以前只知道那里有坟,是我们家的,具体不知道有几冢;三叔屋背后的塘磡边上一冢,是这一次才得知的,其实根本就看不到坟堆,甚至连平地都不是,只是塘磡边上长着一些小小的杂木,不像其他地方被踩的光溜;陈家排一冢,以前也是不知道。总之这一次,我才基本清楚后洞坑祖坟的分布情况,说来也惭愧,三十岁了,早已过了成年的年纪,才开始承担这些,才懂得这些。
这一次独立挂山的经历,加上平时听叔阿公和恕哥他们跟我说起的家族历史,我对族谱的兴趣也渐渐多了起来。族谱平时由恕哥保管,以前我也看过,不怎么看得懂,也就看的少。这几年,通过反复翻看族谱,慢慢地将驿头铺王氏的发展脉络竟也理得比较清楚了,由小时候纯粹听长辈们讲到这些年能将看到的讲给长辈听,这也许就是成长吧。总之,我能大概的回答那个古老的命题“我从哪里来?”了。
在后洞坑的王高夏杨吴五姓中,我们王姓无疑是人数最多的,通过考究历史,应该也差不多是居住历史最久的,有不少于240年时间了。当然,毕竟没有经过严格的技术上的考证,具体时间也无从得知,说三百年时间,是根据初葬后洞先祖平亮公德配陈氏老孺人卒年乾隆四十九年(1784)推算而来的,到今年整整240年。叔阿公、恕哥、敬青哥等一直推测,陈老孺人应是在居住后洞坑的儿孙辈家里去世后,随即在后洞下葬的,所以,后洞坑居住历史,至少240年无误。虽然,平亮公以下仁、崇字辈大都返葬黄泥坳,我祖仁腾公长子崇进仍葬后洞坑,礼字辈以下就大部分葬在后洞坑了,我族祖上从平字辈起居住后洞坑应是事实了。
另外,毛姑一脉是祚屏公长子卓振公后裔,至今已是十代单传,早先多年居、葬均在黄雾坑,听说是乾隆十三年(1748)修灵毓庵的时候土地置换才搬迁到后洞坑的。燕窝氹有王中平祖坟,但显然早已搬迁至雷鸣桥了。
总之,在两百四十多年的历史中,仁腾公一脉先人坟墓主要分布在麦园里(屋后金星)、庙界上,从“育”字辈始葬洞家界上。
乱世藏金,盛世修谱。幸先祖奋力,清乾隆庚午年(1750)一修、嘉庆辛未年(1811)二修、咸丰己未年(1859)三修、光绪庚寅年(1890)四修、民国丙寅年(1926)五修、1993年癸酉六修、2022年壬寅七修,先祖历代递衍、生卒葬嗣、坟冢碑次都记录在页,我等后辈得以知尊卑、明递衍,为个人的家国情怀提供了条件。
戊子初举
2008年清明,叔阿公主持为麦园里可馨及洞家界上四冢坟立了墓碑。
己亥次举
2019年三月间,我在家休假,跟往常一样翻看族谱,当我看到平亮公德配陈氏老孺人葬在后洞坑屋后金星有碑时,不禁眼前一亮,陈老孺人是现住后洞坑除毛姑一家以外所有的王姓共同的祖母,平时几户人家因为一些区区小事还偶有争吵,这不本就是自家人么,有什么吵的必要呢?若是将祖母的坟重修立碑,不是有利于族人的团结和谐么?于是,我跟叔阿公和恕哥商量,没想到他们连连说好,说王著才也有此意。
就这样,共同立碑之事立即就提上了议程,请修墓师傅王志中现场踏勘过后,议定经费15080元(由于要砌磡,费用高一些),族人共58人,每人260元。在家的二叔和弟弟王琪一块帮忙集资,善事很快就得以启动,四月吉日开工,五月初十告竣,次年清明办了一顿清明饭。
族人推荐我撰写碑记,我虽心怀忐忑,却不敢辞命,将善事大意作以记录,全文如下:
夫崇德报本,饮水思源,吾族肇兴晋赣,明初入湘,自康熙年间卜居后洞至今,凡三百余年,繁衍仁崇礼可育中农士万宁奕十一世。族谱昭示,三十三世祖考平亮讳昭远公德配陈老孺人诞育仁秀、仁文、仁腾、仁嗣四子,一女适吴,才俊辈出,代有贤达,葬后洞屋后,酉山卯向。然时远世艰,墓庐杂草丛生,残碑倒伏,余等拜谒之时,几无可寻,忝为后裔,焉不悲哉!因感念祖恩荫佑,永言孝思,己亥岁首,宗亲少元、述道、著才与余考证力倡,素凡、王琪襄办,合族五十八人一呼百应,勠力同心,重修立碑,议定每人捐款二百六十元,合计一万五千零八十元整,刻录芳名,册永恒久,卜四月吉日开工,夯砌坟冢,增筑封土,扩其规制,勘正山水,刻立碑碣,昭示后昆,春秋祭祀,庶其勿替。似续妣祖兮裕后光前,本支百世兮禋祀万年。是为志。
四十一世孙士荣沐手谨撰
甲辰三举
今年七八月,我休假在家,由于去年有20天假未休完,加上今年50天假,再加上中秋国庆跨假十天,我得以休了这么多年以来最长的假期。基于对后洞历代先祖坟墓基本清楚,休假时间长,具备立碑的时间条件,我便将为其余祖墓立碑之事提上了日程。
首先得把小徐工作做通,跟小徐交流一番之后,得到了她的支持。于是,结合己亥年经验,找立碑师傅现地勘察,谈妥价钱,逐个叔叔电话征求意见,发布倡议书,开工、竣工,祭奠,比较顺利的完成了这一多年夙愿。
一、立碑初心
据族谱记载,我族大约在平亮公时代卜居后洞,至今已近三百年。期间,仁腾公一脉于后洞麦园里、陈家排上、洞家界上、庙界上等处葬坟,共有18冢,其中5冢已在叔阿公主持下立碑,其余13冢没有墓碑。
这13冢,直系先祖墓1冢,为礼富公(字三有)墓,其余12冢均为旁系先人,由于没有墓碑标识,现在基本都荒没在山草之间,坟堆封土荡然无存。如此情形,若先祖地下有知,定会感到悲哀与凄凉,我等忝为后裔,也为先祖坟冢失次感到十分惋惜,族谱有诗:
坟邱失次亦哀哉,几代贞魂哭夜台;
僻地遍埋先哲骨,新文难写远亲碑;
春深何处陈鸡黍,冢乱奚从化纸灰;
独自此间图莫说,不堪诸眼览东梅。
另外,雨坛坳有平胜公(平亮公之弟)一脉仁、崇、礼三代5冢坟。同治八年(1869年),旁系族人可南、可万、可长、可(钅监)四房王孙公立石碑两通,其中一通碑文清晰,为仁祐配高氏、崇孝配高氏、崇元(字锡玉)合葬墓碑,另一块碑面表层风化严重,仅能在落款位置看到“钅监”字,反复考证族谱记载,推断为四房王孙为崇悌(字于长)、礼石立的合葬墓碑。2020年春,王述道曾带我到现地察看。
为感念历代先祖的庇佑,使先祖的尸骨、魂灵有个长眠栖息之所,避免先祖坟墓在时代久远、山土易主之后遭到擅挖乱掘,现倡议为先祖无碑坟茔立碑标识,体现我们这一时代之人的责任与担当。
总而言之,本着三点初心:一是崇德报本、饮水思源;二是标示坟冢、免遭挖掘;三是激励今人、团结奋进。
二、实施方案
(一)数量。凡谱中注明“葬后洞坑某处”者,即立碑标识,不论直系与旁系,一视同仁。
1,原址立碑。独葬某处或者现在能确定坟址者,按原址、原山向封土立碑。包括礼富、可鸣(字振书)、育美(字益先)、育龙(字桂先),共立碑四通。
2,弟兄合葬。同辈份的弟兄,按二至三冢合葬立碑。包括礼聘、礼庭原址合葬,礼潮、礼汉原址合葬,礼桂、礼俊原址合葬。礼芳葬处失考,与礼桂、礼俊合葬。如此,共立碑三通。
3,夫妻合葬。崇进配陈氏孺人殁葬失考,建议与夫合葬立碑;礼相继配袁氏孺人葬后洞石屋对门,考虑到现在石屋对门有很多童子坟,重新封土不太妥当,建议与夫礼相合葬庙界上立碑。如此,共立碑二通。
4,雨坛坳平胜公后裔坟冢,遵从同治八年四房王孙立碑旧制,原址、原山向立碑二通。
以上共计立碑十一通。
(二)碑文。按照昭穆长幼,遵从公序良俗,以“依规依矩,合情合理”为原则,礼富墓按“王公礼富讳三有老大人之墓”刻碑(十一个字),其余按“王公/母XX之墓”刻碑(六个字),为便于对照族谱,统一书派名。
(三)封土。按马鬣形封土。
(四)规制。礼富(字三有)是我族嫡亲先祖,建议在原址勘正山水,稍增规制,立“山字头”墓碑。其余仅立主碑一通。
(五)山向。立碑之日,请地仙现场校正山向,礼富以及麦园里诸墓为祖墓山向,统一为酉山卯向,陈家排、庙界上山向由地仙现场勘正,雨坛坳依原墓碑对向不变。
(六)碑志。在礼富公墓左侧小碑刻《重修祖墓碑志》:岁在甲辰,时维十月,蒙宗亲信任,余牵头倡议,为我王氏仁腾公一脉先人坟墓勘正山水,遵礼立碑,可谓慎终追远、永言孝思,彰人伦之大义。惟念祖宗庇佑,本支百世,族运昌隆。是为志。
(七)祭祀。告竣之日祭祖,邀请王龙秋担任主祭,王敬青担任助祭,行三牲酒礼,上香烧纸,不鸣鞭炮。
三、时间计划
议定后择日开工动土,十月初二日(阳历11月2日)完工告竣,当天中午吉时敬神祭祖,每家每户打保卦。
四、经费预算
(一)墓碑。经询问驿头铺修墓师傅王志中,普通碑每通680元,山字头碑2980元,自己负责基础和安装,具体如下:
1,礼富坟址位于老屋背后,需要砌坎,加上是我族嫡亲的先祖,立山字头碑1通2980元。
2,麦园里崇元、陈氏合葬,礼芳、礼桂、礼俊合葬,可鸣,育美,立普通碑4通2720元。
3,陈家排上育龙立普通碑1通680元。
4,庙界上,礼聘、礼庭合葬,礼潮、礼汉合葬,礼相、袁氏合葬,立普通碑3通2040元。
5,雨坛坳,依原规制,仁祐配高氏、崇孝配高氏、崇元合葬,崇悌、礼石合葬,立普通碑2通1360元。
合计:立碑11通9780元。
(二)安装。连墓碑一起,15180元包干(含地仙红包200元,祭祀红包200元),要求所有墓碑基座用混凝土加固。敬神牲酒、香纸由我负责。
五、关于捐款
1,仁腾公后裔子孙不论辈分、男女(含郎婿)、老幼,均可捐款。
2,捐与不捐,捐多捐少,全凭自愿。
3,墓碑落款。礼富公墓碑落款“合族裔孙全体”,其余墓碑统一落款“育全后裔全体”,捐款名录在祭祖时唱告,不单独刻碑。
六、说明
(一)派名递衍。“廷世志德本,政名祚卓平,仁崇礼可育,中农士万宁,奕代资祺寿,享佳福庆兴……”。
(二)仁腾公一脉族谱明确葬在后洞的:崇进、礼潮、礼庭、礼聘、礼汉、礼相、礼相配袁氏、礼桂、礼俊、礼富、可鸣、可馨、育美、育龙、育全(字应先)、育全配杨氏(号晚秀)、中明(字少安)、中明配杨氏(号银兰),共18位。葬处失考的:崇进配陈氏、礼芳,共2位。
七、总言
自平亮公配陈氏老孺人于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下葬后洞以来,斗转星移整整240年了,我仁腾公一脉繁衍生息,开枝散叶,兴旺发达,离不开历代先祖的阴中庇佑。
他们那个时代正处在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艰难时期,清朝的封建统治腐朽黑暗,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尤其落后,与今天比起来,显得更不容易,寿年也大都在四五十岁,没有立碑也是经济拮据所致,但他们曾经在这片同样的土地上辛勤耕作,他们一代代开拓的山河田土仍是我们今天赖以生存的基础,他们虽已长眠于九泉之下,但作为我们家园曾经的的主人,他们的名字、魂灵应得到尊重,他们对家族兴盛做出的努力应得到尊重,他们的万年吉地应与青山同在。
按理,时间已有两百多年,隔了八九代,修墓立碑不是必办之事,但对先祖们发自内心的怜惜和敬重,防止日后他们的坟墓被擅挖乱掘,是我发此倡议的本心,加之叔阿公、王述道在生之时,念兹在兹,多次跟我说起过给先祖勘正坟茔、修墓立碑之事,只是自觉能力有限、才德浅薄,难堪重任,加之工作繁忙,一直拖延至今,已是万分有愧。这几年每次休假回家都反复翻看族谱,反复察看坟址,才基本理清脉络,今天发此倡议,大言不惭,望各位长辈批评指正,望各位族友理解支持,提出宝贵意见,先祖泉下有知,必庇佑我们仁腾公后裔行行发达、户户兴隆。
考虑到家里不少人都是十月生日,我特选择在十月初二日告竣、祭奠,愿先祖地下有知,佑我族人,健康平安。最终,二叔、三叔每家1000元,三槐叔、朝阳叔、向阳叔各家500元,王琪也出了500元,剩余的11180元由我兜底,请地仙、祭祀及告竣那天的祈福酒、香纸一应开支也都由我负责。总之,开开心心、顺顺利利的把事办成了。
现在想想,修墓立碑,也不仅是出资的问题,特别是坟址对向、合葬情况,由于时代久远,实在难以厘清,我所尽心之处,唯有本心,不周到、有冒犯实在难免,惟愿先人见谅。
安息吧,祖先们,你们的付出与奋斗,我们的付出与奋斗,都是人类历史波澜壮阔的一页,只是时间轴上的先后有别而已,而我们更尊重祖先的付出,毕竟时代不同,你们更不容易。
安息吧,祖先们,至少你们在人间的这几尺归宿之地是合法的,你们得到了应有的尊重。
安息吧,祖先们,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使命和责任,我们一定扛起肩上职责,跑好家族发展兴盛的接力赛,跑出加速度,在学校若泉下有知,一定要为我们祈愿子孙发达,世代昌隆。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