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后半篇文章”
近年来,国家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各级党委政府聚焦农村发展所需、农民所盼,缩小城乡差距,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但基础设施建成后期管护问题,如资金、人员等问题,令村级带来了“烦恼”。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关系农村群众生产生活,是乡村振兴基础所在,必须把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维护工作落在实处。
一、建立长效管护制度
建立完善的基础设施管护制度,包括设施登记制度,明确基础设施的产权归属、建设时间、维修记录等;维护责任制度,确定不同类型基础设施的维护主体和责任范围,对于易于管护便于管护的,落实到村民小组、农民专业合作社或家庭农场等。同时建立监督考核制度建设,实行有效的基础设施管护监督考核制度。如,政府部门和村民代表共同组成监督小组,定期检查和评估基础设施管护情况,并将考核结果与资金补贴等挂钩。
二、充分调研供需相符
项目设施规划设计前充分调研,征求群众意见,避免与实际需求不相符的现象,切忌投入时急于求成,缺乏基础性研究,自上而下安排,对群众的真实需求考虑不足,导致供需不匹配,建成即“荒废”。
三、多渠道引资强保障
除各级财政专门设立农村基础设施管护专项资金外,各级可引导资金投入,通过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管护的信贷支持。例如,对农村基础设施管护项目提供低息贷款,或者建立风险补偿基金,降低金融机构的信贷风险,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基础设施管护项目的投资。
四、推广新技术应用管护
各职能部门向村级推广适合当地的基础设施管护新技术。如,在污水处理设施管护中,推广高效节能的污水处理新技术;在农村公路管护中,推广新型的路面材料和养护工艺,以延长基础设施使用寿命。
五、志愿服务齐管护
加强宣传教育,发挥好党员干部及村民参与其管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组建大学生志愿者、退休的技术工人等为主力的志愿者服务队伍深入农村,参与基础设施管护工作,为农村基础设施管护提供人力支持。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