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知羞改对联

苏轼出身书香门第之家,小时候,父亲苏洵对他们兄弟俩的管教就非常严厉。

六岁时,父亲就带着苏轼和苏辙来到眉州天庆观拜道土张易简为师学习六经和诸子百家。

苏轼兄弟终日苦学,饱读群书,为了加强对文章的理解,苏轼反复抄写背诵。他博闻强识,得到了老师的赏识。

后来,由于父亲仕途不顺,苏轼兄弟俩离开私塾回家,由母亲程夫人亲自教育孩子们的学业。

由于苏轼自小就天资职颖,又受到良好的教育,再加上博览了群书又记忆超强,因此,在当地就有了“神童”的美名。

小神童就有点飘飘扬的感觉了,自认为天下无人能比了。

有一次,苏轼写了一副对联挂在门上:“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

这副对联刚被苏轼挂上去,就被一位老者看到了。

第二天,老者从家里拿了一本书,登门上访,特来向苏公子请教。

苏轼得意洋洋地接过书,打开一看,顿时傻眼了:原来书中的字自己一个也不识,他羞得满脸通红,低着头一句话也不说了。

过了一会儿,他告诉老者,自己一个字也不认识……

老者大笑地说:你不是说自己“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了吗?怎么这本书连一个字都不认得吗?

老者走后,苏轼羞愧难当,发誓要更加发奋地读书。于是,他立刻提笔来到门前,将对联改了义了:“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苏轼知羞改对联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知识无涯,而我生有涯。在知识的海洋中,穷尽所能也只能学到它的一瓢水而己。

同时这个故事也启发我们,一个人只要勤奋学习,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正如苏轼自己所说的一样,“幼而好书,老而不倦”,苦读群书,少年打下基础,就是站在无数文人的肩膀上成长,集学识与经历于一体,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人,日后必成大学问家。

版权声明:
作者:admin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76495.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