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周南
诗经
”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500多年的诗歌,王官采诗、孔子删诗和诸侯献诗.“像《随园诗话,雨村诗话》这样的书,也是类似收集过程,但是少了”孔子删诗“,导致糟粕具多,留给后人。若大个唐朝也不过是唐诗300首,所以删诗是个技术活。不然代代后辈都要过虑,皓首穷经就是被这些没有删除的书带来的后果。好言就那三五句,没有学识也枉然。学那么多细节干什么,到点或者点到就可以了。
--周南
洛阳以南,从 《汉广》看,已经到了直到江汉湖北一带,既河南之南,湖北之北,是信阳,襄阳之所在。可能没有再往南到长沙,更不用提南粤了。写鸟树草鱼虫,大抵写相思,爱慕之意;卦辞爻易,渴望祥瑞。与上了三道鸡,五套面食,让我慢慢挑的馆子相比,诗经里的杂是换了口味赛道的食物,如X村三宝,量少够猎奇,即使味道不佳亦不会烦腻
《关雎》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发乎情,止乎礼”
哀而不伤或许是夕阳下山后瞥见彩霞将要淡去的心情。
《葛覃》
“草露不辞芒履湿,松风偏与葛衣轻”“清泠白石枕,疏凉黄葛衣”“绣袂几经梅雨洒,葛衣一任竹风吹”。
“男耕女织”的女织描述。采摘食药两用的葛根有葛根粉,葛藤变成葛布。葛布的制作:采葛、破葛、浸葛、剥葛、煮葛、洗葛、撕葛、纺葛、织葛九道工序,割葛、煮葛(“是刈是濩”),做出了粗细不同的两种葛布(“为絺为綌”)能把工绪提练到诗句中,细致而有温度的美
葛这东西来广东才有,为啥一个北方人没听过这买卖,所以国风之国,地方之特色,信也。
《卷耳》
“女承筐无实,士刲羊无血”
“卷耳”:其叶青白色,似胡荽(香菜),细茎蔓生,可煮成菜糊食用;其花白色;结的籽形如耳坠。正因为其嫩叶可以吃,所以才会去采食;正因为其蔓生的茎叶很长,所以俗名为“常思菜”。
金罍,兕觥 见了这两个酒杯,拿酒说事无疑。
‘本诗中第二章和第三章用到了“复沓”的章法结构,这种略带变动的“复沓”结构在《诗经》中俯拾皆是,如同一种吟咏重唱,有力地渲染了诗作的抒情意境,再现了音乐的主题旋律。第四章结构与前两章相差较大,这种手法被称作“单行章断”,同样在《诗经》中层出不穷。几个连续的语气词“矣”进一步烘托出人困马乏、求贤不得的忧思和哀伤,读来荡气回肠,令人亦如主人公一样扼腕不已‘
复沓 这种方式,以后将出现在词里像Mad World里一样,海浪不停的冲刷向同一个礁石,同一堆沙子,连每次的浪花的角度色彩几乎都一样,在这种往复的冲刷下,却不让人烦,达到了潇湘夜雨莫大的闲来种芭蕉,早也潇潇,晚也潇潇;宝黛的无风仍脉脉,不雨亦潇潇,当一种行为或者节奏无限接近自然时,重复就显得是那么的和谐,因为天地万物来在就是由着惯性在那里自然的飘着与你的心乱不乱没关系。
《樛木》
藤绕乔木,如福伴禄。
时过境迁,没想到眼下这恼人的缠绕,却是彼时的巨大美好
《螽斯》
夏秋尝尝抓起,外表实在耀眼的翠绿。一句‘宜尔子孙’,确实做到了遍布于华夏南北向东。这也是我最钟意的一种昆虫了,羽翅华丽,牙口凶狠。
《桃夭》
“女四德”:“妇容”,“妇德”,“妇言”,“妇功”
若比兴一个女人,思来想去,有容有德有果,还真非桃莫属。那相对干旱的黄河之北,也只有春之桃花和冬天之雪可以和南方相比。
花开,叶盛,结果、果落。 果落的落本是一个不好的话题,但他是丰收的目的
《兔罝》
蕉窗昨夜潇潇雨,柳港今朝处处罾。
罝&罾, 这是两张网,一个渔网,一个兔网。驰骋猎聘令人心发狂,没有战时,猎兔捕鱼何尝不是一种原始的补充。不过抓个兔子就能让人回到车毂交错、箭矢如雨的时候,确实夸张了,一个是捕到就有美味,一个是拿命搏,一个是兴奋,一个是慌张,即使是情绪都很顶,但是不同的方向。
《芣苢》
车前草,利尿到今天。‘采、有、掇、捋’
诗经中的作品都是唱的,如果仅读,一篇还好,多篇这样反复太枯燥了,所以那消逝的谱,你丢到了哪里?
《汉广》
借汉水宽广之意而表达’可见而不可求‘,只有隔江一咏三叹。
”刻画山水” 本不是诗经的代表,即使是如此篇也只是写了开阔的大水域,大水面,生产力不到位,游偏山,进僻水,真是一种奢望而无趣的事情。不是水果不好吃,是那个时代有更重要的东西往肚子里放。改变自然本来就是辛苦费力的事情,顺着自然的风能让人舒服。
太多偏路旁道分去了当今我们心神,而忘却了那些大道给我的带来的胸襟。
《汝坟》
未见君子,既见君子
《麟之趾》
麟、凤、龟、龙为“四灵”
麒麟有蹄不踏,有额不抵,有角不触,寿命有两千年,且其出没之处必有祥瑞,望’公’ 家为万民带来祥瑞之福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