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国逍遥游 (1) – 巴黎篇
中秋已近,先共醉一杯明月……
…… 再一起旅游
十国逍遥游系列目录:
第一篇:十国逍遥游 (1) - 巴黎篇 (本篇)
第二篇:十国逍遥游 (2) - 丹麦篇
第三篇:十国逍遥游 (3) - 瑞典篇
第四篇:十国逍遥游 (4) - 挪威篇
第五篇: 十国逍遥游 (5) - 捷克篇
第六篇:十國逍遙遊 (6) - 斯洛伐克篇
第七篇:十国逍遥游 (7) - 匈牙利篇
第八篇:十国逍遥游 (8) - 克罗地亚篇
四位亲人驿马星动,结伴往欧洲跑,打算用四周的时间,一口气游十个国家:法国、丹麦、瑞典、挪威、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克罗地亚、希腊、卡塔尔。
这就便宜了我,可以坐在家中,透过他们发回来的照片和简述,就能够足不出户,分文不花地,静游万里。
他们选择从北京出发。
北京是首都;从首都走出国门,很有意思。唐朝的玄奘法师(唐三藏),当年也是从那时的首都长安出发向西走。
到了北京机场后,一位亲人说:"第一次来北京,吃碗炸酱面继续飞。" 于是想起唐朝王维的两句诗:"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阳关在敦煌市西南,唐朝时是边关所在地,出了阳关就是出了国门。所以王维这首经典饯别诗说:出了阳关就见不到本国人了。
所以,亲人们在飞出国门之前,确实应该以面代酒,好好吃一碗炸酱面。正是:劝君更尽一碗面,西出北京少故人!
在即将满眼西方风情的日子来临前,除了吃炸酱面之外,不妨也再回味一下故土氛围。
然后登机出发。
第一天
法国巴黎
大约在北京时间上午十一时,收到了亲人从欧州传回的短信:"飞行十小时抵达巴黎,现在早上5点20分,气温宜人。早上好!"
因为时差关系,亲人难以入睡,干脆到巴黎的意大利广场散步。
巴黎意大利广场
散步后的早餐,少不了法国著名的牛角包 (croissant, 亦称 "羊角包")。
同样少不了的,还有著名的塞纳河畔。
塞纳河畔
然后是不可不游的巴黎歌剧院(Palais Garnier 亦称 Opéra Garnier)。
巴黎歌剧院Palais Garnier
金碧辉煌的前厅,是游人必到之处。
花了4700万法郎建成的巴黎歌剧院于1875年正式启用。
这座歌剧院是典型的 "拿破仑三世风格",即博取各家所长,兼容并蓄,亦不吝借用历史元素,而且极重视装饰。
1910年,一位法国小说家(卡斯顿·勒胡)以巴黎歌剧院为背景,写了一本小说,名为《歌剧魅影》(The Phantom of the Opera)。
伦敦西区剧院和纽约百老汇剧院分别于1986年和1988年将小说改编成音乐剧,都获得空前成功,令巴黎歌剧院的名声更上一层楼。
第二天
艾菲尔铁塔
这座300多米高(约相等于81层楼)的建筑物矗立在巴黎塞纳河畔。
这座主要为1889年世界博览会和法国大革命一百周年纪念而建的钢铁建筑物,在夜幕和灯光的衬托下,显得格外迷人。
谁会觉得它不好看?
有的!
当铁塔在巴黎 "战神广场" (Champ de Mars) 动工时,有三百位知名人士成立了一个 "三百人委员会",公开反对兴建这座钢铁支架般的建筑物。当中包括设计和规划巴黎歌剧院的著名建筑师加尼叶 (Charles Garnier)、有 "短篇小说之王" 之称的莫泊桑 (Guy de Maupassant)、小说《茶花女》的作者,名作家小仲马 (Alexandre Dumas junior)、法国学院派最重要画家之一的布格罗 (William Adolphe Bouguereau) 等。
用三百个人组成一个委员会去反对建造一座约高三百米的铁塔,暗示着:每一米都有人反对。
这三百人联名给负责这个项目的工程部长兼博览会专员写了一封请愿信,反对建造这座 "毫无用处,形同怪兽的艾菲尔塔"。
不过当局认为工程在几个月前便已拍板定案,现在已经动工,所以抗议无效。
铁塔以惊人速度施工,只花了两年两个月零五天便把1万8千多个部件、250万颗铆钉和7300吨钢铁按照设计蓝图,组装成一座当时全世界最高的建筑物。
落成后,部份反对者见到实物后不再反对,但死硬派依然存在。据说莫泊桑每天都跑到铁塔上的餐廰进午饍,因为在整个巴黎,就只有该处才看不见这座塔。
值得注意的,是设计和规划巴黎歌剧院的著名建筑师加尼叶对铁塔的态度。
他原本是反对者之一,更是公开反对建塔的 "三百人委员会" 的牵头人,但同时也是负责这次设计比赛的审批委员会成员之一。
奇怪的是,他在审批委员会中,并没有否决艾菲尔所提交的铁塔设计。
于是,在美轮美奂的巴黎歌剧院落成的十四年后,即1889年,巴黎又多了一项令法国人感到自豪,也令艾菲尔本人名传后世的建筑物 -- 艾菲尔铁塔。
引人遐想的是,如果当时设计和规划巴黎歌剧院的著名建筑师加尼叶在审批委员会中,运用他的名气和影响力,硬是把艾菲尔的铁塔方案否决掉,那么,如今在巴黎赛纳河畔的战神广场,又会是怎样的光景?
然而,历史没有 "如果";旅游的人也多半没有心思去理会这些无聊事。
还是让我继续跟随亲人的步伐,去游览下一个景点。
卢浮宫
卢浮宫与巴黎歌剧院分别处于歌剧院大街的两端。
现在的卢浮宫主要是一个博物馆,但它本来只是一座防守性的城堡,由法王腓力二世于1190年下令兴建,其后每位继任的法王都加以扩建或改建。
随着巴黎的面积不断扩大,城堡的守护作用亦日渐消失。到1546年,弗朗索瓦一世干脆将城堡变为君主的居所。于是卢浮宫便成了真正意义的皇宫。
现时所见的卢浮宫建筑群当中,大部份都是在十七世纪和十九世纪兴建。
到1682年,法王路易十四喜欢居于凡尔赛宫。卢浮宫逐渐被用作陈列皇室收藏品的地方。
从1692年起,卢浮宫成了法兰西文学院和皇家绘画与雕塑学院的基地。
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之后,卢浮宫才逐渐对外开放,成为真正的现代博物馆。
女像柱厅的陈列品,都是古希腊雕塑杰作的复制品。这些作品大多以希腊神话中的神祇和英雄为题材。
这座由金属支架和玻璃组成的金字塔高21.6米,最初遭受不少批评和反对。
其中一个反对理由,是组成这座金字塔的玻璃片共有666块,而不少人认为这是代表魔鬼的数字。在其后被拍成电影的小说《达芬奇密码》中,也以这点作为故事情节之一。
不过据卢浮宫的官方数字,玻璃片的总数是673块;而贝聿铭办公室则说是689块。
时至今日,反对的声音少了,游人却一直增多。
游罢卢浮宫,且随亲人们逛逛巴黎街头。
第三天
昨天游皇宫(卢浮宫),今天也是游皇宫 -- 凡尔赛宫。
法国君主一向都以巴黎为主要的居所和施政地方,毕竟那是首都。
不过传位到路易十四世 (Louis XIV) 时有了变化。他喜欢位于巴黎西面约 18 千米的凡尔赛这个地方,于是把父亲路易十三世在那里建造的简单猎舍逐渐改建成凡尔赛宫。
凡尔赛宫
路易十四世不但把家人搬到凡尔赛宫居住,还逐步把整个朝廷都移到这里。到1687年时,凡尔赛已被普遍视为实际上的法国首都。
当时法国贵族权势很盛,有点像中国魏晋南北朝时的门阀士族。
路易十四世一心要削贵族,振王权,于是用了各种方法,把原本反对到凡尔赛议事和办公的大臣,或逼或诱,连哄带骗地,逐渐令他们都移居到凡尔赛宫一带。
随着到凡尔赛的廷臣和贵族不断增加,凡尔赛宫也不断扩建,其周边土地也被赏赐给得宠的廷臣和贵族作为定居之处,让他们逐渐以接近君主为荣,而远离盘踞已久的巴黎政坛。
在路易十四世统治期间,凡尔赛这个地区日渐繁荣,凡尔赛宫逐渐扩大,而王权也日益膨涨。
路易十四世在位期间,凡尔赛宫是法国王权的象征。这位被称为 "太阳王" (Sun King) 的君主在这里接待了不少外国政要,也举办了不少被欧洲诸国广泛报道的盛事。
在路易十四世于1715年驾崩后,年幼的继位者路易十五世按摄政大臣的意思,把朝廷和居所都移回巴黎。
凡尔赛宫被冷落。
虽然路易十五世亲政后重返凡尔赛宫,但王宫在文化和政治上的地位已经一落千丈。
路易十五世于 1774 年去世,其子路易十六世继位后,经常在凡尔赛宫留连。到 1789 年法国大革命爆发时,这位君主和皇后才离开凡尔赛宫,重回巴黎。
在革命带来的动乱过去后,名闻遐迩的拿破仑执政。虽然凡尔赛宫在法国大革命期间没有受到多少破坏,但拿破仑只选择了位于凡尔赛宫西北面一座较简朴的大特里亚农宫 (Trianon) 作为行宫之一。
拿破仑逊位后,法国政局动荡。到了 1830 年,路易·菲利普一世登基。这位被誉为公民国王的统治者于 1833 年决定将凡尔赛宫改变为一所展示 "法国辉煌成就" 的博物馆。
1848 年,路易·菲利普一世倒台,法国成立了第二共和国。在年底的总统选举中,拿破仑的侄儿当选总统。不过到了1852年,这位总统透过种种政治手段,又把第二共和国改为第二帝国,自己则成为法兰西国王拿破仑三世。
凡尔赛宫再次成为展现王权和举行盛典的场地。
拿破仑三世的统治令法国在各方面都有长足进步。他下令进行的巴黎重建计划更奠定了现代巴黎市的大致格局。
巴黎歌剧院也是按这个计划建成。
可惜的是,这位雄心勃勃的君主带领法国参与了普法战争,最后战败投降。投降书也是在凡尔赛宫签署。德意志帝国在凡尔赛宫宣告成立,德王威廉一世亦在此登基。
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德国战败投降,法国成了战胜的一方。参战各国于1919年6月28日,在凡尔赛宫签订 "凡尔赛条约"。
凡尔赛宫从一开始作为王权象征而受到重视,因而见证了种种政治风暴。如今成为备受欢迎的博物馆,终于可以在每年约一千五百万位游客的熙攘中,体验到热闹中的平静。
遥望天际,已是黄昏日落,饥肠辘辘的晚饍时刻。
一位亲人慨叹:"想吃中餐都难"。无奈,身在异国,要吃中国菜确实没有在家时方便。
不禁想起汉朝李陵的《答苏武书》中两句:"远托异国,昔人所悲。"
真的,只是离开故国数天而已,便想着中餐。当年(汉武帝时)苏武出使匈奴,匈奴的单于迫他投降。苏武坚拒,遂被幽囚,后徙于北海,前后十九年之久。可以想象有多艰苦,确实令人 "望风怀想,能不依依!"
所以,将就点,来个法式晚餐算了!
第四天
第四天依然在法国巴黎,所以仍是以法式早餐展开新的一天。
巴黎蒙马特高地 (Montmartre)
蒙马特高地是位于法国巴黎市十八区的一座130千米高的山丘。山上的圣心圣殿、圣伯多禄堂、艺术氛围和夜店令这个高地成为巴黎著名的旅游热点之一。
蒙马特高地是被不少论者称为 "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的 "巴黎公社" 首次起事之处,亦是社员们最后据守的地点。
由于凡尔赛的政府军在巴黎公社成员据守的石膏坑口引爆炸药,据守者全数丧生。于是公社成员处死了当时的巴黎总主教乔治·达尔博伊。
巴黎公社事件平息后,继任的总主教倡议在高地建造这座教堂,并于1873年7月24日获得国民议会通过,并称它是 "对巴黎公社社员所犯下的罪行的补偿"。
这种说法当然会挑起反对声音,但圣心圣殿还是按计划落成。
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时期,各种动乱稍息,经济蓬勃发展。在这段美好的日子里,不少艺术家聚集于此,其中包括莫迪利亚尼、莫内、毕加索、梵高等。
时至今日,这里的艺术氛围依然很浓。
看到满墙的爱之后,不禁联想:这么多放在墙上,心中还剩多少?
对于爱,该宣之于口,还是藏之在心,可以各适其适;但对饥饿,却是千人如一,都会去找吃的,没有悬念。
且看看亲人们今天吃甚么 ……
亲人们在法国巴黎玩了四天,翌日转往丹麦。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下一篇: 十国逍遥游 (2) - 丹麦篇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