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 “三道加法”,夯实党在边疆民族地区执政之基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坚持把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作为边疆治理的底线要求。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不断夯实基层基础,提升边疆地区社会治理效能。边疆民族地区在我国的地理格局与民族构成中占据着独特而关键的地位。这片广袤的土地,不仅是国家领土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多民族文化交融共生的家园,其战略意义深远而重大。夯实党在边疆民族地区执政基础,是实现边疆地区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做好“三道加法”,全方位、多层次发力,筑牢党在边疆民族地区的执政根基。
“党建引领+民族团结”,凝聚强大合力。党建引领是推动边疆民族地区各项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边疆民族地区治理效能。加强党组织建设,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使基层党组织成为边疆民族地区各族群众的主心骨和贴心人。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在边疆民族地区,开展民族团结教育,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弘扬民族团结一家亲的优良传统。搭建各民族交流平台,鼓励各民族在文化、经济、社会等方面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相互促进,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为党在边疆民族地区执政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筑牢物质根基。发展是解决边疆民族地区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立足边疆民族地区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大对边疆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交通、能源、通信等条件,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培育新兴产业,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提高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以经济发展的成果增强党在边疆民族地区的凝聚力和号召力。民生改善是党执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边疆民族地区,加大对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的投入,着力解决各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高边疆民族地区人口素质;加强医疗卫生体系建设,保障各族群众身体健康;拓宽就业渠道,促进各族群众充分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让各族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持续改善民生,让边疆民族地区各族群众切实感受到党的关怀和温暖,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
“文化传承+社会治理”,培育文明新风。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维系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在边疆民族地区,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挖掘民族文化内涵,推动民族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先进文化引领边疆民族地区社会风尚。开展文化建设,增强各族群众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感,为党在边疆民族地区执政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在边疆民族地区,创新社会治理方式,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化解各类社会矛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边疆地区社会稳定。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提高各族群众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充分发挥群众在社会治理中的主体作用,引导各族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为党在边疆民族地区执政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夯实党在边疆民族地区执政基础,关乎国家的长治久安和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好 “党建引领+民族团结”“经济发展+民生改善”“文化传承+社会治理” 三道加法,不断提升边疆民族地区党的建设质量,促进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凝聚起边疆民族地区各族群众的磅礴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