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散记(200)
离家的日子又近了一些,离开前给女儿寄点她爱吃的家乡美食,是我这个当母亲的一份大心愿。
事有凑巧,昨天那人回来时带了十个油圈圈,说是他前大嫂和老公过来看婆婆时给我也带了一份,他抽空给我送回来。我琢磨不如把油圈圈也寄五个给女儿。打定主意,那人出发时,叮嘱他路过烤饼店,预定六个烧饼,我出去给女儿邮寄美食时一起拿着邮寄给女儿。早晨天太冷,不想出门。一直在家磨磨蹭蹭到十一点半,才出门,拿了那人预定的烧饼后,直奔附近最有名的小吃店,买了女儿爱吃的家乡呱呱,酿皮各两代,外加一代擀面皮后,在店里直接拨打某风快递小哥电话邮寄给女儿,发了快递,给女儿拍照发过去时,女儿发来了个乐️得跳起来的表情包,这表情包看一眼,瞬间让我阴霾了好久的心情变得阳光灿烂起来,对着手机,我隐藏在口罩后面的嘴巴直接列到了耳朵边。
孩子才是女人最好的解药,转眼做母亲三十年,这一程我一直在被女儿治愈着,她就是上天怕我这辈子太苦,派给我的天使。女儿是来报恩的,我经常和人这样说起,因为这是我忍不住想要和人炫耀的东西。从小就乖巧优秀的女儿,永远都是我苦逼生活的一束光。我对她的爱不仅仅是因为她是我身上掉下的肉,也不是因为我们母女之间情义,而是一种感动,一种救赎。我始终认为,孕育一个生命的过程是真正的“爱”被唤醒的过程,没有孩子前,我不懂得爱,不懂得父母的爱,也不懂得回报父母的爱,更别说爱一个男人到疯狂这样的事,我连演都不会。在我看来世间除了亲情是与生俱来的本能,其余的情义多少都添加了表演,或者人为的刻意成分。一个不爱自己的孩子,不爱自己的亲人的人,大概率真心不会太泛滥。从这个角度而言,重视亲情的人,“恋爱脑”的要少的多,他们的感情是本能的,也是理性的居多。感性的感情,说到底就是一种自我感觉,一种爱自己的表现。过份感性的人,往往比较自我,任性,甚至自私。
年轻的时候,受荷尔蒙的支配,我也曾渴望过遇见一份美好的爱情;受生活的教唆,我也曾相信人与人之间纯粹的友情。人生过半,我早已不再期待向外求的感情,开始刻意的与外在的东西保持距离。当然我也不知道应该将这样的变化归结为岁月,还是归结为现实的人生?
说不清是什么心理作祟。顺风顺水的时候,总想呼朋唤友,“展示”自己;生活不顺遂的时候,则恨不得把自己包裹起来,不想搭理任何人,不想倾诉,也不想被人问起。我想,这几年越来越痴迷独处的我,大概率还是因为生活不顺遂的缘故吧!
人有点钝感力好,不用事事那么敏感。这是朋友安慰我的一句话。她说你这个人就是太重情,责任感太强了,自己过的累不说,还显得和这个时代格格不入。
朋友是认识四十年的朋友,她懂我的不开心,也心疼我的苦累。扣手机时看到这样的句子:“一定要和认可你,信任你,欣赏你,希望你好的人做朋友。人生是一场共同奔赴的盛宴,而非彼此消耗的战场!”这么多年以来,一直很庆幸自己身边有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让我在重情重意的路上一路狂奔。
汪曾祺老先生在《人在冬天》里说:“在寒风凛冽的时候,就围在暖洋洋的火炉旁边,烤着红薯忆往昔,人在冬天,总是没有距离的。”这个冬天,我越来越沉默,没事的时候,已经很少出门了,更多的时候一个人蜷缩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写字读书,修心养性,渡自己。有人说,自渡是能力,渡人是格局。而我无论在能力还是格局方面,有待于提升的空间还很大。
“如果我们欢喜于感知万物,总会满载而归;反而越是执着强求,才越容易遭遇贫瘠的荒原。”自爱上码字以来,始终以一颗欢喜的心每日展开空白文档,写字的过程如同走在花丛中。到处都是颜色鲜艳的花朵任我采撷,我把它们镶嵌在我的文字里,嗅它们的香,爱它们的灵魂。自然,这百花丛中也有素白的一朵,我小心去看,心生敬畏,此时落笔,多半从容且淡定。我一颗常年被爱滋润的心,此刻溢出甜蜜的汁液来。
现在的我,已经失去了和人交流的兴趣,除了女儿和父亲,是我每天都要说话的人以外,其余的人全部可有可无。我已经很少主动的找人聊天,在老年大学上课,在瑜伽馆上课时,我和大多人的交流仅限于点头微笑,偶尔的问候,至于深聊,深交,我早已丝毫提不起兴趣。如今的我,除了喜爱的瑜伽,葫芦丝,书法,就剩下码字了。如果说瑜伽,葫芦丝,练字都是修行,那么唯有码字,才能让我一直清醒自知地活着。每天清晨,用文字检点自己,记录如常生活。总是会在平淡的生活场景中发现闪光点。我用虔诚的心收集它们记录它们。希望它们在我的笔下成为钻石,而非瓦砾。每一天,当我完成一篇小作文,然后将自己的身心投入到滚滚红尘之中后,我的内心是喜悦的,是平静的,如同刚刚饮完一杯花酿。码字,让我成为自己,尊重自己,同时,也爱上自己。
很多时候,我的文字里多有惆怅和焦虑情绪,且反反复复发生,为此我自以为辛苦码下的字,很多人其实并不喜欢。这个自知我还是有的,但遗憾的是我码字只是为了疗愈自己,从来不是为了投人所好。我也常检讨自己,每天的文字是不是写得过于随心?我总是习惯把心掏出来搁置在这里,却丝毫不懂掩饰和修饰。我的真,估计刺痛了很多人。幸好,有朋友也会记得我,还会时常回来看看我。而我,无论与她们距离有多远,情义有多无足轻重,我都会始终如一的在这里,感谢她们对我迷茫孤寂的陪伴和安慰。
很多时候,码字的过程,我会感觉自己是一个蹩脚的“绣娘”,在文字的百花园里徜徉。有朋友问我,你每天怎么能写那么多,会不会很累,很耗时。我笑着回应,权当练字,权当对着屏幕聊天了。令我难过的不是写不出来,而是写不尽,写不尽我的迷茫,写不尽我的欢喜。尽管每天输出的文字也不少,但每每下笔,仍觉思维枯竭,钝感力十足。特别是出去游玩,见别人写游记简直是信手拈来,而自己绞尽脑汁也无法呈现出眼睛所看到的一切。所以,我从不敢以“作家”自居,在文学的百花峪里,我只能说自己是一个比较勤奋的耕耘者。每天所写的千字文,只不过是凭着一腔热情,信手涂鸦而已。
我的文章始终“火”不起来,自然赚不来朋友们所说的流量。小小的自尊心作祟,有时候我也蛮关注自己文章的阅读量。某一篇文章被锁了,我就是开始反复的阅读,反思自己又在什么地方触碰了“红线”;被看见的人少了,我就会反复阅读几遍,寻找该篇文章不受欢迎的理由。喜欢文字四十多年了,我其实从来没有和任何人正儿八经的交流过文字,从来没有参与过任何形式的文学群。记得曾经也有被某人拉入过一个莫名其妙的文学群过,里面互相吹捧,各种自夸,让我看的浑身不自在起来,于是不顾一切的溜之大吉。经常看到有人写出“爆文”,阅读量是10万+以上,或者更多,我也会羡慕,甚至内心感到羞愧,我的文,几乎没有几篇是上万阅读量,最好的也就几千左右的徘徊。至于背后的原因其实我没有太大兴趣的追究过,但我本能的以为,这和我当初在国企工作时,有人工作平平,却一步步高升,有人能力超群,却被反复打压的现状应该是一个道理吧!当然我这样说,并不是说自己就是能力超群,而被打压的那种。因为文字的世界里,我和谁都不熟,别人没有理由打压我,流量低,文字平平是事实,这个自知之明我还是有的。
写了这么多年,也没有写出几篇精品。有时候朋友推荐某处投稿,让我择文,我总也选不出,似乎每一篇都拿不出手,每一篇都不符合朋友的要求。我写字太随心,想到哪里写到哪里,完全不顾及章法和技巧。朋友们很无奈,他们大多更喜欢我初来网络写字时的文字,那时候我还算年轻,文字里有灵气,对文字也有执念,一篇文章都是写了改,改了写的反复来去,质量自然是要高一点。如今,我倒退了,每日所写都是自己的日常,且絮絮叨叨,惹人生厌,数量是有了,质量却下降了。
但我目前还不想停下来也不能停下来。生活如同流水滔滔不绝,我们的日子也在飞也似的向前,时间过得太快了,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如果不及时记录怕是什么都不会留下。我知道骨子里我其实还是个有执念的人,即使在某个午后只是去了附近的一个小公园,回来之后也要感慨一番,留一段笔墨。我想自己还是太爱这人世间里的一切。至于说不能停下来,是现在的我正面临人生的各种转型阶段,琐事繁多,心静不下来,也就无法纯粹的投入文字之中,这样的浮浮躁躁,不可能写出自己满意的文字,与我爆不爆款的不重要,写出自己满意的文字才重要。
张小娴说:“我们都在追求温度:食物的温度,朋友的温度,阳光的温度。”果然是这样的,我这些日子对任何事都不仔细地去想了,怕自己太累,怕焦虑情绪上来,怕自己控制不住。即使写字,也更加随心了。且每日里把自己往光明的地方引领。
也有人说:“世间的温暖,无非雪夜围火炉,又或雨夜茶一壶。”那么,这个冬天,就舒适地过吧,只有自己感觉舒适了,周围的人才会有同样的感觉。情绪是会传染的。我一直都在努力提升的情绪价值,希望和我每个人和我在一起的时候,都能开心自在。至于文字,也许是日常碎碎念久了,我越来越喜欢自然流畅,随心随性的记录烟火日常里所见所闻所感的文字,在我看来这种没有“为赋新诗强说愁”的矫揉造作的字,才更加读来偎贴。
每个时间段有每个时间段的自己,所以每个人所写的文字都会跟随自己的状态而变化,好与坏,都是自己内心流淌出的真情岁月,记录着自己的成长,生活,以及情绪状况。每日能坚持记录生活,即使流水账又如何,即使不爆款又怎样,自己欢喜最重要。不是吗?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