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4

我国瑰宝

804:潘语馨

中国的瑰宝----圆明园。它的创建汇集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园中瑰宝无一不印证了中国丰厚的文化底蕴。

圆明园占地面积广大,内部装修也十分精细。作为一座皇家园林,它占地350多公顷,中水面积约140公顷。它的主要建筑有殿、堂、亭、台、楼、阁等,平面布局共有38种,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

圆明园的布局很有特色。在宫廷区,布局仿照紫禁城,按中轴左右对称,更显庄严肃缪。九州景区是由九个建筑群和园林形成的九个岛屿,氛围内敛,方正有序。西部景区采用集锦式布局,呈现自由、松散的状态,令人倍感轻松。福海景区是园中最大的景区,它以水为中心。北部景区模仿杭州瘦西湖,布局狭长,河流曲折宽窄,收放开合。这几个部分是构成圆明园的重要因素,使园林空间景致意境多样。

然而,在一场历时达事变后,它彻底沦为另一幅模样。

英法联军侵华,火烧圆明园,它成为了一片废墟。1860年过后,过去的繁华景象不复存在。硝烟已经灭了,可英法联军以及西方帝国主义的罪行怎能消灭?我国曾经陈列在圆明园的藏物被洗劫一空,圆明园基本上成了一个空壳。

如今的圆明园如同一座秃毛的鹰,不再负有昔日的光辉。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火烧高圆明园,我们无法忘却这沉重的一天,无法忘却那三天烟雾弥漫的北京城,无法忘却那150万件被偷走的文物,更无法忘却他们在中国为非作歹的滔天罪行!

圆明园,是历史的见证,是文化的瑰宝。我们作为新青年,应发扬爱国文化,让历史在人民群众中有更高的地位!

山核桃

804:马政炀

山核桃因为营养丰富而受到了人民,的喜爱,独特的口感,巨大的营养价值使得山核桃成为中国高档的“保健品”。

山核桃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及人体营养必需的不饱和脂肪酸,吃山核桃仁能够起到缓解精神紧张的情况,还能够强身健体,增强身体的抵抗力。下面我们来具体的看一下山核桃的功效有哪些。

山核桃松脆味甘,想起逼人,可以榨油、炒食,也可以作为糖果及糕点的辅助材料,是的食物更加的美味。山核桃除了具有药效之外,外果皮和根皮也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山核桃果仁中含有7.8%~9.6%的蛋白质,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占七种以上且含量高达25%以上,还含有22种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其中钙、镁、锌、铁等含量十分丰富。据资料分析,每公斤核桃仁等于9公斤鲜牛奶或5公斤鸡蛋、2公斤牛肉的营养价值,而且它较牛奶、鸡蛋、牛肉的营养易为人体吸收,核桃仁还具有润肺补气、养血丰喘、润嗓化痰去虚寒诸多功效。山核桃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及人体营养必须的不饱和脂肪酸,这些成分皆为大脑组织细胞代谢的重要物质,能滋养脑细胞,增强脑功能。核桃仁有防止动脉硬化,降低胆固醇的作用;此外,山核桃还可用于治疗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对癌症患者还有镇痛、提升白细胞及保护肝脏等作用,可以令皮肤滋润光滑,富有弹性。

听了我的介绍,想必你的口水已经飞流直下三千尺了吧。

梦回砚瓦村

804:许诗婕

生活不是为了赶路,而是为了感受路上的风景。

砚瓦村位于皖南,与浙西相近,距离著名的皖浙天路上的梅干岭仅有两公里远,是一座名副其实的世外桃源。

砚瓦村得名于一个传说。相传,之前村庄里家家有砚瓦,户户有毛笔,所以在村民的一致决定下取名为“砚瓦村”。不过,现在已更名为了“尚村”,“尚”字有崇尚文化教育之意,寄托了村民对学子们的美好期盼和祝愿。

砚瓦村之所以出名有三大特色。

第一大特色——十姓九祠。砚瓦村的十姓九祠,即使放在全国也是个耀眼的存在。而这个文化要追溯到唐朝末年,当时由于中原战乱,许多氏族大户迁入皖南徽州,砚瓦村因其地处偏僻,村后群峰起伏,悬崖峭壁,犹如画卷的人境而备受他们青睐,各姓志士择此地集群而居。后来,古人以山形龙脉的走向,峡谷河水的流向而规划和拓展,形成了各姓的古民居。

此村庄中的屋宇分布的十分有特色。高低错落有致,由村后的群峰山脚处向低处梯田延伸,似一幅缓缓展开的民居画卷图。两屋之间的石板路纵横通达,两石板中还夹生着一抹浓绿的青苔,为黑白色调的砚瓦村增添了一丝绿意。

第二大特色——工匠铺。古人利用他们的智慧在村落中开设了各种手工铺子,约30多种,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无限便利。最著名的有木匠铺,弹棉花铺,酱油铺……因此砚瓦村也被称为“徽匠第一村”。

最后一大特色——晒秋。金秋十月,村民纷纷把收获的玉米、大豆、山核桃等等各种果实铺在院场里、门前空地或天台进行摊晒,与徽派古民居交相辉映,铺就了一幅色彩绚丽的丰收景象。

在砚瓦村,除了这粉墙瓦黛的徽派民居,这让他名声大噪的三大特色,还有这无论走到哪个拐角都能看到的意外美景。例如,在许氏宗祠旁的石板路上,两旁的墙壁挂着许多摄影师拍摄的不同时令、角度、景物的砚瓦村,让游客领略其不同风光。

相较于其他的古村落,砚瓦村多了一番人工装饰,但它不但没有破坏原有的建筑风格,反而是锦上添花,多增了一丝精致。在一处隐蔽的废弃砖窑,人为地将它改造成一个花园,砖窑顶部漫长着花丛,时常还有蜂虫来光顾,因此这成了一个热门的打卡景点,让这一处地方变得富有生命。

一年四季都有风景的砚瓦村。

 湖北·黄万·豆皮

804:刘佳艻

在中国34个省中,总有一个个“美食之都”。其中,湖北定是较为出的一个。

湖北武汉有“武汉热干面”;湖北大治有“大治粉耦”,而我的老家——湖北黄石有“黄石豆皮”。

1946年,湖北老通城在抗日战争后重新复业,店主高金安独创新菜品——“三鲜豆皮”。在传统的老套制法上大力创新,调整配料,高金安所做的豆皮有浆清、皮薄、火功正、配料、调味适当均匀;吃的味香,爽口、外脆、肉嫩,油重而不腻的特点。这边是现在豆皮的开山老祖——高金安了!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解放后,高金安又不断的总结,提高,创新。50年代中期,三鲜豆皮不仅遍及武汉三镇,还传入广州、上海、长沙、乌鲁木齐等城市。1958年 4月 3日下午 3时,毛泽东主席由杨白冰主任陪同,第一次到老通城惠济支店,品尝了豆皮。品尝豆皮时,毛主席向同桌的外省领导同志说:"你们那里没有这,这是湖北的风味。"同年9 月12日,毛主席又第二次到老通城支店,进店就说:"又来麻烦你们了。"十月党的第八届六中全会在武汉召开,高金安等师傅到会为代表们服务。毛主席曾教诲:"豆皮是湖北的风味,要保持下去。"

豆皮就这样传来传去,其中黄石的豆皮传人也越来越的了,所制作的豆皮也越来越美味了。

豆皮的制做方法也既困难又有趣。

首先要提前准备好熟米饭,卤牛肉粒,香干,葱花,鸡蛋液及醋,油等佐料。先将蛋液,油倒入锅中,形成一个大饼放入锅中,在揉入米饭,撒入卤牛肉粒,香干,再加入佐料。然后香超的技术一甩锅,将锅内大饼高高扔起,使其翻面。最后,将豆皮切出入盘中,加入葱花,美味的豆皮也就做好了。

豆皮,既是一段历史,又是一段热爱,对生活的热爱,对美食的热爱!

桂花饼

804班-焦梦雅

故乡的美食众多,桂花饼便是其中一位。每至桂花盛满山腰之季,也就做起桂花饼了。

一般的,每家每户都只做十来余个,最多也就才二十几个,唯有来客时会略微多做点。

桂花饼的做法说着简单,做着难。首先得上山采收桂花,基本上在桂花初开之后的几日,桂花便会自然脱落,在桂花树下轻摇主枝即可收获满满一脯的桂花,一般收上二三脯就足够了,去除藏在桂花中的叶子、枝条便可放在院子里晒上个四五天,成桂花干,若急一点,在锅里中炒干也成。

接下来,切点水果(按自己的需求来)将其切碎,与桂花干混在一起,根据自己的喜好加些蜂蜜,完事后放在小罐里久置即可。其次,就是饼皮了。准备一个大瓷碗,舀两碗面粉,加入适当的半碗清水,搅匀成一个面团子就可以了,将其放在温暖的地方,用一张塑料膜封住碗口,让它自然发酵,持续两到三小时。待面团发酵膨胀后,放在擀面板上,记得先撒点少些面粉防止面团粘在擀面板上。用手揉搓成一条较长的条子,再用小刀切成十五等分,用擀面杖将其擀成约有0.2cm厚,宽约5cm的圆形面皮子把做好的馅料放在面皮略中部分,经过反复揉搓成圆球,压扁,放入不锈钢锅内蒸十五到二十分钟左右,蒸熟拿出放置一会即食。

完成后的桂花饼,成微棕黄色,散发着淡淡桂花香,掰开是噗香的馅料,口感细腻,口齿留香,甜而不腻。

对比其他的美食,桂花饼或许就显得些许潦草了,其他的美食都会精细摆盘,亦或是精心包装成招待礼物。而桂花饼出锅即食,很少为此精心去“装扮”它。

桂花饼在故乡是一种团圆的象征。每至做桂花饼之时,便叫在外游走打工的亲人回家做饼,求得一份份的团圆安康,到那时桂花香传遍整个故乡。至使,桂花饼已有四十余年的历史,是故乡顾不可缺的一部分。

桂花盛满山腰处,一饼醉香传乡遍。桂花之饼甜而香,盼得圆满归亲时。

都江堰

804:夏梓芯

在四川省成都平原的西部,蜿蜓流淌的岷江被一座古老的水利工程巧妙地引导着,这便是闻名中外的都江堰。

作家余秋雨在《文化苦旅》中这样评价它“一位年迈的老祖宗,没有成为挂在墙上的画像,没有成为写在书里的回忆,而是直到今天还在给后代挑水、送饭,这样的奇事你想信吗?”它历经千年风雨,依旧默默守护着这片肥沃的土地。

追溯历史,都江堰的建成可谓是时代的转折点。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秦,古人在这里解决了水患之忧,奠定了成都平原”天府之国”的美誉。古时,没有先进机械的时代,数万劳工凭借双手和间单的工具。完成了这项伟大的工程。

这不仅体现了古代人民的智慧与勤劳,还体现了人民合谐共作精神的赞美。 据史书记裁载,都江堰的主体部分由鱼嘴分水堤、飞沙堰益洪道、宝瓶口控制进水口等组成,巧妙地利用了地形和水流规律,实现了自动调节水量、分流、防洪灌溉等多种功能。

如今,走在都江堰的提岸上,可以看到岁月在其身上留下的痕迹以及那些静静诉说往事的碑文。但都江堰依旧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仅是灌溉系统,还是一处旅游胜地.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访这份古老的智慧。据都江堰市人民政市府统计,今年端午,都江堰接待游客约72.09万人次,其中都江堰接待了约15.25万人次。

每当夜幕降临,站在堰岸,望着那悠悠的江水,心中不禁涌起对古人深深的敬意,以及对这片土地无尽的感慨!

千里江山图

804:冀慧颖

一念山河成,一念百草生。

他的一笔,使后人都记住了他;他的一笔,使他用一生来完成这创世之作。

《千里江山图》卷,为北宋王希孟所作。这是一幅绢本设色画。它纵51.5厘米,横1191.5厘米,如此宏大画卷,竟有四张《清明上河图》。它将千里江山的壮丽景色尽收其中。

《千里江山图》的主要取景地是庐山和鄱阳湖。画面细致入微,烟波浩渺的江河,层恋起伏的群山构成了一幅美妙的江南山水图,渔村野市,水榭亭台,茅庵草舍,水磨长桥等静景穿插捕鱼.驶船.游玩,赶集等动景,动静结合恰到好处。

《千里江山图》的色彩也十分艳丽。王希孟运用了石青,石绿等矿物质颜料,通过层层叠加的上色技巧,使画面呈现出一种绚丽而又不失庄重的效果。这些颜料历经岁月依然保持着鲜明的色彩,但这些颜料里却还有严重的毒素,这也成为了王希孟英年早逝的重大原因之一。

《千里江山图》是在北宋末期,宋金形成军事对峙之势,北宋的王室衰败,国土沦丧,民不聊生,在朝野内外形成了一股强劲的爱国主义力量。王希孟也是在宋徽宗统治下,因他也喜爱画画,就将王希孟召进宫,归属于翰林院图画局。他也是在这个时代,以画师的身份绘制了《千里江山图》。

  《千里江山图》不仅仅是一幅美丽的画卷,更是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瑰宝。

  《千里江山图》是中国绘画史上璀璨的明珠。

版权声明:
作者:Zad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78351.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