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王朱瞻墡在明仁宗驾崩后短暂监国,朱高煦之乱时又留京居守

宣德七年(1432年)十二月初十日,明宣宗朱瞻基收到了一道来自于长沙襄王府的奏表,内容是请求来京朝觐。三年之前,郑王、襄王、荆王、淮王、梁王五位亲王分别前往各自封国就藩,现在诸王纷纷上奏请求来京朝觐。

对于明初亲王在就藩之后,到底时隔几年才能回京朝觐,史书中并没有给出明确记载。按照《皇明祖训》的说法,似乎亲王每年都可以回京,只不过要遵从长幼嫡庶的顺序依次朝觐而已。

但是自宣德元年(1426年)汉王之乱后,宣宗就以各种借口阻止在外藩王回京朝觐。而在襄王朱瞻墡上表之前,郑、荆、淮、梁四王已经请求朝觐,也都已经被宣宗拒绝。然而宣宗毕竟和襄王同出一母,都是先帝仁宗昭皇帝的嫡子,亲厚程度与其余诸王有所差别。所以朱瞻基特意给朱瞻墡写了一封回信,希望他能够理解自己的苦衷。“乙未,襄王瞻墡奏请来朝,复书曰:‘得奏具见恭爱之意。兄欲见弟,亦同此心。但近者诸弟奏请来朝,已皆止之。若贤弟独来,则诸弟之心谓何?可姑缓也。’”

说实话,在宣宗继位之初,襄王作为亲弟弟,为兄长能够稳定朝局还是立了不少功劳。

从监国到居守

朱瞻墡生于永乐四年(1406年)三月十六日,时任皇太子朱高炽第五子,生母是皇太子妃张氏,伦序为嫡第三子。永乐十四年(1416年)十一月行冠礼。太子登基之后,朱瞻墡于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十月被册封为襄王。在京之时的岁禄按每年三千石支取,另外还有一百二头牛、五百头羊和六十匹马的赏赐。

如果没有什么意外,此时已经19岁的襄王就应该准备前往自己封国就藩。然而意外还是不出意外发生了。洪熙元年(1425年)五月初十日,仁宗朱高炽被行在翰林院侍读李时勉的一番奏疏气了个半死。次日仁宗病情急转直下,最终在五月十二日龙驭上宾,享年48岁。

朱瞻基

对于尚在震惊之中的皇后、亲王以及在京文武大臣来说,还有一件棘手的事情:皇太子朱瞻基不在京中,而在留都南京。从北京到南京,一来一回至少需要二十天时间。而在南京和北京之间,还有汉王朱高煦的封国山东乐安州。汉王殿下早就把造反两个字写在了脑门上,这样绝好的机会摆在他面前,他会不会称兵构乱?太子还能不能平安赶到北京继位?

所有人都把目光投向了当朝皇后,大行皇帝一直以来的贤内助张氏身上,而她确实也很果断,一面让中官海寿赶赴南京报丧,一面又让先帝次子郑王朱瞻埈和襄王朱瞻墡监国。襄王为人“庄警有令誉”,而且又是皇后嫡子,确实是监国的好人选。

六月初三日,太子躲过汉王一路的截杀,平安抵达良乡。而朱瞻基在卢沟桥听完遗诏之后,当即改易素服赶赴宫中大行皇帝梓宫前披发尽哀。不过对于襄王来说,虽然卸下了监国重任,但还有一项重要工作等着他:护丧。“丁酉朔,仁宗昭皇帝梓宫发引。上恭率亲王陈启奠祭告。其祖奠至安厝,一遵奉葬太宗皇帝礼仪。命襄王瞻墡护丧行礼。”

献陵

当年太宗皇帝梓宫发引之时,是由时任皇太子朱瞻基与其三叔赵王朱高燧一起护丧。现在仁宗皇帝梓宫发引之时,已没有皇叔在京,但是让襄王出面而非先帝嫡次子越王,也是颇可玩味。

到了宣德元年(1426年)八月,汉王朱高煦在封国起兵叛乱。吸取了当年建文帝削藩失败的教训,宣宗决定御驾亲征。而襄王朱瞻墡和二哥郑王一起,再一次镇守北京,不过这一次他们不是监国,而是居守。永乐八年(1410年)太宗朱棣第一次北伐之时,曾经让当时的皇长孙朱瞻基于北京居守。相比较而言,居守的权力要远远地弱于监国,这当然也体现了宣宗对两个弟弟的提防之意。

封号襄王,封国却在长沙

宣德二年(1427年)十月,宣宗命太师、英国公张辅,行在礼部尚书胡濙为正、副使,持节册东城兵马指挥靖安之女靖氏为襄王妃。宣德四年(1429年)二月,朱瞻基选定浙江衢州府为襄王的封国,并且让行在工部派遣官员前去当地修建王府。

朱权

不过理论上说,当时大明王朝的京师还是南京,而衢州虽然属于浙西,也算是京畿之地。当年朱棣拒绝将杭州给宁王朱权,找的就是“天子畿内不以封诸侯”的借口。故而三个月后宣宗回过神来,紧急叫停了衢州王府的修建工程,将襄王的封国改为长沙府。“戊午,命行在工部及湖广三司,遣官于长沙修治谷庶人旧居宫室,以俟襄王之国。罢衢州府修理。”

长沙最初是太祖第八子潭王朱梓的封国,但他在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自焚后,因无嗣而被除国。此后太祖第十九子谷王朱橞在靖难之后,从原来的封国宣府改迁长沙。但他在永乐十五年(1417年)因为谋逆而被废为庶人,同时除国。因此在闹了一个乌龙之后,紧急修理一下原有的谷王府,是宣宗所能想到用来安置弟弟的最好方法。但是无论是衢州府也好,长沙府也罢,和朱瞻墡的封号襄王似乎都扯不上任何关系。

之国长沙

当年八月初三日,朱瞻墡和王妃靖氏一起登上黄船,从北京启程前往长沙。这是永乐六年(1408年)沈、安、唐、郢、伊、鲁六王之国以后,大明王朝最大规模的一次亲王集体就藩。而且永乐年间诸王由南京出发,交通还比较便利。这次诸王从北京出发,旅途十分漫长,朝廷也为此提前制定了众多合行事宜。

其一、缘途应祀神祇:由行人司遣行人先期赶赴各地,令当地有司准备祭物,等襄王船队抵达之后再进行祭祀。

其二、襄王封国内的社稷山川等神,由长沙府先行祭祀。

其三、经过南京之时应祭祀太祖孝陵。祭文由翰林院撰写,香帛于内府关支,牲醴品物由太常寺供备。

其四、襄王府内的祭祀乐舞,由北京神乐观选乐舞生五人负责教授。所需乐舞生则由长沙府本地道士或道童充当。烧香道士亦从本处有度牒道士中选用。其余医士、乐工、礼生、斋郎、厨役人等,均由本处及附近有司提供。

朱瞻墡

其五、之国途中所需厨料,依永乐年间定例,再加羊、猪各二十只,酒一百瓶。

其六、襄王就藩之后的岁禄,按《皇明祖训》所载亲王岁禄万石支给。

宣德七年(1432年)的时候,宣宗给王府长史罗昭写了一道敕书,里面对于襄府官员提出了严厉批评。“丁未,敕襄府长史、纪善曰:‘朕弟襄王,聪明贤达。比者左右小人不守礼法,干犯宪章,以玷王之令名,而王实不知。尔等职专辅导,皆当言之,庶几尽尔之职,今姑略尔前过。自后但王左右敢有慢王,擅作非法,具实奏来。如隐不奏,事觉同罪。’”

对于宣宗来说,襄王有没有犯错误,他并不在乎。但是王府官员如果隐瞒不报,那就绝不可容忍。襄府左长史罗昭,右春坊右司谏出身,本是朱瞻基做皇太子之时的东宫属官,之所以派他跟着襄王之国,就是希望保持和王府之间的信息通畅。

朱瞻基

朱瞻基让弟弟去长沙,主要目的应该是监视封国武昌的楚王家族。但他又让罗昭做襄府长史,自然是用来监视弟弟。皇帝是一个孤家寡人,哪怕是亲弟弟,也不能信任。

总体来说,长沙襄王府只是一个过渡性质的地方,因为它里面甚至连最基本的社稷山川坛都没有,以至于要使用潭王府的旧坛行事。“癸卯,襄府长史司奏:‘本府未建社稷、山川坛场,请于潭府旧坛行事。’上曰:‘坛场虽旧,苟致其洁清而将之以诚,神必享之。’命礼部如其请。”

襄王在宣德年间的故事虽然已经说得上是跌宕起伏,但和他在日后宣宗驾崩以及夺门之变时遭遇的危机来说,又只能算是小巫见大巫。

版权声明:
作者:玉兰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78861.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