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册的变迁
周末闲来无事,便去翻箱倒柜,清理书籍。无意间翻出了过去的相册,突然发现无论是相片、还是相册,都已发生了很大变化。
先说相片。七十年代的相片都是黑白的,由于照相时要求的尺寸大小有别,洗出来的照片也就大小不一;如果想变得鲜艳一点,就必须由有绘画技术的人去加彩,如果添色的人学艺不精,照片也就成为“鬼画桃符”,有辱观瞻了。八十年代中后期,相片变成了彩色,且大小基本一致;由于是彩色,照片的美观度提高了很多,尤其是女性服装艳丽程度的提升,照片犹如时装大片,美不胜收!
不过在新千年之前,无论是黑白的,还是彩色的都必需要胶圈才能成相,照片的好坏靠的是对胶圈曝光度的把握技巧,通过暗室冲洗、晾挂以后才能交给照相者。暗室挂满胶片和照片的镜头,我们现在也能从影视画面中看到。
新千年后,数码相机的研制技术突飞猛进,并逐步普及到寻常人家,尤其是价格大众化智能手机的普及,更是让“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强大的手机照相功能,让相机成为专业摄影师或者发烧友的特有工具,销量大幅下降。十多年后,发明世界第一台数码相机的柯达公司倒在了自己的发明上,宣告破产。
此后,普通百姓出行、旅游,都是带着智能手机,走到哪儿照到哪儿;没有了胶圈的羁绊,人们潇洒自如,好不惬意。
再说相册。七十年代的相册都是书本状的,它同日记本一样是馈赠佳品,但比日记本更显贵重。记得高中毕业前夕,龚同学送给我的就是“影集”,至今保管完好。它不仅是我俩学生时期友谊的承载者,更是几十年相互牵挂的记录者。照片是用三角形的相角镶嵌后再粘贴在相册上的。由于相片大小不一,同一页面的照片如何粘贴才有美感,还是一门学问。艺术细胞多的人讲究的是版面的整体美,让你不仅可以观看年轮之变幻,还可以发现排版者的审美水平。
八十年代后期,彩照代替了黑白照,相册就变得单调,无论封面怎样靓丽,但其摆放照片的方式都是一样的,直接将照片插入固定的薄膜中间,无论你的创意多高,都改变不了其单调无味的布局。这种相册因是塑料产品不透气,在照片上产生水气,影响到照片的保管质量,不久就被人们弃之不用了。
伴随数码相机的推广、胶圈的消失,尤其是智能手机照相功能的提升、电脑的普及,相册也就失去其存在的价值。人们直接将相片下载到电脑、U盘或者光碟上,内存足够大的手机持有者,干脆就让它存在手机中。相册同胶圈一样,完成了各自的历史使命,“躲进小楼成一统”了。
最新的影集是动感的,借助软件将自己喜欢的照片配上音乐、图像和文字特效编辑而成,有强烈的视频效果,可以直接保存在手机、U盘和电脑中,也可以刻成光盘保管。有美编要求的朋友还可以利用制作工具,将神态各异、大小不一、丰富多彩的照片汇集成一张照片,让人眼前更亮。
照片和相册的变迁,标志着人类社会科技进步的巨变,也记载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日趋丰富的进程。留给我们的永远是“年光似鸟翩翩过,世事如棋局局新”。
也许几年后,手机和电脑就成了一体,占据住房大片面积的台式电脑也悄悄的消失了,正如它悄悄的来,“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手机在满足人们照相需求的同时,成为记载各自人生轨迹的永久相册!
朋友们的预测是个什么样子的呢?
(图片来自网络)
共有 0 条评论